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喧豗  拼音:xuān huī
纷乱吵闹的声音。唐。李白〈蜀道难〉:「飞湍瀑流争喧豗,𥒜厓转石万壑雷。」
《國語辭典》:烦扰(煩擾)  拼音:fán rǎo
烦琐搅扰。《管子。禁藏》:「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彊敌之患也。」
《漢語大詞典》:纷纠(紛糾)
亦作“ 纷糺 ”。
(1).纠纷;纷扰;祸乱。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魏书·地形志上:“ 魏 自 明 庄 ,寇难纷糺。”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夺攘纷纠兮,非愚则狂,惟君之生兮,遭世寧昌。” 明 唐顺之 《送林宜兴迁官南部》诗:“谁言簿书日纷纠,劳君为我频置酒。”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我企望谈谈笑笑,学着 仲连 、 安石 们,替他们解决些纷纠,扫却了胡尘。”
(2).交错杂乱貌。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冈峦纷纠, 天彭 双闕而作门;珠贝浮沉, 巴水 三迴而成字。”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溪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山川纷纠盘,佳气亦苍苍。”
《漢語大詞典》:喧纷(喧紛)
纷扰。 唐 裴度 《再送》诗:“顷来多謔浪,此夕任喧纷。”
分類:纷扰
《漢語大詞典》:分扰(分擾)
纷扰。分,同“ 纷 ”。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今世分扰,復有瓦解之势。”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交错分扰,古今是同。”
分類:纷扰
《漢語大詞典》:纷挠(紛撓)
纷扰;纷乱。明史·叶向高刘一燝等传赞:“ 刘一燝 、 韩爌 诸人,虽居端揆之地,而宵小比肩,权璫掣肘,纷挠杌陧,几不自全。”
分類:纷扰纷乱
《漢語大詞典》:攘扰(攘擾)
纷扰;扰乱。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昔 鲁隐 有贤行,将致国於 桓 ,犹留连贪位不能早退,况草创豪帅,本无业囚徒,因攘扰之时,擅有山川之利。”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中较善者,或诚痛乎外侮迭来……思鳩大羣以抗御,而又飞扬其性,善能攘扰,见异己者兴,必借众以陵寡。”
分類:纷扰扰乱
《漢語大詞典》:郁扰(鬱擾)
犹纷扰。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紜鬱扰,百里若一。”鬱,一本作“ 欝 ”。
分類:纷扰
《漢語大詞典》:荷扰(荷擾)
纷扰;侵扰。隶释·汉都乡正卫弹碑:“吏无荷扰之烦。” 洪适 释:“碑以荷为苛。”
分類:纷扰侵扰
《漢語大詞典》:挠渎(撓瀆)
叨扰;纷扰。太平广记卷九五引 唐 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道道林林:“贫道在此挠瀆多年,更无所酬。”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若能自干本局,则百职不严而肃,又何患乎政事之挠瀆哉!”
分類:叨扰纷扰
《漢語大詞典》:劳劳攘攘(勞勞攘攘)
亦作“ 劳劳嚷嚷 ”。亦作“ 劳劳穰穰 ”。
(1).纷扰;劳碌。朱子语类卷二四:“更不有许多劳劳攘攘,如议亲、议贤,议能、议功之类。”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则咱这醉眼覷日月,不来来往往;则咱这醉眼覷富贵,不劳劳穰穰。” 明 冯惟敏 《耍孩儿·十自由》套曲:“耳啊,不平言懒待听,耳不听心不忧,劳劳攘攘龙蛇鬭。”
(2).烦躁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鬢云乱,慵整琼釵,劳劳攘攘,身心一片没处安排。”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好着我慌慌乱乱,劳劳嚷嚷,怨怨哀哀。”
《國語辭典》:风尘(風塵)  拼音:fēng chén
1.疾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讽刺之祸,速乎风尘。」
2.比喻流言蜚语。《南齐书。卷四七。谢朓传》:「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閒亲贤。」也作「风尘之言」。
3.世俗。唐。高适〈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4.形容兵乱。唐。杜甫 野望诗:「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5.比喻旅行的劳累。如:「风尘仆仆」。
6.花街柳巷,妓女的生活。宋。严蕊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7.官途。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
分類:兵乱警报
《漢語大詞典》:风尘之言(風塵之言)
指流言蜚语。晋书·刘聪载记:“闻风尘之言,谓大将军、卫将军及左右辅皆谋奉太弟,剋季春构变,殿下宜为之备。”《魏书·王慧龙传》:“ 义隆 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亦作“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 梁州 刺史 甄法护 诬臣遣 司马飞龙 扰乱 西蜀 ,诸所譖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分類:流言蜚语
《國語辭典》:清净(清淨)  拼音:qīng jìng
1.清静不纷扰。《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红楼梦》第十回:「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
2.清纯乾净。《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古来有生人投于中,不可作油,此水顿清净。」《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况且清净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
3.佛教用语。指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净。」唐。张谓〈送僧〉诗:「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
《國語辭典》:嚣尘(囂塵)  拼音:xiāo chén
1.喧闹多尘土。《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2.比喻纷扰的人世。《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君冑书》:「营宅滨洛,困于嚣尘。」
《國語辭典》:尘嚣(塵囂)  拼音:chén xiāo
人间的纷扰喧闹。晋。陶渊明〈桃花源〉诗:「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唐。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诗:「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