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间(人間)  拼音:rén jiān
世间、尘世。晋。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二首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红楼梦》第五回:「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國語辭典》:尘土(塵土)  拼音:chén tǔ
1.细小的灰土。《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池边两行垂柳,杂著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也称为「尘埃」。
2.尘世。唐。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
《國語辭典》:世俗  拼音:shì sú
1.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孙叔敖》 :「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2.世间,俗世。《墨子。鲁问》:「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3.世人,凡人。《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与世俗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
《國語辭典》:黄尘(黃塵)  拼音:huáng chén
1.黄色的尘土。唐。李贺 梦天诗:「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亦用指战尘。唐。张巡 守睢阳作诗:「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2.比喻世事、人事。清。孔尚任《桃花扇》加二一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國語辭典》:朝市  拼音:cháo shì
1.朝廷与市集。《左传。襄公十九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亦单指朝廷。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三:「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乱离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2.都市、名利场所。宋。苏轼 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封神演义》第六四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点林泉事。」
3.泛称尘世。唐。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宋。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诗:「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國語辭典》:人境  拼音:rén jìng
尘世,人类所处的境域。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唐。白居易 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诗:「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
分類:尘世所居
《國語辭典》:尘沙(塵沙)  拼音:chén shā
1.尘埃与沙土。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唐。杜甫〈行次昭陵〉诗:「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
2.尘世。宋。王安石 蒙城清燕堂诗:「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國語辭典》:埃尘(埃塵)  拼音:āi chén
1.飞扬的尘土。《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三国魏。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二:「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
2.比喻世务纷乱污浊。《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慝,清宇宙之埃尘。」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國語辭典》:事物  拼音:shì wù
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或现象。《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丑)门下其声甚清,其韵又美。先世以来,不属人类。(生末)是甚事物?」也作「物事」。
《國語辭典》:嚣尘(囂塵)  拼音:xiāo chén
1.喧闹多尘土。《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2.比喻纷扰的人世。《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冑书》:「营宅滨洛,困于嚣尘。」
《國語辭典》:泥滓  拼音:ní zǐ
1.泥土灰尘。《宋史。卷二五七。吴廷祚传》:「城垒将坏,元扆躬涉泥滓,督工补塞。」
2.比喻污秽不洁。《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今之画人,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污绢素,岂曰绘画。」
3.比喻地位卑下。《文选。潘岳。西征赋》:「或被发左衽,奋迅泥滓。」
4.比喻尘世、俗世。唐。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漢語大詞典》:世尘(世塵)
(1).尘世;人间。 唐 王昌龄 《题朱炼师山房》诗:“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天星降世尘。”
(2).指世俗之事。 唐 杜甫 《别赞上人》诗:“还为世尘婴,颇带顦顇色。”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弟子隐志不坚,为世尘牵引,有违明训。”
《漢語大詞典》:氛埃
(1).污浊之气;尘埃。《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南朝 梁 沈约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 唐 杜甫 《渼陂行》:“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明 宋濂 《抱瓮子传》:“非惟人随流水而逝,异日凌霄之崇搆皆荡为氛埃。”
(2).借指尘世或俗念。 宋 陆游 《严君平卜台》诗:“先生久已蜕氛埃,道上犹传旧卜臺。” 宋 陆游 《夜思》诗:“簿领沉迷无日了,试凭诗思洗氛埃。”
(3).比喻战乱。 北周 庾信 《商调曲》:“君臣一体,可以静氛埃;得人则治,何世无奇才。” 唐 胡曾 《独不见》诗:“ 玉关 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 明 汤式 《一枝花·赠人》套曲:“露布飞驰 玉关 外,倒挽银河下九垓,浄洗氛埃。”
《漢語大詞典》:人我
(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漢語大詞典》:四相
佛教以离、合、违、顺为四相。《楞严经》卷三:“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佛教四相
《國語辭典》:四相  拼音:sì xiàng
佛教用语。佛教谓无常现象的四种特徵。如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离、合、违、顺。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诸葛亮
《漢語大詞典》:寰瀛
(1).天下;全世界。 晋 崔棁 《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翫月》诗:“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於是露刃者胆丧,控弦者骨惊,谓令公尚临於金甲,想可汗未厌於寰瀛,顿释前憾,来寻旧盟。” 严复 《原强》:“ 达尔文 者, 英 之讲动植之学者也。承其家学,少之时,周歷寰瀛。”
(2).指疆域。 唐 司马札 《古边卒思归》诗:“ 汉武 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3).犹尘世。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 五代 齐己 《送白处士游峨嵋》诗:“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迴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