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处处(處處)
定居,安居。《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郑玄 笺:“京地乃众民所宜居之野也,於是处其当处者,庐舍其宾旅。” 朱熹 集传:“处处,居室也。”
各处;每个方面。汉书·游侠传·原涉:“自 哀 平 间,郡国处处有豪桀,然莫足数。” 宋 苏轼 《残腊独出》诗之一:“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这毛病人人易犯,处处皆同。” 郁达夫 《过去》:“老二的活泼,在她的行动、言语、嬉笑上,处处都在表现。”
《漢語大詞典》:四方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浒传》第六六回:“四下里,十数处火光亘天,四方不辨。”
(2).天下;各处。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高诱 注:“抚,安也。四方,谓之天下也。”新唐书·吐蕃传上:“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柳杞 《好年胜景》:“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凭一付担子,走遍四方。”
(3).指四方诸侯之国。《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孔颖达 疏:“ 武王 既受得天之祜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4).指京城以外的地区。东观汉记·马廖传:“ 长安 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5).指四方之神。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 郑玄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 句芒 在东, 祝融 、 后土 在南, 蓐收 在西, 玄冥 在北。”礼记·祭法:“四坎坛,祭四方也。” 郑玄 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汉书·礼乐志》:“练时日,侯有望,焫膋萧,延四方。” 颜师古 注:“四方,四方之神也。”
(6).指正方形或立方体。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如:四方桌;四方匣子。
《漢語大詞典》:诸处(諸處)
(1).他处。 唐 元稹 《放言》诗之三:“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唐 白居易 《龙门下作》诗:“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处亦未胜於此也。”
(2).处处;各处。 唐 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宋 张先 《醉垂鞭》词:“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水浒传》第五二回:“次日陞厅,便行移公文,诸处缉捕,捉拿 朱仝 正身。”
《漢語大詞典》:一到处(一到處)
四处;各处。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水浒传》第四回:“一到处撞了四五十日,不想来到这里。”
分類:四处各处
《漢語大詞典》:遥地里(遥地裏)
方言。远处;各处。《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你放着眼皮子底下一门好亲戚,他不消打听我,我不消相看他,你们不上点紧儿,可遥地里瞎跑。”《醒世姻缘传》第九四回:“ 小浓袋 自己也愿情待去,要跟着遥地里走走,看看景致。”
分類:远处各处
《漢語大詞典》:四海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到处(到處)
处处,各处。 唐 李山甫 《寒食》诗:“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宋 张道洽 《岭梅》诗:“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壻,到处夸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小麦也都淹没在野草里,到处都是攀地龙和野苇子。”
《漢語大詞典》:四出
(1).向四面延伸;从四处长出。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圭本著於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 宋 王安石 《揖仙阁》诗:“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
(2).指到各处去。后汉书·董卓传:“ 卓 先遣将 徐荣 、 李蒙 四出虏掠。”明史·顾清传:“营差四出,海内骚然。” 王汶石 《大木匠》:“如今 桃叶 自己挑中了一个人,妈妈四出访问,盘根究底。”
(3).指四出文钱。古代货币名,因钱背有纹四出,故称。 清 顾炎武 《钱法论》:“﹝ 汉 ﹞逮于 灵献 ,为四出,为小钱, 汉 钱凡九变。”
《漢語大詞典》:四处(四處)
四方,各处。庄子·盗跖:“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 成玄英 疏:“四处,犹四方也。”《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些做媒的四处传扬,説 高 家女子,美貌聪明。”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只见那红光灿烂的大平原上,四处的水车在转动。”
《漢語大詞典》:游集(遊集)
(1).从各处来聚集。 晋 张华 《鹪鹩赋》:“鹰鸇过犹俄翼,尚何惧於罿罻,翳薈蒙笼,是焉游集。”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游玩聚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即废址一新之,遂復旧观,且为番商游集之地云。”
(1).聚集求学。 汉 蔡邕 《贞节先生范史云碑》:“游集太学,知人审友,苟非其类,无所容纳。”宋书·夷蛮传·诃罗陀国:“学徒游集,三乘竞进,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2).指聚集游玩。隋书·郑译传:“由是 译 少为 太祖 所亲,恒令与诸子游集。”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碑:“ 魏文帝 与 吴质 从容游集於 南皮 ,亦筑臺以居,名‘讌友’。”
《漢語大詞典》:四路
(1).指军队进、退、左、右的运动路线。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兵有四路、五动: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
(2).四方道路。 唐 汪遵 《杨柳》诗:“ 亚夫 营畔柳濛濛, 隋主 堤边四路通。”
(3).引申指四方,各处。《泠眼观》第四回:“后来无法,只好遣派龟奴鳖腿,四路邀请那些酸秀才到家。”
《漢語大詞典》:答答
象声词。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五:“破竹五七尺,摇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属。” 刘白羽 《红玛瑙》:“马蹄答答响。”《诗刊》1978年第5期:“战马没有了骑手,马蹄答答奔乱了。”
方言。各处,处处。 茅盾 《故乡杂记》:“你看,到处装好军用电话,东洋兵有点动静,答答地方全晓得,东洋兵想偷营也勿会成功的。”原注:“答答地方:到处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散布(散佈)
亦作“ 散布 ”。
(1).谓分散到各处。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攒生犹有隙,散布忽无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钟明 、 钟亮 各引一百人左右埋伏,準备策应。餘兵散佈山谷,扬旗呐喊,以助兵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从 常高山 到 吴家沟 连绵的山巅上,都撑起了黄煞煞的篷帐,好像小庙一样散布在山顶上。”
(2).传布;传播。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英吉利》:“然夷纵狡譎,实为相度地势,勾结奸民,散布鸦片而来。”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三章:“他们还在 朝鲜 人民中拼命地散布谣言。”
见“ 散佈 ”。
《漢語大詞典》:各处
到处。例如:各处巡查。
分類:到处各处
《漢語大詞典》:朝彻(朝徹)
(1).谓突然间悟达妙道。庄子·大宗师:“吾独守而告之,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 陆德明 释文:“ 郭 司马 云:朝,旦也;彻,达妙之道。” 唐 皎然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四十二韵》:“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
(2).谓早晨遍达各处。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天华爽霽,朗日朝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