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体要(體要)
(1).切实而简要。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孔颖达 疏:“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尚其体实要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近代诸露布,大抵皆张皇国威,广谈帝德,动逾数千字,其能体要不烦者,鲜云。”
(2).大体;纲要。 汉 荀悦 《汉纪·后序》:“於是乃作考旧,通达体要,以述《汉纪》。”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执政乃始奉詔拜翰林学士承旨。问治道体要,公以简易诚明为对。” 清 方苞 《书〈汉书·霍光传〉后》:“《班史》义法,视 子长 少漫矣,然尚能识其体要。”
(3).体统;体制。宋书·沈攸之传:“﹝ 攸之 ﹞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凌侮士大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三辅黄图:“以 长乐 、 未央 、 建章 、 北宫 、 甘泉宫 为纲,而以其中宫室臺殿为目,甚得体要。”
(4).谓领悟要旨。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漢語大詞典》:较略(較略)
大概;大体。三国志·吴志·孙皎传:“此人虽麤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序》:“盖麤言较略,以示一隅。”宋书·索虏传:“较略二军,可七千许人,既入其心腹,调租发车,以充军用。”
分類:大概大体
《漢語大詞典》:彷佛
亦作“ 彷髴 ”。
(1).依稀,不甚真切。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策 既杀 吉 ,每独坐,彷彿见 吉 在左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媛步伍亭诗:“ 薳 兄 子硕 ,送客 餘杭 步伍亭 ,就观壁后,得淡墨书字数行,彷彿可辨,笔迹遒媚,如出女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论语一:“ 陈叔向 受教於 魏益之 ,未久大悟,而洪纤高下皆若彷髴有见者。”
(2).谓大体相似。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謡,亦彷彿乎 汉武 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 兰亭 石刻,惟 定武 者得其真……今东南诸刻无能彷彿者。”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庵论易服色:“近日之论,乃鉴其失,然犹未能彷彿古制也。” 闻一多 《说舞》:“歌舞的尾声和第一折相彷彿。”
(3).引申为大致情况。 宋 苏轼 《答上官长官》:“所居临 大江 ,望 武昌 诸山如咫尺。时復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蚤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彷彿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郎垂死,无一言。械其婢略能道其彷彿。”
(4).犹模糊。指颜色不鲜明。《楚辞·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彿而萎黄。”
《漢語大詞典》:约略(約略)
(1).粗略,不详尽。 唐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诗:“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説 杭州 。” 清 纳兰性德 《剪湘云·送友》词:“向西风约略数年华,旧心情灰矣。”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 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2).大致,大体上。 唐 元稹 《授齐煦等县令制》:“今一邑之长,古一国之君也。刑罚纪纲,约略受制於朝廷。”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之二八:“桃花浄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 清 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 上犹 亦 江 右之边境,风土约略相似。”
(3).略微,轻微;不经意。 宋 梅尧臣 《元日》诗:“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东风约略吹罗幕,一帘细雨春阴薄。”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飘然迴雪舞风轻,约略烟蛾态不胜。”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
(4).仿佛,依稀。 唐 李端 《长安书事寄薛戴》诗:“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 明 张煌言 《梦内》诗:“约略刀环窥月影,分明砧杵唤霜华。” 叶圣陶 《火灾·啼声》:“约略听得窗外有细细屑屑的雨点声,但也不一定是雨点,细听去却又没有了。”
(5).大概,有很大可能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疑为 隋 刘炫 墓。 炫 , 景城 人,《一统志》载其墓在 献县 东八十里。 景城 距城八十七里,约略当是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陆叔平三峰春色:“三峰不知所指,约略以 支硎 为主,其旁则 狮山 、 何山 、 寒山 、 天平山 皆可居其二也。”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 希腊 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都约略同时产生。”
(6).粗计,概算。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一:“较量身世宜中隐,约略生涯倍上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女乃约略经络,刺之如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甸内甸外诸水,以 大盈江 、 龙江 两大水括之,可约略而尽。”
《漢語大詞典》:大同
(1).谓与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郭象 注:“其形容与天地无异。” 成玄英 疏:“圣人盛德躯貌,与二仪大道合同,外不闚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列子·黄帝:“ 子夏 曰:‘以 商 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2). 战国 末至 汉 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 洪秀全 、 康有为 、 谭嗣同 和 孙中山 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3).指国家统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 关中 旧意?” 王利器 集解:“此当 隋 时而言, 隋 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对峙局面,故云‘大同’。”
(4).大体相同。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自 宛 以西至 安息国 ,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不过许多小异之中,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
《漢語大詞典》:具体(具體)
(1).见“ 具体而微 ”。
(2).指个别而细微的事情。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若以所短弃所长,则逸儕拔萃之才不用矣;责具体而论细礼,则匠世济民之勋不著矣。”
(3).谓粗具大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扶乩者……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竿,具体而已。”
(4).不笼统;不抽象。 叶圣陶 《线下·校长》:“想要辩解,又没有具体的方法。”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先把这个战斗的具体部署讲一下。”
(5).指实际存在的,真实的。 巴金 《等着,盼着》:“我小时候听过杀人灭口的故事,绝没有想到在六七十年以后会看到具体的事例。”
(6).特定的。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在一个一个敌人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重视它,我们就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但各人具体的创作道路却不尽相同。”
《漢語大詞典》:具体而微(具體而微)
总体的各部分都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孟子·公孙丑上:“ 子夏 、 子游 、 子张 皆有圣人之一体; 冉牛 、 閔子 、 颜渊 ,则具体而微。” 赵岐 注:“体者,四肢股肱也……具体者,四肢皆具。微,小也。” 朱熹 集注:“具体而微,谓有其全体,但未广大耳。”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臺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太平广记卷一九七引 五代 王仁裕 《玉堂闲话·江陵书生》:“东垣下有小瓦堂室一所,高尺许,具体而微。询其州人,曰:‘此息壤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等到她生了下来,竟是个具体而微的母亲!”亦省作“ 具体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章拟古:“拟古之诗难於尽似, 江文通 杂体三十首,便是 颜渊 具体, 叔敖 復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盖杂剧即传奇具体,但短局未舒耳。”
分類:总体规模
《漢語大詞典》:大体(大體)
(1).重要的义理,有关大局的道理。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 平原君 ﹞未睹大体。”如:做事要顾大局,识大体。
(2).大要;纲领。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操纲领,举大体。”
(3).大致,大概。史记·货殖列传:“ 山 东食海盐, 山 西食盐卤, 领南 、 沙北 固往往出盐,大体如此矣。”如:我和他的看法大体相同。
《漢語大詞典》:大分
(1).大体,大致。荀子·荣辱:“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於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杨倞 注:“其中虽未必皆然,然其大分如此矣。”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汉 。”
(2).大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
(3).名分;本分。多用于君臣之间。新唐书·刘澭传:“始事 朱滔 ,常陈君臣大分,裁抑其凶。” 明 朱鼎《玉镜台记·繫狱》:“事君的忠义先,人臣大分敢有愆。”
(4).大限;寿数。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北史·魏收传:“死生大分,含气所同。”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来尚所未免。”
(5).情分。《文选·卢谌〈答魏子悌〉》:“倾盖虽终朝,大分迈畴昔。” 李善 注:“ 李固 《与宾卿书》:‘开廓大分,绸繆恩信。’”
(6).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英烈传》第六回:“只説前面有一个人被人打死了,那兇手逃走了。 太祖 心下思量:‘大分是母舅做出这事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这里哨子每极多,大分是我每有些家私,假装做 刘安住 来冒认的。”
《漢語大詞典》:大概
亦作“大槩”。
(1).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 宋 欧阳修 《真州东园记》:“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我书其大概焉。”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
(2).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
(3).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来又忝在同班,将来补选了,大概总在一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概 杜 家老太爷已经断了气了,我瞧瞧去。”
(4).一般的,普通的。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要求老师不认做大概学里门生,竟要把我做个受业弟子才好。”
《漢語大詞典》:大约(大約)
(1).大致,大体。 汉 贾谊 新书·匈奴:“若夫大变之应,大约以权决塞,因宜而行,不可豫形。”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吾少钟丧乱,马上取功名,不暇留心经籍。在藩邸时,见判官论説经义,虽不深达其旨,大约令人开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攻守心法》凡二册,若干卷,大约以 戚南塘 纪効新书为主,附以诸家之説,参以心得。”
(2).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今所团结,即其保聚不流徙者,虽不能尽在其中,大约已十餘万家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自从出来坐舘,每年大约有三十两银子。”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敌机大约倾泄下五六十个炸弹才哼哼着满意地飞走了。”
(3).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门亲不好作,大约太太也未心愿意。” 巴金 《家》二十:“照这样看来,情形还不太严重,大约守城的兵士放枪来吓人罢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二:“他们有的背着七九步枪,有的抗着红缨枪,大约是到什么地方去参加演习的。”
《漢語大詞典》:大醇
(1).指敦厚淳朴的诗风。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大醇既醨,旁流斯激,风雅条散,故态屡迁,律吕脉分,新声间作。”
(2).谓大体完美。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叙论》:“若者为大醇,若者为大疵,章章明甚也。”
《漢語大詞典》:大齐(大齊)
犹大同。谓使完全齐同。荀子·乐论:“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 梁启雄 简释引 王引之 经义述闻云:“天下之大齐,谓天下之大同也。”
(1).最大的定限。列子·杨朱:“百年,寿之大齐。”
(2).大体的界限。 章炳麟 《国故论衡中·文学总略》:“以文辞、学説为分者,得其大齐,审察之则不当。”
《漢語大詞典》:宽恤(寬恤)
亦作“ 宽卹 ”。 宽大体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既已决了,便送配所,更莫与问,其宽恤如此。” 宋 苏辙 《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伏乞圣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宽卹,特与蠲免。”明史·循吏传·陈灌:“ 灌 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
《漢語大詞典》:大段
(1).大部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羊:“﹝乳皮﹞下汤又研,亦下冷水,纯是好酥。接取,作团,与大段同煎矣。”大段,指抨酥时所得的大量酥油。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一:“ 邢 洛 之北,游骑侵掠。 大名 东北县分,老小大段惊移。”
(2).形容数量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夫我竭此大段心思,不可不谓经营惨澹,而人莫之则傚者,其故何居?”
(3).重要的;主要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后有大段事,勿与少年郎议之。”朱子语类卷十三:“世事无时是了,且拣大段,无甚紧要底事,不要做。”
(4).犹大略,大体。朱子语类卷三:“道家修养有这説,与此大段相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上自王公贵人,下至妇人女子,每谈禪拜佛,无不洒然色喜者,然大段有二:血气已衰,死生念重……而藉手苦空之教,冀为异日轮迴之地。”
(5).犹言十分。 宋 范仲淹 《与指使魏佑书》:“ 偃师 七郎抛却母,必是大段不易。” 宋 苏轼 《答王定国书》:“如国手棋,不须大段用意,终局便须赢也。”朱子语类卷四九:“如 子贡 在当时想是大段明辨,果断通晓事务,歆动得人。”
(6).较长的段落。 张庚 《向〈十五贯〉的成功经验学习》:“大段的唱减少了;无论在舞台上或本子上,看起来都感觉得非常简练易懂。”
(7).谓绣缎。段,通“ 缎 ”。 清 梅曾亮 《礼部尚书李公墓碑》:“十六年大考,赏大段,迁赞善中允,任 贵州 学政。”
《漢語大詞典》:基本
(1).根本。汉书·谷永传:“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是以明王爱养基本。”旧唐书·魏玄同传:“任人者诚国家之基本,百姓之安危也。”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 襄阳 六郡,地为险要,恢復中原,此为基本。”
(2).引申为基地,凭借的条件。《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玄德 乘着酒兴,失口答道:‘ 备 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3).根本的;主要的。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形象思维的方法,是诗、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本的方法。”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六》:“运用舞台工具的基本企图,是实现剧本的社会目的。”
(4).大体上,大部分。如:夏征工作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