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卷 → 捲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遗卷(遺卷)
(1).谓 明 清 乡试、会试,房考官先阅卷,遗漏而未及时批荐给主考或总裁的试卷。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今年 同治 庚午,先生 孙部郎 某,自 陕 以状来,且传 左公 之言曰:‘吾与 吴某 ,以遗卷获收於先生。’”
(2).指未中式者馀留的试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昔有寒士下第者,焚其遗卷,牒诉於 文昌祠 。”
《國語辭典》:落卷  拼音:luò juàn
落榜者的试卷。《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放出榜来,弟兄两个都没中。坐在下处,足足气了七八天。领出落卷来,汤由三本,汤实三本,都三篇不曾看完。」
《漢語大詞典》:试牍(試牘)
(1).谓从事文牍工作。 宋 宋祁 《送黄秘校书》诗:“妙龄看试牘,共嘆俊登喧。”
(2).犹试卷。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繁称:“凡斯等类,始於駢丽华词,渐於尺牘小説。而无识文人,乃用之以记事,宜乎试牘之文,流于茁轧,而文章一道入混沌矣。”
《國語辭典》:课本(課本)  拼音:kè běn
教科书。《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懂得编书的法子,就有些蒙小学的课本编出。」
《國語辭典》:试纸(試紙)  拼音:shì zhǐ
1.考试卷。
2.一种化学用品。浸过指示剂或试剂的纸条,用来检验液体的酸碱性、物质中所含某种化合物或离子的存在。如石蕊试纸检验酸碱性;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氧化剂如亚硝酸、双氧水。
《國語辭典》:试卷(試卷)  拼音:shì juàn
考试用的卷子。如:「时间到了,监考老师收回试卷。」也称为「考卷」。
《漢語大詞典》:黄策子
指科举考试中选入的试卷。 宋 叶适 《科举》:“而乡曲之贱人,父兄之庸子弟,俯首诵习谓之‘黄策子’者,家以此教,国以此选,命服之所賁者,乃人之所轻。”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
《漢語大詞典》:十不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漢語大詞典》:收掌
(1).收存掌管。 宋 曾巩 《请给中书舍人印及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印合係散骑常侍收掌。”《元典章·朝纲一·政纪》:“今后行省别置匠官勘合文簿,发付工部收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其内衙收掌书札之人,置簿掛号亦同。”
(2). 清 代职官名。科举考试时,掌管试卷的分发和收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一个已经分定了房的,凭空又撤了,换了一个收掌。”
《高级汉语词典》:糊名
糊盖试卷上的姓名
《國語辭典》:誊录(謄錄)  拼音:téng lù
誊写抄录。如:「誊录文稿」。
《國語辭典》:封弥(封彌)  拼音:fēng mí
试卷糊名固封,称为「封弥」。如:「监考委员在试卷上加了封弥后,便走出了试场。」也称为「弥封」。
《漢語大詞典》:试墨(試墨)
(1).犹试笔。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因君试墨偶有激,勇辞壮笔挥长刀。” 元 张可久 《湘妃怨·乐闲》曲:“吹簫按舞月当轩,载酒寻花雪满船,题诗试墨云生砚。”参见“ 试笔 ”。
(2).检验墨的质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墨谱:“《谱》中载 汪仲淹 《墨书》述 于鲁 之言曰:‘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綫,而鑑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沕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
(3). 宋 代以来,参加科举考试中者的文章的汇编,称之为试墨。参见“ 试墨帖 ”。
(4). 明 清 科举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亦借指八股文。 明 汤显祖 《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今之为士者,习为试墨之文,久之,无往而非墨也。”参见“ 墨卷 ”。
《漢語大詞典》:试笔(試筆)
(1).谓练习书法。 宋 欧阳修 《试笔》诗:“试笔消长日,躭书遣百忧。”
(2).指练习写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十五六岁免不得教他试笔做文。”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我觉得反正大家都在试笔,我为什么不把我的试作,拿出去发表呢?”
(3).动笔;开始动笔。 唐 陆龟蒙 《村夜》诗:“开瓶浮螘緑,试笔秋毫劲。” 清 顾汧 《泥金手书五大部佛经跋》之二:“右金书《华严经》全部八十一卷,试笔於壬午闰六月三日,告成於癸未腊月二十四日,距一年半有奇。”
《漢語大詞典》:试墨帖(試墨帖)
汇集科举考试中式者文章的帖子。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建中靖国 初,起知 兖州 ,復职,知 潁昌 ,除龙图待制,知 成德军 ,卒 信州 ,有试墨帖,必其时也。”
《國語辭典》:墨卷  拼音:mò juàn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用朱,谓之朱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一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
《漢語大詞典》:司衡
(1).主管;主宰。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赤帝》:“龙精初见大火中,朱光北至圭景同。帝在在离寔司衡,水雨方降木槿荣。”
(2).犹言宰衡。 宋 罗泌 路史·后记九上·高辛氏:“ 羿 以善射服事先王,乃命司衡赐以累矰、彤弓、蒿矢。”参见“ 宰衡 ”。
(3).负责评阅试卷。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榜后误失硃卷:“同一失硃卷也,而评议异同如此,盖其时司衡者,物情有与有不与,故当事者之苛恕亦因之。” 清 戴名世 《〈闽闱墨卷〉序》:“获从诸君子之后,而荷司衡之任。”
《國語辭典》:宰衡  拼音:zǎi héng
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汉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称号,加王莽号为「宰衡」,位上公。见《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后世沿用为宰相的通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搢绅以清谭为庙略。」
《漢語大詞典》:大卷
周 代“六舞”之一。相传为 黄帝 时代的乐舞。
清 代殿试所用试卷。亦称书写大卷的楷体,以光、方、乌为合于标准。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干禄:“应制之书约分二种,一曰大卷,应殿试者也。一曰白摺,应朝考者也。大卷弥满,体尚正方,非笔力雄健,不足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