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契勘  拼音:qì kān
1.按查、考核。宋。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臣近契勘杭州自承上件指挥以来,以产当酒者,计一千四百三十三户」。
2.当面对质。《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闻知盖天大王,共你契勘这一场公事。」
《國語辭典》:勾稽  拼音:gōu jī
税务稽徵机关运用相关资料比对、验算,以发掘逃漏税捐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漢語大詞典》:理考
犹考核。元史·选举志三:“而理考通以三十月为则。”元史·选举志四:“其未满受除者,一体理考定拟。”
分類:理考考核
《國語辭典》:比校  拼音:bǐ jiào
较量高下、轻重。《国语。齐语》:「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也作「比较」。
《漢語大詞典》:点试(點試)
(1).考核;试验。《宋史·葛洪传》:“训齐戎旅,亦帅之职也,朝廷每严点试之法,申阶级之令,其儆之亦切矣。”
(2).燃点试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火药定宜点试,恐有盗卖,搀和灰土,不堪施用。”
《漢語大詞典》:校练(校練)
犹考核。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 桓虞 ﹞稍迁 南阳 太守,表贤黜恶,校练名实,豪吏无所容其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傅嘏 王粲 ,校练名理。”《北史·袁翻传》:“商量士马,校练粮仗,部分见定,处置得所。”
分類:考核
《漢語大詞典》:程效
(1).考核;衡量。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推贤而进之” 唐 孔颖达 疏:“言儒者欲举人之时,必程效其功绩,累其事,知其事堪可,乃推而进达之。”
(2).谋求功效。明史·刘宗周传:“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靡寧,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 唐 虞 之治。’”按,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载此文,“效”作“効”。
《漢語大詞典》:覈勘
考核;查勘。 明 张居正 《与魏巡抚书》:“俟覈勘至,当请旨优録,兹先行薄賚耳。”明史·冯琦传:“借使有之,亦当下抚按覈勘。”
分類:考核查勘
《漢語大詞典》:进课(進課)
指考核。新唐书·百官志二:“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於内,岁终则考最於外。”
分類:考核
《漢語大詞典》:核勘(覈勘)
考核;查勘。 明 张居正《与魏巡抚书》:“俟覈勘至,当请旨优録,兹先行薄賚耳。”明史·冯琦传:“借使有之,亦当下抚按覈勘。”
分類:考核查勘
《漢語大詞典》:课核(課覈)
考核。后汉书·朱浮传论:“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事,亦以课覈三公。” 唐 张说 《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 长安 之初,大开贡举,考功是岁千五百餘人,召先生课覈淑慝,时称无滞学矣。”
分類:考核
《國語辭典》: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的作为。《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2.世间的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唐。杜甫 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世路人情。唐。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4.礼物。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
5.房事。《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6.人员升调、奖惩、任免等事。机关中多设有人事处、人事科之类。
《漢語大詞典》:人事关系(人事關係)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
《國語辭典》:大计(大計)  拼音:dà jì
1.重大的计画或谋略。《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蒋济》:「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功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2.每三年对官吏施政的考察。《明史。卷三○七。佞倖列传。顾可学列传》:「朱隆禧者,昆山人。由进士历顺天府丞,坐大计黜。」清。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國語辭典》:点检(點檢)  拼音:diǎn jiǎn
1.清点、检覈。宋。欧阳修〈玉楼春。池塘水绿〉词:「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人。」《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因下第了,点检行囊,没十日都使尽。」
2.反省检查。唐。裴庭裕《东观奏记。卷上》:「吏部侍郎孔温业白执政求外任,承相白敏中曰:『我辈亦须自点检。』」
3.职官名。职掌皇帝宿卫之事。也作「检点」。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