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9,分2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天地
四方
万国
世界
六合
天宇
下土
寰宇
寰区
下国
宇内
区宇
八纮
一元
万宇
《國語辭典》:天地  拼音:tiān dì
1.天空与地表。《易经。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天下、世界。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比喻相差极远。《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峡出,旷然禾畴,与峡中个一天地。」
4.境界、境地。唐。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5.指天地间的神灵。《金瓶梅》第三五回:「遇閒时,在吴先生那里一年打上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陈祷告。」
《國語辭典》:四方  拼音:sì fāng
1.东、南、西、北。泛指四处各地。《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三国演义》第八回:「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2.四境的诸侯国。《诗经。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呈正方形或正方体的。《西游记》第一四回:「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著一封皮。」《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國語辭典》:万国(萬國)  拼音:wàn guó
本指万方、四处。《易经。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后指极众多的国家。《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國語辭典》:世界  拼音:shì jiè
1.佛教用语:(1)古印度人的宇宙观,指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个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世界。《大正藏。般若部。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法称品》:「世尊!般若波罗蜜为大利益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2)指一尊佛所教化的国土。清。钱谦益〈募修开元寺万佛阁疏文〉:「华严世界,涌现于阎浮提,何其盛也。」
2.世上、人间。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唐。李商隐 北青萝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3.地球上的所有地方或国家。如:「世界史」、「世界大战」。
4.自成体系的组织或现象。如:「科学世界」、「儿童世界」。
《國語辭典》:世界观(世界觀)  拼音:shì jiè guān
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國語辭典》:六合  拼音:liù hé
1.上下和东南西北。《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若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为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2.阴阳家以月建和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南齐书。卷九。礼志上》:「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
《國語辭典》:天宇  拼音:tiān yǔ
1.天空。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唐。张九龄〈西江夜行〉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2.天下。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3.天子之宇下,指帝都、京都。《宋书。卷四三。列传。傅亮》:「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唐。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2.天下。《书经。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3.低地。《书经。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4.偏远地区。《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魏书。卷八七。节义传。朱长生传》:「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装殓了,家里又没处停,只得权厝在庙后,等你回来下土。」
《國語辭典》:寰宇  拼音:huán yǔ
全宇宙、全天下。《南史。卷八。梁简文帝本纪。论曰》:「介冑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唐。骆宾王〈帝京篇〉:「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
《國語辭典》:寰区(寰區)  拼音:huán qū
全国、全天下。《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三国演义》第八○回:「吾父公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
《國語辭典》:下国(下國)  拼音:xià guó
1.自称本国的谦词。《左传。哀公十一年》:「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2.小国。《文选。祢衡。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3.诸侯国。《书经。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唐。李善。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
4.天下。《诗经。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國語辭典》:宇内(宇內)  拼音:yǔ nèi
天下。《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三国演义》第八○回:「群凶恣逆,宇内颠覆。」
《國語辭典》:区宇(區宇)  拼音:qū yǔ
1.疆土。《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传》:「坰场区宇,恢胎旷荡。」北周。宇文护 报母阎姬书:「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
2.宫殿屋宇。《文选。班固。西都赋》:「区宇若兹,不可殚论。」
《國語辭典》:八纮(八紘)  拼音:bā hóng
纮,维也。古代以为八纮即为天下。《淮南子。地形》:「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遍览八纮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國語辭典》:一元  拼音:yī yuán
1.古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國語辭典》: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1.古代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唐。孔颖达。正义:「元,头也;武,迹也。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分類:祭祀
《漢語大詞典》:万宇(萬宇)
(1).极言屋宇之多。宇,屋檐。 晋 陆机 《七徵》:“万宇云覆,千楹林错。”
(2).天下。 南朝 齐 谢朓 《元会曲》:“天仪穆藻殿,万宇寿皇基。” 唐 褚亮 《祈穀乐章·舒和》诗:“庶俾亿龄禔景福,长欣万宇洽时邕。”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天子有父尊之至,心均万宇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