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郢匠
(1). 楚 郢中 的巧匠,名 石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郢匠”喻指文学巨匠。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成风 郢 匠斫,流水 伯牙 弦。” 宋 秦观 《别贾耘老》诗:“欲託毫素通殷勤, 郢 匠旁瞩难挥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姚牧庵 文章 郢 匠,餘事填词。”
(2).喻指衡文取士的考官或砥砺切磋的师友。 唐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诗:“ 郢 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文苑英华卷九八一引 唐 顾况 《祭李员外文》:“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 郢 匠。” 唐 罗隐 《投所思》诗:“雕琢只应劳 郢 匠,膏肓终恐误 秦 医。”
《漢語大詞典》:门生(門生)
(1). 东汉 时指再传弟子。后汉书·贾逵传:“皆拜 逵 所选弟子及门生为 千乘王国 郎。”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孔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2).后世亦指亲授业的学生。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之二:“字许门生问,诗从海上求。” 梁斌 《红旗谱》五三:“我教一点钟的课,也是师生,不能眼看我的门生遭荼毒。”
(3).依附世族在其门下供役使的人。后汉书·郅寿传:“ 宪 ( 竇宪 )尝使门生齎书诣 寿 ,有所请托, 寿 即送詔狱。”宋书·谢灵运传:“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衞率。坐輒杀门生,免官。”魏书·薛安都传:“朝于京师,大见礼重,子姪羣从并处上客,皆封侯,至于门生无不收叙焉。”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门生
(4).门客,幕僚。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临终前一日,呼门生问西边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无復变更否?其忠爱之心盖出天性,非有为而为之也。” 宋 陆游 《静镇堂记》:“ 乾道 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门生左承议郎权 四川 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陆某 谨记。”按, 陆游 时在 四川 宣抚使 王炎 幕下。
(5).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 唐 白居易 《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閫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五代 裴皞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三主礼闈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儒林外史第七回:“ 范进 道:‘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座主门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受业
(6). 宋 朝因荐举而改官者对举主自称“门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升转:“其举主各有格法限员,故求改官奏状,最为艰得,如得,则称门生。”
《漢語大詞典》:至公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月能多少,又著麻衣待至公。”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某向以孤危之迹,当羣论汹涌之时,犹赖至公遏以清议,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漢語大詞典》:回避(迴避)
(1).避忌,顾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南史·颜竣传:“ 竣 諫争恳切,并无所回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逸文:“ 景祐 中 范文正公 知 开封府 ,忠亮讜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
(2).躲避;避让。 唐 韩偓 《即目》诗:“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 宋 苏轼 《行香子·秋兴》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水浒传》第三四回:“城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下来。 秦明 只得回避。”
(3). 清 代科举考试时为防考场内官员作弊而设的制度。如 顺治 时规定,凡乡、会试主考、总裁、同考官的子弟,不许入场,谓之回避。
(4).旧时防止官吏徇情的制度。例如一般文官不得任本籍或原籍职务,亲属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任职者,则较低级之人员应回避,予以改调。
(5).法律用语。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审判等活动。
(1).顾忌。东观汉记·桓典传:“﹝ 桓典 ﹞为御史,是时宦者执政, 典 无所迴避。”北史·安颉传:“﹝ 安頡 ﹞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姦慝,无所廻避。”旧唐书·薛登传:“ 谦光 将加弹奏,或请寝之, 谦光 曰:‘宪臺理冤滞,何所迴避,朝弹暮黜,亦可矣。’”
(2).避让;躲开。《敦煌变文集·难佗出家缘起》:“便即将身且迴避,心中不愿见如来。” 明 沈璟 《义侠记·除凶》:“正是路狭难迴避,官差不自由。”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 张拴 好像故意回避的样子,急忙拐到高粱地里。”
(3).特指避离尘世。文选·范晔〈逸民传论〉:“或隐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 李善 注引论语:“贤者避世,其次避地。”
(4).特指封建礼教规定:非至亲男女避不见面。《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忽报故人 叶涛 特来问疾,夫人迴避。”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小婶子也是旧亲,不用迴避了。”
(5).特指封建等级制度规定:遇尊长,须避开以示恭敬。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魏文靖公 驥 ,直道自持, 正统 初任吏部侍郎。时 王振 怙宠,每出,虽部堂尊官亦歛舆迴避。”《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将军﹞喝问:‘西边坐着的是谁?怎么不迴避我?’”
(6).避讳。 宋 岳珂 愧郯录·旧讳训名:“ 太宗 旧讳自 大中祥符 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詔中外文字有与二字相连及音同者,并令迴避。”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 金 主旧名 珣 , 泰和 中,改赐名 从嘉 ,庚午,復旧名。詔:‘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须迴避。’”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避孔子讳:“ 雍正 三年,奉上諭, 孔子 圣讳,理应迴避。”
(7).古代防止官员徇私的制度。一般规定文官不得任本籍或原籍职务,亲属在同一地区任职者,则职位低者应予改调。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亲族回避:“亲族迴避,起於 后汉 ,已见《蔡邕传》。”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南史·傅隆传:‘迁尚书左丞,以族弟 亮 为僕射,緦服不得相临,徙太子率更令。’按此即今之迴避。”
(8). 清 代科举考试时为防止主考官作弊的制度。凡乡试、会试,主考官亲属弟子,不许入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道光 丁未会试, 山东 孔庆瑚 为同考官, 孔氏 宗族应迴避者数十人。”参阅 清 赵翼 簷曝杂记·辛巳殿试
(9).法律用语。指司法人员由于对某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而不参加该案的侦察、检察、审判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师生(師生)
(1).老师和学生的合称。 宋 叶适 《沈仲一墓志铭》:“有 彬老 者,北游 程 氏师生间,得性命微旨,经世大意。”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我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如: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2).科举时代考官与考试中选者亦称师生。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个 乌克斋 正是 安老爷 的受业门生,又是 安公子 的会试老师。读书人看得师生一门,情义最重。”
《漢語大詞典》:主文
(1).指史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2).主持考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通榜:“ 贞元 十八年, 权德舆 主文。”
(3).用以称主考官。 唐 黄滔 《翰林薛舍人启》:“ 滔 伏以十一日纔除主文。”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
(4).掌管文书;撰拟文稿。红楼梦第十五回:“﹝ 旺儿 ﹞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託 贾璉 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 长安 县来。”《醒世姻缘传》第十七回:“凭那些六房书办胡乱主文,文书十件上去,倒有九件驳将下来。”
(5).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五:“前 明 之季,吾邑有 张景良 者,少为巡捕衙书佐长,而从人幕中为主文。”
(6).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 章炳麟 《序〈革命军〉》:“嗟乎!世皆嚚昧而不知话言,主文讽切,勿为动容。”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诗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譎諫’。说的人无罪,听的人却可警诫自己。”参见“ 主文譎諫 ”。
(7).法律用语。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
《漢語大詞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诗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郑玄 笺:“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譎諫,咏歌依违不直諫。”谓通过合乐的诗歌,以寓规劝之意。后泛称婉词规劝。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悯时政得失,主文而譎諫,著之册而劝戒昭,播之诗而美刺显。” 清 钱谦益 《宋比玉过访虞山》诗:“突兀长篇赋荔支,主文譎諫起人思。”参见“ 主文 ”。
《漢語大詞典》:十不
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漢語大詞典》:分房
(1). 唐 皇族及大官的世系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号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自 玄宗 以后,诸王不出閤,不分房,子孙闕而不见。”
(2). 清 代科举考试,南闱和北闱的同考官都分为十八房,分住东西经房,负有分房阅卷之责,故称。 清 黄宗羲 《广师说》:“流俗有句读之师,有举业之师,有主考之师,有分房之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我日来得了个闈差,怕是分房。”
(3).分配房屋。如: 老李 负责我们单位的分房工作。
《漢語大詞典》:监临(監臨)
(1).监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 楚王 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徵:“至于藩镇,经管内支郡,则俱是古南面诸侯,但以使职监临,如臺省之官,至外地耳。”《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张郃 被迫,必投 西蜀 ;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五回:“祖宗监临,臣实不惧。用是披肝胆,冒斧鑕,痛哭直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2).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 唐 薛能 《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诗:“几日监临向 蜀 春,错抛歌酒强忧人。”旧唐书·杨炎传:“宰臣於庶官,比之监临,官市贾有羡利,计其利以乞取论罪,当夺官。”宋史·王化基传:“臣任 扬州 时,朝廷添置监临、使臣等职,实逾本州官数。”
(3).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儿子已做了大位,他还要科举。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位监临大人,便把他的硃卷捧在手裡,吟哦他那首排律的诗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监临説话,开了门,一个坐在门里,一个坐在门外。”
《漢語大詞典》:拔士
(1).选拔人才。后汉书·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 樊子昭 、 和阳士 者,并显名於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 许郭 。”
(2).考选士人。谓担任考官。 明 袁宏道 《〈西京稿〉序》:“余适以拔士入 秦 ,不同职而同具,盖于此道列戟矣。场屋后, 徽之 偕余入 韦曲 ,寄宿 玄奘塔 下。”
《漢語大詞典》:遗卷(遺卷)
(1).谓 明 清 乡试、会试,房考官先阅卷,遗漏而未及时批荐给主考或总裁的试卷。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今年 同治 庚午,先生 孙部郎 某,自 陕 以状来,且传 左公 之言曰:‘吾与 吴某 ,以遗卷获收於先生。’”
(2).指未中式者馀留的试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昔有寒士下第者,焚其遗卷,牒诉於 文昌祠 。”
《漢語大詞典》:考官
主持考试之官。 唐 韩愈 《答侯继书》:“寻知足下不得留僕,又为考官所辱。”旧唐书·宪宗纪下:“乃詔考官 韦顗 等三人祇考及第科目人,其餘吏部侍郎自定。”
《漢語大詞典》:同考
指同考官。 明 清 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总裁阅卷的官员。因分房阅卷,故又称房官。 清 制,乡试自 乾隆 后从本省科甲出身的州县官中选任,会试由各部选送科甲出身、资望素著者,由皇帝简派, 乾 嘉 以后,例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及进士出身之实缺京曹官。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梦兆:“庚戌会试,公与 汪伯谐 学士为主考,余为同考。”镜花缘第六三回:“过了几日,礼部尚书 卞滨 、侍郎 孟謨 与同考各官 蒋进 等,把各卷等第俱已看定,选了放榜吉期。”参阅《清文献通考·选举一》
《漢語大詞典》:正考
(1).正式考试。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童生正考宜分别已、未冠出题。”
(2).官名。科举时代掌管考试的主考官。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附 清 徐邻唐 评:“放榜之前一夕,而副考以告正考曰:此生以如此策入彀,吾辈且得罪。”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附 清 徐邻唐 评:“正考迟回良久。”
《漢語大詞典》:座师(座師)
明 、 清 两代举人、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偶然这一日, 朱源 的座师船到,过船去拜访。”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参见“ 座主 ”。
《漢語大詞典》:座主
(1). 唐 宋 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 明 清 ,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旧唐书·令狐峘传:“ 衢州 刺史 田敦 , 峘 知举时进士门生也。初 峘 当贡部,放牓日贬逐,与 敦 不相面。 敦 闻 峘 来,喜曰:‘始见座主。’迎謁之礼甚厚。” 宋 梅尧臣 《较艺赠永叔和禹玉》诗:“今看座主与门生,事事相同举世荣。”明史·霍韬传:“举进士出 毛澄 门下,素执弟子礼,议礼不合,遂不復称为座主。”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果以戊戌登进士科, 李腾芳 者,公之座主也。”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
(2).佛教语。谓大众一座之主。犹言上座、首座。释氏要览上:“今释氏取学解优赡颖拔者名座主。谓一座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