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写录(寫録)
书写;抄录。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有 李幼奇 者, 开元 中以艺干 柳芳 ,尝对 芳 诵百韵诗, 芳 已暗记,便题之於壁,不差一字……请 幼奇 更诵所著文章,皆一遍便能写録。” 宋 文同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诗:“壁间细书字,多是亲写録。”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详听口供,挨次写録。”《居延汉简甲乙编·凡例》:“释文依原款式写录。原简上文字以外的符号,亦一律按原式写录。”
分類:书写抄录
《國語辭典》:抄白  拼音:chāo bái
1.官方文书的抄本或副本。《水浒传》第二二回:「宋太公三年前出了宋江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
2.抄写、抄录。《西游补》第四回:「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楼上摇头诵念。」
《國語辭典》:抄掇  拼音:chāo duó
拾掇而抄录。《南史。卷四八。陆杲传》:「简文在雍州,撰法宝联璧,罩与群贤并抄掇区分者数岁。」也作「抄集」。
分類:抄录
《高级汉语词典》:移录  拼音:yí lù
抄录;誊录
《漢語大詞典》:不录
(1).不检束。荀子·修身:“辟违而不慤,程役而不録。” 杨倞 注:“録,检束也。於功程及劳役之事,怠惰而不检束。言不能拘守而详也。”
(2).不任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诛其一二,以示至公,餘则屏之远方,终身不録。”
(3).不抄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有《织锦词》一首,载《山左诗钞》,诗不佳,故不録。”
《國語辭典》:收录(收錄)  拼音:shōu lù
录取、登录。《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侯霸》:「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三国演义》第二四回:「望乞收录,誓当图报。」
《國語辭典》:临文(臨文)  拼音:lín wén
写作的时候。如:「临文须注意段落分明及起承转合。」
《國語辭典》:临文不讳(臨文不諱)  拼音:lín wén bù huì
古时对君主、尊长示敬而有避讳,但写作时为避免影响文义,故不加避讳。《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李长吉》:「老杜家讳闲,而诗中有翩翩戏蝶过闲慢。……介甫刊作闲字,岂非临文不讳之义乎。」
《國語辭典》:集录(集錄)  拼音:jí lù
汇集编录。《续汉书志。第三。律历志下》:「光和元年中,议郎蔡邕、郎中刘洪补续律历志,……是以集录为上下篇,放续前志,以备一家。」
分類:抄录
《國語辭典》:誊录(謄錄)  拼音:téng lù
誊写抄录。如:「誊录文稿」。
《漢語大詞典》:手录
亲手抄录。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凡所宜有之书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録,假诸人而后见也。”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西台恸哭记〉》诗:“别庋加收藏,前贤矜手録。北堂学士钞, 南宋 遗民牘。”
分類:亲手抄录
《國語辭典》:盗取(盜取)  拼音:dào qǔ
以非法的手段窃取财物。如:「那些精巧可爱的小玩意儿,经常被顾客盗取。」
《漢語大詞典》:录本
抄本;抄录的副本。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至今每亲试进士,改放及第,自十人以上,御试卷子并録本於 真宗 影殿前焚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申公不悦范希文》:“一日, 希文 答 元昊 书,録本奏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文表:“此乃録本,多残缺,视刻本不啻十之二。”
《漢語大詞典》:手钞(手鈔)
亦作“ 手抄 ”。 亲手抄录。新唐书·柳仲郢传:“ 仲郢 尝手钞六经。” 宋 曾巩 《〈类要〉序》:“及得公所为《类要》上、中、下秩,总七十四篇,凡若干门,皆公所手抄。”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与弟 文正公 珪 读书同卧起,手钞默诵,鷄鸣不已。”
分類:亲手抄录
《國語辭典》:复写(複寫)  拼音:fù xiě
把复写纸夹在两张以上纸张之间书写,一次可书写出若干份。
《國語辭典》:试帖(試帖)  拼音:shì tiě
1.科举时代考试时所作的诗,多用古人诗句命题,冠以赋得二字,其诗或五言、七言,或八韵、六韵,在诗中自成一体,称为「试帖」。
2.唐时明经考试的方法。即帖经取士,将所习的经文,掩其两端,中开一行,裁纸为帖,称为「试帖」。《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漢語大詞典》:试帖诗(試帖詩)
诗体名。源于 唐 代,受“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其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 清 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并须切题。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长达四十韵、四百字,故称其‘鲲鲸喷迢递’(有如长鲸大鲲,喷出的水气长远)。这是 唐 人应试诗的新形式,后人称为‘试帖诗’。”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