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事体(事體)  拼音:shì tǐ
1.事情的体统。《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
2.事情。《儒林外史》第五○回:「问道:『凤四哥,事体怎么样了?』」《老残游记》第五回:「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國語辭典》:首尾  拼音:shǒu wěi
1.事物的始末。《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本末舛逆,首尾衡决。」《金瓶梅》第一回:「便唤武松上厅来。参见毕,将打虎首尾,诉说了一遍。」
2.关系。《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他同行同宿?」《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说。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3.责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小人是老爷旧役,从来老实,不会说谎,况此女是小人的首尾,小人怎得有差?」
《國語辭典》:事宜  拼音:shì yí
1.事情的机宜。唐。白居易 与王承宗诏:「卿今受命之后,足得节制三军,使其不失事宜。」
2.事情。唐。白居易〈与郑絪绍〉:「省所奏邕管黄少卿及子弟等事宜,具悉。」《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次日,万抚台接印,各官禀见,问了些地方上应办的事宜。」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漢語大詞典》:中事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 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 赵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
《國語辭典》:事物  拼音:shì wù
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或现象。《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丑)门下其声甚清,其韵又美。先世以来,不属人类。(生末)是甚事物?」也作「物事」。
《國語辭典》:勾当(勾當)  拼音:gòu dāng
担当、料理事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院判勾当丧事毕了,带了灵柩归葬临安。」
《國語辭典》:勾当(勾當)  拼音:gòu dàng
事情。多指坏事而言。《红楼梦》第三三回:「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
《國語辭典》:有喜  拼音:yǒu xǐ
1.有吉庆等喜事。《国语。越语上》:「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
2.妇人怀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就有个把有手段的,忖道:『像是有喜的脉气。』」
《國語辭典》:巨细(巨細)  拼音:jù xì
1.大小。《列子。汤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巨细或殊,情理同致。」
2.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史记。卷九四。田儋传》:「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于相。」《魏书。卷八八。良吏传。宋世景传》:「民间之事,巨细必知,发奸摘伏,有若神明。」
《國語辭典》:画饼(畫餅)  拼音:huà bǐng
画成的饼。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价值。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亦比喻落空的事情。《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今番伐魏,又成画饼矣。」《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们进学的事,看来已成画饼。」
《國語辭典》:画饼充饥(畫餅充饑)  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魏文帝令大臣卢毓推举人才,强调须有真才实学,不可徒具名声,否则便像在地上画饼一般,只能看而不能吃。典出《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卢毓传》。比喻徒具虚名而无益于实际。《续传灯录。卷二○。(卢山)开先(广鉴)行瑛禅师》:「谈玄说妙,譬如画饼充饥。入圣超凡,大似飞蛾赴火。」亦比喻聊以空想安慰自己。《水浒传》第五一回:「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娇鸾百年长恨》:「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也作「画饼充饥」、「充饥画饼」。
《國語辭典》:关系(關系)  拼音:guān xì
关联、影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冯君瑞是我内地生员,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也作「关系」。
《國語辭典》:关系(關係)  拼音:guān xì
1.事物间的连带作用。如:「关系企业」。
2.影响、牵涉。《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这是新章课吏,关系他们前程,务要秘密才好。」也作「关系」。
《國語辭典》:琐屑(瑣屑)  拼音:suǒ xiè
琐细零碎。唐。郑嵎〈津阳门〉诗:「青钱琐屑安足数,白醪软美甘如饴。」宋。梅尧臣〈送苏子美〉诗:「壳物怪琐屑,蠃蚬固无数。」
《國語辭典》:具体(具體)  拼音:jù tǐ
1.大体完备。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竿,具体而已。」
2.有实体存在,不抽象、笼统。如:「解决问题,不要空谈,应提出具体的办法。」
《國語辭典》:具体而微(具體而微)  拼音:jù tǐ ér wéi
事物的总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唐。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分類:总体规模
《國語辭典》:说话(說話)  拼音:shuō huà
1.发言、讲话。《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虽然官员多,气魄大,但是我老头子说话,他也还信我一两句。」《红楼梦》第三回:「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
2.言辞。《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介溪公最听他的说话,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
3.一种流行于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以讲说历史故事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说话者谓之『舌辩』,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4.指责。如:「像这种事,你做得再好,还是会有人说话。」
5.事情。《金瓶梅》第八七回:「因和俺姐夫有些说话,大娘知道了,先打发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顿,赶出往家去了。」《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这是绍兴元年冬十二月内的说话。到绍兴二年春正月,韩公将建州城攻破。」
6.比喻时间极短。如:「请你等一会,他只稍说话间就会回来。」
7.以往国民小学国语科教学项目之一。如:「今天我们有说话课。」
《國語辭典》:事由  拼音:shì yóu
事情原委、来由。唐。方干 感时诗三首之一:「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实不知是我家老儿,只认是贼,为此不问事由,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