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窀穸
亦作“ 窀夕 ”。
(1).埋葬。左传·襄公十三年:“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於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 杜预 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春秋谓祭祀,长夜谓葬埋。”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轮移北隍,窀穸东麓,壙即新营,棺仍旧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尽妇职。”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盖铅锡事本非宜,而此则窀夕所用,故犹芻灵木寓,像物斯足,不復幽涷三商与。”
(2).引申为逝世。 宋 王安石 《皇兄承简追封安定郡王制》:“不幸至於窀穸,用震悼于朕心。”
(3).墓穴。隶释·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窀夕不华,明器不设。”后汉书·赵咨传:“玩好穷於粪土,伎巧费於窀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八则》:“魂冉冉其欲离乎窀穸兮,犹逡巡以鼠思。”
《漢語大詞典》:归土(歸土)
(1).埋葬。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明 张居正 《乞归葬疏》:“送臣父骨归土,即依限前来供职。”
(2).谓人逝世。《元典章·户部三·承继》:“最是乃祖 黄百十三 知府归土已三十多年,而 黄云瑞 乃敢盗,发其坟,斧其棺,火其尸,尽取棺中原殯之物。”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既幸双亲归土,弟妹七人婚嫁各毕。”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而今竟已归土,哀哉!”
(3).回原籍。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所迁人死,妻子愿归土者听。”
《漢語大詞典》:掩覆
(1).遮蔽。红楼梦第四九回:“原来这 芦雪庭 盖在一个傍山临水河滩之上……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岩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几株很茂盛的榕树掩覆着。”
(2).埋葬。《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 晏娥儿 ﹞乃解衣以覆 桓公 之尸,復肩负窗槅二扇以盖之,权当掩覆之意。”
(3).掩盖;掩饰。三国志·魏志·曹衮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旧唐书·德宗纪上:“朕志在推诚,事皆掩覆,礼遇转厚,委任益隆。”《元典章·刑部十·诸赃三》:“取钱物之人惧罪,因而隐讳;其与钱之人惧罪,亦不肯説,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难於败露。”
(4).躲藏。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5).倾覆,倒塌。
《漢語大詞典》:葬埋
埋葬。周礼·地官·族师:“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生得以养其父母,而祭其祖考;死得以使其子孙葬埋祭祀,不失其故常,是明公之仁,及於百世也。”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选吉日良时……葬埋了你父母骨殖。”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 欧洲 战前之一切政治艺术,人文种种,胥葬埋于坟墓之内矣。”
分類:埋葬葬埋
《漢語大詞典》:藏埋
埋葬。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收敛藏埋,以慰存亡。”晋书·隐逸传·郭文:“藏埋者亦为螻蚁所食。”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三折:“将俺这残零骨殖儿休要损坏,将俺这弟兄每一处里藏埋。”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瘗埋(瘞埋)
(1).亦作“ 瘞薶 ”。古代祭地礼仪之一。礼记·祭法:“瘞埋於泰折,祭地。用騂犊。” 孔颖达 疏:“瘞埋於泰折,祭地也者,谓瘞繒埋牲祭神祇於此郊也。”汉书·郊祀志下:“天地用牲一,燔尞瘞薶用牲一。”宋史·礼志五:“今请就北郊为坛,不设燎坛,但瘞埋以祭。”
(2).埋葬。列子·杨朱:“﹝ 端椒 ﹞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瘞埋之资。” 唐 于鹄 《悼孩子》诗:“裸送不以衣,瘞埋于中衢。”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向邻家借了锄耰畚鍤之类……亲自动手,瘞埋停当。”
《漢語大詞典》:安葬
埋葬。《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秋末既能安葬了,春间暂请赴京都。”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待我一霎时叫家僮讨棺木来,把老安人殯敛了,选个吉日,送在南山安葬去。”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我早把他厝在我家坟园,专等寻着你母女的下落,择地安葬。” 巴金 《砂丁》三:“他要真死了,我就把赢来的钱买副木板安葬他。”
分類:埋葬安葬
《漢語大詞典》:瘗藏(瘞藏)
亦作“ 瘞臧 ”。 指殉葬品。管子·侈靡:“有差樊,有瘞藏,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 尹知章 注:“瘞藏,谓古之樊者,或藏以金玉,或以器物,此棺槨之次浮也。”汉书·刘向传:“及 秦惠文 、 武 、 昭 、 严 、 襄 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瘞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终日间,得金百,於是葬诸南郊。好事者,为之珠冠袍服,瘞藏丰满焉。”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还有各种牺牲的包裹(‘次浮’),各种仪仗(‘差樊’),各种殉葬品(‘瘗藏’),这些都可以使有关的手艺人得到生活资料。”
亦作“ 瘞臧 ”。
(1).隐藏;埋藏。汉书·贡禹传:“ 武帝 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及弃天下, 昭帝 幼弱, 霍光 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瘞臧之。”新唐书·裴宽传:“﹝ 韦詵 ﹞休日登楼,见人於后圃有所瘞藏者,访诸吏,曰:‘参军 裴宽 居也。’与偕来, 詵 问状,答曰:‘ 宽 义不以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金币自随,穀不可徙,随在瘞藏。”
(2).埋葬。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山陵封域之内,先有丘坟,合令子孙改卜,旧例给其所费;无子孙者官为瘞藏。”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喻寺观憩徙者,死为瘞藏。”
《漢語大詞典》:瘗臧(瘞臧)
见“ 瘞藏 ”。
《漢語大詞典》:掩埋
埋葬。南史·齐纪上·武帝:“甲子,詔都下二县,坟墓毁发,随宜掩埋,遗骸未櫬者,并加敛瘞。” 清 刘大櫆 《内阁学士前工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又以其餘米,买山以掩埋枯骨之暴露者。”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
分類:埋葬掩埋
《漢語大詞典》:没葬
埋葬。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隋炀帝海山记下》:“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征 辽 者百不存十,没葬者十未有一。”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瘗葬(瘞葬)
埋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无何,山中遣僮来,以断杖付生云:‘代死者,此君(指竹)也。’便嘱瘞葬致祭,以解竹木之寃。”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坑填
谓埋葬。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同行二十人,魂骨俱坑填。”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窆封
泛指埋葬。下棺入圹,用土掩埋。 唐 韩愈 《乳母墓铭》:“卒三日,葬 河南 县北十五里。 愈 率妇孙视窆封,且刻其语于石,纳诸墓为铭。”
分類:埋葬掩埋
《漢語大詞典》:封瘗(封瘞)
埋葬。 南朝 宋 鲍照 《请假启》:“天伦同气,实惟一妹,存没永诀。不获计见,封瘞泉壤临送。”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埋窆
犹埋葬。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分類: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