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事体(事體)  拼音:shì tǐ
1.事情的体统。《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练达事体,明解朝章。」《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这个童儿,年幼不知事体,就来乱骂,白口咀咒,枉赖了我们也。」
2.事情。《儒林外史》第五○回:「问道:『凤四哥,事体怎么样了?』」《老残游记》第五回:「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吴氏便知事体不好,立刻叫人把三班头儿请来。」
《國語辭典》:体要(體要)  拼音:tǐ yào
1.大体、纲要。汉。荀悦 汉纪序:「于是乃作考旧,通连体要,以述汉纪。」宋。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执政乃始奉诏拜翰林学士承旨。问治道体要,公以简易诚明为对。」
2.体统、体制。《宋书。卷七四。列传。沈攸之》:「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淩侮士大夫。』」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一。三辅黄图》:「以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为纲,而以其中宫室台殿为目,甚得体要。」
3.切实而简要。《书经。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4.谓领悟要旨。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國語辭典》:情况(情況)  拼音:qíng kuàng
1.事物的实际状况。宋。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也作「情形」、「情状」。
2.兴致、情趣。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疏旷。」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器非瑚琏同〉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3.情绪、心情。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弦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國語辭典》:体段(體段)  拼音:tǐ duàn
1.体统、身分。《西游记》第二回:「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你要结识官府,先要与那衙役猫鼠同眠,你兄我弟,支不得那相公架子,拿不出那秀才体段。」
2.规模、气象。《朱子语类。卷六。仁义礼智等名义》:「中与诚与浩然之气,固是一事,然其分各别:诚是实有此理,中是状物之体段,浩然之气只是为气而言。」
《國語辭典》:理数(理數)  拼音:lǐ shù
1.道理、事理。《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羽等传。评曰》:「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2.天理、天数。《红楼梦》第六九回:「此亦系理数应然,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國語辭典》:成色  拼音:chéng sè
1.金、银器物或币饰中纯金、纯银的含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兑将进去,又要你找定兑头,又要你补勾成色,少一丝时,他则不发货。」《红楼梦》第五三回:「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2.泛指材质。《红楼梦》第七七回:「因思跟贾政出门,便不肯拿出十分出色的新鲜衣履来,只拿那二等成色的来。」
3.体统。《金瓶梅》第五五回:「在丫环夥里,或是猜枚,或是抹牌,说也有,笑也有,狂的通没些成色,嘻嘻哈哈,也不顾人看见。」
《漢語大詞典》:统体(統體)
(1).体统。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至 马迁 ,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
(2).总体;全体。朱子语类卷六九:“只乾便是气之统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三才图:“所谓三才,统体一太极也。” 曹靖华 《飞花集·天涯处处皆芳草》:“这儿的花香、枝香、叶香、根香,统体芬芳馥郁,沁人心脾。”
《國語辭典》:体面(體面)  拼音:tǐ miàn
1.身分、体统。《水浒传》第四回:「智深好生无礼,全没些个出家人体面。」《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田氏怒中之言,不顾体面,向庄生面上一啐。」
2.格局、规模。宋。赵长卿 行香子。骄马花骢词:「个人家住,曲巷墙东。好轩窗,好体面,好仪容。」《董西厢》卷三:「体面都输富贵家,客馆先来擗掠得雅,铺陈得更奢华。」
3.面子、光采。《红楼梦》第四四回:「鲍二又有体面,又有银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贾琏。」《文明小史》第五二回:「你是个中国有体面的人物。如此小器,真真是玷辱你自己。」
4.整齐、好看。《海上花列传》第二三回:「蛮体面个二少爷,难看俚阿好出来做人?」
《漢語大詞典》:国统(國統)
(1).指国家体制或体统。《史记·三王世家》:“百官奉宪,各遵其职,而国统备矣。”
(2).君主一脉相传的统绪。犹正统。汉书·诸侯王表:“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絶。” 颜师古 注:“谓 成 、 哀 、 平 皆早崩,又无健嗣。”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盖纪之为体,犹春秋之经,繫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 汉 将 关侯 云长 ,用兵 荆 蜀 间,国统未復,以身死之……使侯不死,与 孔明 勠力, 孔明 治内,侯治其外, 汉 贼可诛, 孙氏 可虏,而 高祖 天下可復矣。”清史稿·礼志五:“第庙楹有限,国统无穷,增修尚非至计!”
《國語辭典》:去就  拼音:qù jiù
1.取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2.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
3.体统、礼数。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四。赵士藻》:「汝曹为士大夫,当知去就。」
4.行为举动。《三国志。卷十六。魏书。杜畿传》:「且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馀人。」
《國語辭典》:国体(國體)  拼音:guó tǐ
1.国家的大体。《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2.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
《漢語大詞典》:不谨(不謹)
(1).不敬慎;不小心。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 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
(2).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 抗 ( 蔡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
(3).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思诏冠带之滥:“至如近日辛亥之察,时论共雪七人之枉,於是有列不谨条中者,亦登荐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明 初旧制,吏部考察,但老疾、罢软、贪酷、不谨四条。”
《國語辭典》:观瞻(觀瞻)  拼音:guān zhān
1.观看。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我这里观瞻罢,见了他恶势煞,他骨碌碌将怪眼睁义。」也作「瞻观」。
2.外观。如:「有碍观瞻」。《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总要把各处学生调来送殡,方足以壮观赡。」
《漢語大詞典》:君体(君體)
人主的体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分類:人主体统
《國語辭典》:名体(名體)  拼音:míng tǐ
名位与身分。《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序》:「以其名体虽殊,而操行俱绝,故总为独行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