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下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孟子·告子上:“ 孟子 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老残游记》第二回:“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絶。”
(2).指天地。《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 李贤 注:“上下,天地也。”南史·宋武帝少帝纪论:“ 宋武 地非 齐 晋 ,众无一旅,曾不浹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鲁迅 《坟·人之历史》:“如 中国 古说,谓 盘古 辟地, 女媧 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亦指天神和地神。
(3).指天神和地神。书·召诰:“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孔 传:“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孔颖达 疏:“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事神不恭,获戾於上下,臣等实有罪。”
(4).指天神和人物。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 韦昭 注:“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5).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颖达 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和上下尊卑等列。”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高诱 注:“上,长;下,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张天翼 《儿女们》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6).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 传:“田第八,赋第三。”汉书·地理志上:“田上下,赋中上。” 颜师古 注:“田第三,赋第四。” 宋 晁贯之 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7).高低;优劣;胜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 宋 制书画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西游记》第五二回:“这 大圣 捻着拳头,来於洞口,駡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 孙外公 见个上下!’”
(8).上首和下首。红楼梦第六三回:“掣此籤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9).谓从头到脚。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郭铁笔 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 浦郎 一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掌柜的听了,把 安公子 上下一打量。”
(10).犹言古今。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 补注:“上下谓古今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1).犹言前后。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云:“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12).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13).犹仰俯。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詔相之。” 郑玄 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贾公彦 疏:“龟俯者灵,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14).犹言丰欠。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贾公彦 疏:“上下即丰凶。”
(15).犹言匹敌,差不多。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有 张籍 者,年长於 翱 ,而亦学於僕,其文与 翱 相上下。” 清 管同 《读〈晏子春秋〉》:“且 刘向 、 歆 、 班彪 、 固 父子,其识与 太史公 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 説,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 哉?”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16).犹言周旋。左传·定公四年:“﹝ 楚 ﹞左司马 戌 谓 子常 曰:‘子沿 汉 而与之上下,我悉 方城 外以毁其舟。’”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九帅 乃分兵守 东梁山 ,而遣 南桂 与 朱洪章 、 罗洪元 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17). 六朝 及 隋 唐 时代对父母的尊称。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 建安 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上下:“凡言上下者,犹称尊卑,惣论也……而 江 南士俗近相承,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復者,皆指父母为上下,深不达其意耳。”
(18). 宋 元 以后对公差的尊称。《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 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点茶的老子,手把粥椀出来道:‘众上下少坐, 宋四公 教我买粥,喫了便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説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19).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汉 京剧《白蛇传》第九场:“ 许 :‘请问老师父上下?’ 法 :‘老僧 法海 。’”
(1).升降。《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王逸 注:“随众卑高。”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至 崑崙山 ,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唐 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变更。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餼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贾公彦 疏:“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南史·恩倖传序:“夫鲍鱼芳兰,在於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漢語大詞典》:世界
(1).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山河树木,浩然无碍。” 唐 王缙 《游悟真寺》诗:“山河穷百万,世界满三千。”
(2).世上;人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虚诞也。” 唐 孟浩然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竹柏禪庭古,楼臺世界稀。”《西游补》第十六回:“妖魔扫尽,世界清空。”
(3).天下;江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金腰带,银腰带, 赵 家世界 朱 家坏。”《前汉书平话》卷下:“老相公焉能怒乎?若不封了 吕氏 ,我恐灭了咱 汉 家世界。”《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我不共你争夺世界,损害乾坤。”
(4).指人们活动的某一领域或范围。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道士﹞既出,谓 虬髯 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收心》曲:“偏游春世界,交付锦排场。” 茅盾 《创造》一:“ 君实 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除了这一片‘干净土’,全房到处是杂乱的痕迹,是 娴娴 的世界了。”
(5).地球上所有地方;全球各国。 马君武 《从军行》诗:“祖国岂不美?世界昔第一。”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它们是世界各大城市儿童送来的礼物。”
(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参见“ 世界观 ”。
(7).境界。 唐 方干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诗:“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宋 王禹偁 《日长简仲咸》诗:“ 子美 集开诗世界, 伯阳 书见道根源。”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五言律诗,其气脉犹与古诗相近;至於七言律诗,则别一世界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
(8).局面。朱子语类卷三七:“如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紂 , 伊尹 放 太甲 ,此是权也;若日日时时用之,则成甚世界了?”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乐 振作一番,信着 建文 软弱,久已弄成个 齐 梁 世界了!” 茅盾 《右第二章》三:“ 东洋 飞机的炸弹拣人多处乱掷。 闸北 成了一片瓦砾场, 闸北 成了恐怖世界!”
(9).时世。 唐 顾况 《经废寺》诗:“不知何世界,有处似 南朝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夫电话、铁路、汽船数事者,开创不及百数十年,今之疾速过前世界远矣。” 潘飞声 《壬子新岁作》诗:“一笑 陈摶 堕驴背, 唐 虞 世界説共和。”
(10).指世道,社会风气。朱子语类卷一三○:“世界不好,都生得这般人出来,可叹!”儒林外史第一回:“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 周立波 《盖满爹》:“尤其是 楠森 ,要跟爹老子算账,说小时候打过他,这是么子话?在旧社会,世界不好,哪一个脾气不躁?他说要算账,又如何算法?”
(11).指众人。《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道:‘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
《漢語大詞典》:世界观(世界觀)
也称“宇宙观”。 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在某种世界观的支配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哲学上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
《漢語大詞典》:阴阳(陰陽)
(1).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叶适 《醉乐亭记》:“ 永嘉 多大山,在州西者独细而秀,十数步内輒自为拱揖,高不孤耸,下亦凝止,阴阳附从,向背以情。”
(2).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史记·天官书:“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 张守节 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阴,则水、兵;南河以阳,则旱、丧也。”
(3).古代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指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易·繫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阴阳不和,五穀踊贵。”红楼梦第三一回:“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
(4).天地。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 孔颖达 疏:“和,犹合也,得谓各得其所也,若礼乐由於天地,天地与之和合则万物得其所也。” 孙希旦 集解:“乐由天作,故属乎阳;礼由地制,故属乎阴,阴阳和则万物得,礼乐和则万事顺。” 唐玄宗 《春晚宴两相学士探得风字》:“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宋 范成大 《民病春疫作诗悯之》:“阴阳何者强作孽,天地岂其真不仁?”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黑漫漫云起阴阳混,乱纷纷魃走魍魎遁。”
(5).日月。 唐 杜甫 《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宋 苏辙 《冬至日》诗:“阴阳升降自相催,齿髮谁教老不回?”
(6).昼夜。礼记·祭义:“日出於东,月生於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廵。” 孔颖达 疏:“阴谓夜也,阳谓昼也。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 韦昭 注:“阴阳分布,日夜同也。滞,蛰虫也。明堂《月令》曰:‘日夜分,雷乃发声。’” 汉 扬雄 《太玄·攡》:“一昼一夜,阴阳分索。夜道极阴,昼道极阳。”
(7).寒暑。《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儷偕。” 王逸 注:“寒往暑来,难追逐也。” 唐 柳宗元 《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
(8).春夏和秋冬。《文选·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李善 注:“《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9).雷电与雨雪。《穀梁传·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庚辰,大雨雪,志疏数也。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故谨而日之也。” 范宁 注:“ 刘向 云:雷未可以出,电未可以见,雷电既以出见,则雪不当復降。皆失节也。雷电,阳也;雨雪,阴也。雷出非其时者,是阳不能闭阴,阴气纵逸而将为害也。”
(10).君臣。《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王逸 注:“阴,臣也。阳,君也。” 洪兴祖 补注:“阴阳易位,言君弱而臣强也。”
(11).夫妇。礼记·郊特牲:“玄冕齐戒,鬼神阴阳也。” 孔颖达 疏:“‘鬼神阴阳也’者,阴阳谓夫妇也。著祭服而齐戒亲迎,是敬此夫妇之道如事鬼神,故云‘鬼神阴阳也’。”
(12).男女。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地生植·阴阳:“《春秋内事》曰:‘ 伏羲氏 定天地,分阴阳。’” 明 归有光 《贞女论》:“阴阳配偶,天地之大义也。” 明 程羽文 《鸳鸯牒》:“不知世人阴阳之契,有繾綣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13).指男女之生殖器。《明律·斗殴》:“若断人舌及毁败人阴阳者并杖一百,流三千里,仍将犯人财产一半断付被伤篤疾之人养赡。”
(14).律吕。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按阳为律,阴为吕。 汉 贾谊 新书·六术:“声音之道以六为首,以阴阳之节为度……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一月,其六钟阴声,六钟阳声。”
(15).奇偶。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七岁之阳也,八岁之阴也,七八十五,阴阳之数备。”
(16).动静。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考其阴阳,以观其诚。” 卢辩 注:“阴主静,阳主动,考其阴阳者,察其动静也。”
(17).开合。后汉书·班固传上:“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李贤 注:“《前书》曰, 建章宫 度为千门万户。合谓之阴,开谓之阳。曰:‘闔户谓之坤,闢户谓之乾。’”
(18).依违向背。《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 郑 阴阳 晋 楚 之间,其心不定,非一日矣。”明史·忠义传五·鲁世仁:“ 洛阳 则 际遇 , 汝寧 则 沈万登 , 南阳 则 刘洪起 兄弟,各拥众数万,而诸小寨悉归之。或附贼,或受朝命,阴阳观望。”
(19).人间和阴间。 唐 唐晅 妻 张氏 《答夫诗》之一:“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题解:“ 晋昌 唐晅 ,娶姑女 张氏 ,颇有令德。 开元 十八年, 晅 入 洛 ,妻卒於 衞南庄 。后数岁,得归,追感陈迹,赋诗悲吟,忽见 张氏 前来…… 晅 以诗赠 张氏 ,氏亦裂带题诗以答。”
20.死生,生杀。《楚辞·九歌·大司命》:“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阴主杀,阳主生。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21.古代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后汉书·张衡传:“ 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 唐 韩愈 《襄阳卢丞墓志铭》:“阴阳星厤,近世儒莫学。”
22.指负责研究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学问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景午,罢翰林、阴阳、星卜、医相、覆碁诸待詔三十二人。”23.指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的方术。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24.指擅长星相、占卜、相宅、相墓方术的人。《西游记》第二三回:“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 徐先生 来写了七单。” 康濯 《春种秋收·三面宝镜》:“﹝ 王老殿 ﹞早年间当过看地脉说风水的阴阳先生,人们也管他叫‘阴阳’。”25.指男女交合。太平御览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譙郡 胡馥之 ,娶妇 李氏 ,十餘年无子,而妇卒。哭慟,云:‘竟无遗体,遂丧,此酷何深!’妇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君可瞑后见就,依平生时阴阳,当为君生一男。’语毕还卧。”
《漢語大詞典》:天人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庄子·天下:“不离於宗,谓之天人。”
(2).天和人。后汉书·班彪传下:“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 宋 司马光 《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暘,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飢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参见“ 天人感应 ”。
(3).指仙人;神人。 晋 葛洪 神仙传·张道陵:“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矫 等初见 仁 出,皆惧,及见 仁 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汝阳 让帝 子,眉宇真天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东坡 ,天人也。凡作一文,必有深旨。”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因你本是个女神,本是个天人。”
(4).特指天子。晋书·应贞传:“顺时贡职,入覲天人。” 唐 沈佺期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诗:“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
《漢語大詞典》:天人感应(天人感應)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 汉 儒 董仲舒 在答 武帝 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 明 宋濂 《〈徐敬授文集〉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 清 冯桂芬 《〈太上感应篇图说〉序》:“儒者不谈果报,而天人感应之理具载於经。”
《漢語大詞典》:相属(相屬)
(1).相接连;相继。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 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宋 叶适 《总干黄公行状》:“丧还,赴于涂、哭于郊、弔于家者,相属也。” 廖仲恺 《迈陂塘·题北郭秧针图》词:“锋芒如许禁磨折,风雨晦明相属。”
(2).相关;相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係於方隅。’”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洋助剿:“内忧外患,其事不相属,而其害实相因。”
(3).互相劝酒;向人敬酒。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沙平水息声影絶,一杯相属君当歌。” 宋 苏轼 《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明 高启 《逢张架阁》诗:“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
(4).和人诗词。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诗序:“感叹之餘,作诗相属。” 宋 朱松 《赠范直夫》诗:“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
用以记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鷄、戌犬、亥猪为十二相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嫚·韩愈王俭语》:“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漢語大詞典》:神人
(1).谓神和人。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左传·昭公元年:“为 晋 正卿,以主诸侯,而儕於隶人,朝不谋夕,弃神人矣。” 杜预 注:“民为神主,不恤民,故神人皆去。”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末帝昏乱,神人弃之。”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边境敉寧,神人胥庆。”
(2).神奇非凡的人。谓其姿容、行止、技艺等非常人所及。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西施 、 郑旦 ﹞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靚妆於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魄,谓之神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二女童运剑为彼此互刺之状……只见两条白练,半空飞遶,并不看见有人。有顿饭时候,然后下来,气不喘,色不变。 程元玉 嘆道:‘真神人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天人、圣人并推,可合称为神人。”
(3).犹神仙。古代道教和方士理想中所谓修真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史记·封禅书:“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 蓬莱 神人。” 汉 扬雄 《长杨赋》:“听庙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顿轡海徒涌,神人身更长。”云笈七籤卷七七:“﹝ 刘子南 ﹞独为寇所围,矢下如雨,未至 子南 马数尺,矢輒堕地,终不能中伤,虏以为神人也,乃解围而去。”
《漢語大詞典》:户口
(1).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 唐 张蠙 《赠九江太守》诗:“二邑旋添新户口,四营渐废旧戈鋋。”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为了让远处也看得见,只写了几行大字,说明户口、土地、牲畜等和原来的比较数字。”
(2).指户数。汉书·张延寿传:“﹝ 延寿 ﹞数上书让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乃徙封 平原 ,并一国,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
(3).指人口。 汉 贾谊 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 汉 千石大县也。”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明公不以 德润 为不肖,俾吏於 潭 ,然 潭 之户口踰五十万,事必剧甚,非长才不足以任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 中国 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4).指户籍。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他和 玉梅 还没有结婚,为什么先把户口调过来呢?”参见“ 户口册 ”。
《漢語大詞典》:户口册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
《漢語大詞典》:圣经(聖經)
(1).旧指儒家经典。 隋 王通 中说·天地:“ 范宁 有志於春秋,徵圣经而詰众传。”新唐书·艺文志一:“自 孔子 在时,方脩明圣经,以絀繆异。” 宋 王安石 《兼并》诗:“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明 宋濂 《故宋迪功郎庆元府学教授魏府君墓志铭》:“先生之言其於圣经深有合哉。”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宜倡义劝捐,凡 华 市繁盛之地,皆设建孔庙,立主陈器,使 华 工每值西人礼拜日,咸诣堂瞻仰拜謁,并听讲圣经大义,然后安息。”
(2).对佛教或其他宗教经典的泛称。 元 萨都剌 《赠别鹫峰上人》诗:“圣经佛偈通宵读,苜蓿堆盘胜食肉。”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一若国家之法典,宗教之圣经,学校之科本,家庭社会之标準方式,无一不儩於小説者。”
(3).特指犹太教的经典。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个部分。主要内容为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故事传说,犹太民族古代历史的宗教叙述和犹太教的法典、先知书、诗歌、格言等作品。
(4).特指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圣经》《新约圣经》《旧约圣经》即犹太教的《圣经》,系从犹太教承受而来。《新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三:“ 许 说话时没有一点迟疑,他相信母亲就像相信圣经。”
《漢語大詞典》:食力
(1).靠劳动生活。国语·晋语四:“庶人食力。” 宋 苏轼 《籴米》诗:“知非笑昨梦,食力免自愧。” 清 顾炎武 《刈禾长白山下》诗:“食力终全节,依人尚厚颜。”
(2).指靠劳动生活的人。礼记·礼器:“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 郑玄 注:“食力,谓工、农、商也。” 陈澔 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农、工、商贾,庶人之属也……礼不下庶人,故无食数,饱即止也。”
(3).靠租税生活。礼记·曲礼下:“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 孔颖达 疏:“食力,谓食民下赋税之力也。”
(4).粮食和人力。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 周迪 资其食力,更事窥窬。”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扑魅驱貍,潜消沴气,农商并劝,食力兼储。”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今 霍集占 困守危城,食力已尽。”
(5).指腹中有食物而产生的气力。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不是我无食力身躯闪这一滑,多管是少人行山路凹凸。”
《漢語大詞典》:军民(軍民)
兵士和人民;军队和百姓。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状》之四:“况自来帅臣,初至则众多之言争陈利害於军民蕃部之中,号令处置,频有更改。”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是日 桑维翰 与夫人在看街里,观着往来军民。”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悲丧败,求安攘,叹军民尽把云霓望。”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漢語大詞典》:和人
(1). 王莽 时女官名。汉书·王莽传下:“和人三,位视公。”
(2).使民众和顺。后汉书·孔融传:“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
《漢語大詞典》:卮言
(1).谓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言。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引 王叔之 云:“巵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已无常主者也。” 清 王韬 《〈英语汇腋〉序》:“近且巵言日出,人人自矜秘本。”
(2).用以谦称自己的著作。 明 沈璟 《义侠记·恩荣》:“人生忠孝和贞信,圣世还须不弃人。巵言似假,千秋万载垂正论。” 傅尃 《甲寅元旦》诗:“寧惜巵言託孤愤,忍挥兵气望中原。”又如《诸子巵言》《经学巵言》
《漢語大詞典》:物产(物産)
(1).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晋 左思 《吴都赋》:“江湖嶮陂,物产殷充。”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一:“富而能设机器厂,穷民赖以养,物产赖以盈。”
(2).指资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自是家得匳妆,小阜,颇增物产。”
《漢語大詞典》:应人(應人)
顺应人;应和人。语出易·兑:“顺乎天而应乎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制为应天改之,乐为应人作之。”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漢語大詞典》:昆玉(崑玉)
(1). 昆仑山 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璡 则志烈秋霜,心贞 崑 玉,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文选·陆倕〈新刻漏铭〉:“ 陵机 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 之铭,空擅 崑 玉。” 李周翰 注:“灵珠、 崑 玉,喻文章之美也。”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2).对别人兄弟的美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继:“﹝ 继 ﹞与 皇甫冉 有髫年之故,契逾崑玉。”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博识:“ 陆士衡 兄弟产於 崑山 ,后人因称兄弟为崑玉,言其如 崑山 之玉也。”
称人兄弟的敬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供 荆州 以为养军之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快不要行礼。贤昆玉多是江湖上义士好汉,下官未任之时,闻名久矣。”《再生缘》第五七回:“王亲,你又并无昆玉,想到了高年父母,就该应保重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