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遗迹(遺蹟)
亦作“ 遗跡 ”。亦作“ 遗蹟 ”。
(1).指留下的脚印。晋书·卫恒传:“ 邕 ( 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 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 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犹遗墨。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 毗陵 人 张君 希元 ,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 唐 李石 续博物志: 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4).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国语·楚语下:“ 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 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谓忘乎形迹。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一本作“ 遗迹 ”。
《漢語大詞典》:怀古(懷古)
思念古代的人和事。 汉 张衡 《东京赋》:“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 圯桥 上,怀古钦英风。”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因登其皆山之楼,眺于群山,悠然而怀古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分類:思念和事
《漢語大詞典》:风采(風采)
(1).风度、神采。多指美好的举止态度。汉书·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新唐书·萧遘传:“﹝ 遘 ﹞风采峭整,天子器之。” 元 萨都剌 《过鲁港驿和酸斋〈题壁〉》:“ 吴 姬《水调》新腔改,马上郎君好风采。”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他觉得她服装很潇洒,风采也能动人。”
(2).泛指景象和事物的面貌格调。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御史臺﹞今虚名仅存而纲纪不振,更加抑之,则风采苶然,无復可望矣。”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这里的火车头却完全是另外的风采。”
(3).表情;颜色。汉书·王莽传上:“ 莽 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看着他的闪闪发亮的眼睛和全神贯注的风采,竟使我不期然幻想起这类人物儿童时代苹果似的脸庞。”
(4).声威名望。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 彦升 病酷吏恣威虐而世以为有风采。” 明 李东阳 《明故监察御史张君墓志铭》:“及按 福建 ,树风采,严号令。”明史·冯应京传:“绳贪墨,摧奸豪,风采大著。”
(5).风俗。文选·左思〈魏都赋〉:“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 李善 注:“《淮南子》曰:‘采俗者,所以一羣生之短脩,明九夷之风采。’ 高诱 注:‘风,俗;采,事也。’”
(6).谓广泛搜集传闻。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风采所繫,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7).文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鬱陶,託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懌怀。”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王知慎:“﹝ 王知慎 ﹞师於 阎 ,写貌及之,笔力爽利,风采不凡。”
《漢語大詞典》:忌讳(忌諱)
(1).指先王的死日和名字。周礼·春官·小史:“若有事,则詔王之忌讳。”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
(2).避忌;顾忌。老子:“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唐 白居易 《初授拾遗》诗:“天子方从諫,朝廷无忌讳。”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九:“ 沈约 在 萧齐 修宋书, 永光 以后,皆其笔也。故於 宋 齐 革易之际,不得不多所忌讳。” 李准 《两代人》:“只要是党要我作的工作,我就去作,谁也阻拦不住我。我才不忌讳他哩!”
(3).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 汉 王充 论衡·四讳:“夫忌讳非一,必託之神怪。”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今人不达,畏死畏祸,百种忌讳。”红楼梦第二八回:“ 黛玉 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鲁迅 《徬徨·祝福》:“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4).醋的别称。《恨海》第四回:“ 五姐儿 又端了一个碗进来道:‘小姐胃口不好,加上点忌讳吧!’”
《漢語大詞典》:渊薮(淵藪)
(1).渊,鱼聚之处;薮,兽聚之处。泛指人和事物集聚的地方。书·武成:“今 商王 受 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藪。”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斯固素餐之窟宅,尸禄之渊藪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经典释文:“经典释文,为古义之渊藪。” 艾青 《大西洋》诗:“多少年了, 大西洋 啊,成了大海盗的渊薮。”
(2).聚集。南齐书·王晏传:“令大息 德元 渊藪亡命,同恶相济,劒客成羣。” 清 恽敬 《与姚秋农》:“ 中州 人文渊藪,昔圣先贤流风在人,五兄课士之外,必有提唱发挥,守先待后之事。”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文物风俗,渊藪于此。”
(3).谓深广。隶释·汉荆州刺史度尚碑:“智含渊藪,仁隆春煖,义高秋云,行絜冰霜。”
(4).犹深渊。 郭小川 《登九山》诗:“妄图把广大贫下中农重新投入黑暗的渊薮。”
(5).犹根源。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堂堂 潁川 士,察脉极渊藪。” 明 李贽 《童心说》:“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藪也。”
《漢語大詞典》:关系(關繫)
(1).关联;牵涉。《宣和遗事》前集:“这箇阴阳,都关係着皇帝一人心术之邪正是也。”《金瓶梅词话》第六五回:“哥教唱此词,关係心间之事,莫非想起过世的嫂子来。”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在这关系革命前途的紧要关头,我们要把红军战士的心里话告诉党中央、告诉 毛主席 !”
(2).对有关事物的作用或影响。常和“有”、“没有”连用。 宋 陈亮 《书职事题名后》:“题名小録,利害通涉始末,而司膳虽若碎烦,亦有关係。”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此地 河 臺被御史参了一本……参得十分利害。这事关係甚大。”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原稿也不及细看,但我看是没有关系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毛主席 这一走,关系就大了。”
(3).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状态。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中国 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是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关系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一些新现象。”
(4).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 苏曼殊 《碎簪记》:“今兹据此情景,则 庄湜 定与淡装女郎,有莫大关係。” 巴金 《在尼斯》:“回国的日子越近,我越是想念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深深感觉到我和他们的血肉相连的关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六:“她要在社会上占一个地位,她要同其他的人,许许多多的人发生关系。”
(5).泛指原因条件等。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为用水的关系,在溪面上斜横地砌就了一道长堤,把溪水归引到一个水槽里去。”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他们因为防空的关系,已从城里搬到城东十五里的一个大村去了。”
(6).指组织关系及其证明材料。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抗战以后咱的军队上来,这才又恢复起地方组织,我续上关系,工作到而今。”如:随身带上团的关系。
(7).指以钻营私利为目的所建立的个人之间或单位之间的某种联系。 茹志鹃 《着暖色的雪地》一:“这里除了成绩以外,还要有个政治条件,还要看有没有‘关系’。” 韩少功 《飞过蓝天》:“有‘关系’的,到邮电所挂长途电话去了。”
(8).指男女性爱方面的事情。 茅盾 《烟云》十四:“他想着:‘难道她那时真在被催眠状态么?不然,岂有发生了关系以后就把那人完全忘记了?’”
(1).关联;牵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某县有母诉其子者,此关繫风教,不可不施行。”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之二:“文章之説,其明不明,无足关繫於世,向固不喜吾兄之多言也。”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刑官关繫人命,勿恃律例熟,疏忽致貽悔。”
(2).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軫一夫纳沟之念,操万事入律之权。小用经纶,大有关繫。敢以平生之雅故,用为缓急之据依。”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此事关繫非小,一或乖礼,何以示天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这一段自叙使我们看出时势与学说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百职(百職)
各种职位和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自 周 衰,官失而百职乱, 战国 并争,各变异。” 汉 蔡邕 《月令问答》:“《月令》《周官》,并为时王政令之记,异文而同体,官名百职,皆《周官》解。” 唐 权德舆 《答杨湖南书》:“书命者,古先哲王之所以发德音而赋百职。”
《漢語大詞典》:逃避
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后汉书·赵岐传:“ 延熹 元年, 玹 ( 唐玹 )为 京兆 尹, 岐 惧祸及,乃与从子 戩 逃避之。” 唐 韩愈 《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叶君健 《火花》十五:“他们也可以打破常规,找出别的办法来逃避这个命运。”
《漢語大詞典》:涌现(涌現)
(1).(人和事物)大量出现。 清 纳兰性德 《与梁药亭书》:“然愚意以为吾人选书不必务博,专取精诣杰出之彦,尽其所长,使其精神风致涌现於楮墨之间。” 秦牧 《长街灯语·农民作家和他的妻子》:“解放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一批批的工农作家。”
(2).突然出现。 瞿秋白 《文艺杂著·欧文的新社会》:“总有一天,那爱情与平等的光明世界来到,地上涌现天堂。”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学生》:“如同雷轰电掣一般,我呆住了,眼前涌现出了 S 的冷静而含着悲哀的、抬头望月的脸!” 秦牧 《艺海拾贝·巨日》:“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对某些动人的情节,我们的共鸣和感动,并不是一下子就涌现的。”
《漢語大詞典》:追溯
亦作“ 追遡 ”。
(1).逆流行向江河源头。比喻向前推算、探索事物的由来。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俗以天主降生之岁纪年,距今为一千八百三十六年,追溯之,当在 汉孝平 元始 二年。”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要讲《申报》,是必须追溯到六十年以前的,但这些事我不知道。”
(2).指回顾过去的人和事。 明 瞿式耜 《与顾玉书手札》之四:“且待中原恢復后,或有见 孝陵 之日,尔时大封功臣,或追遡前劳,量受恩阶一二。”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熙朝财赋》:“乱离初定,而追溯昇平,如梦如云,惝怳不可復记。”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章:“第孺子遭逢,不堪追溯。”
《漢語大詞典》:和事
调解纷争。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你既肯悔过,我这和事老人只得要做了。” 赵树理 《张来兴》:“我只当是他们两个人又闹什么纠纷,便跟了去准备为他们和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 白大嫂子 ﹞听了 韩长脖 的一句话,无缘无故闹起来,自己也觉得对不住当家的,捎带也对不起这个和事的大个子。”
《漢語大詞典》:预算(預算)
(1).预先计算;事先估计。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今陛下申令大臣,先虑预算,思报积耻,规恢祖业,盖欲改弱以就强矣。”《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福 笑曰:‘吾已预算定了。’遂密密分拨已毕。”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六:“他们大概预算我此时刚可上船,所以直接打这个电报到船上来慰问。”
(2).国家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支计划。有时也称个人或家庭的收支预计。 叶圣陶 《城中》:“我们有预算,学生缴的费恰抵平时的开支。” 王西彦 《夜宴》三:“他必须作两人的预算;而且,还应该是蜜月旅行呢。” 魏巍 《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二)》:“在一九五五年的国家预算里,这项经费的支出,要比国民党过去同项支出的最高年份多二十八倍。”
《漢語大詞典》:偏废(偏廢)
(1).举此而遗彼,重视某人、某事、某物而忽视其他人和事物。三国志·蜀志·杨仪传:“ 亮 深惜 仪 之才干,凭 魏延 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宋 司马光 《策问十道》之七:“夫礼与刑,先王所以治羣臣万民,不可斯须偏废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 徐特立 《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不可偏废。”
(2).指半身不遂。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譬犹再中风者,遇良医犹不免有偏废之患;医非其人,未可知也。”《医宗金鉴·中风总括·大秦艽汤》:“虚中络、喎斜、偏废,减参珍。”注:“偏废,谓半身不遂也。”
《漢語大詞典》:处物(處物)
(1).审识事物。国语·鲁语上:“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
(2).对待人和事物。庄子·知北游:“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子如 性滑稽,不治检裁……素无鯁正,不能平心处物。”
《漢語大詞典》:尊事
尊敬地对待和事奉。诗·大雅·行苇序:“ 周家 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晋书·礼志上:“天子尊事郊庙,故冕而躬耕。” 宋 曾季狸 艇斋诗话:“以见此人尊事前辈,不敢轻老成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