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寒灰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於寒灰之上,生华於已枯之木。” 金 元好问 《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这笑容使我想到一盆雪白的寒灰,煨着晕红的烬余的炭火,用它最后的生命在向人输温送暖。”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五代 齐己 《答无愿上人书》诗:“ 郑生 驱蹇 峴山 迴,传得 安公 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 宋 陆游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明 唐顺之 《与尚仰山巡按书》:“况今縗絰纔终,哀魂未返,兼之年过五十,老丑尽见,寒灰槁木,久甘不齿於人羣;束带整冠,岂宜再尘於仕路。”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八:“昔时 闽 越 王,宫闕列高臺。今日重泉下,玉槨化寒灰。”
(4).谦辞。谓己无用。 唐中宗 陆景初 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帝歌难续仰昭回,微臣捧日变寒灰。” 唐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节应寒灰下,春生返照中。未能消积雪,已渐少回风。”
《漢語大詞典》:见过(見過)
谦辞。犹来访。 宋 欧阳修 《与苏丞相书》:“清明之约,幸率 唐公 见过,喫一椀不托尔,餘无可以为礼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紫垣甚近,黄阁非遥,僚友见过,幸低声笑语。”
《漢語大詞典》:斗筲
(1).斗与筲。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皆量小的容器。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田畴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筲,鸣琴在室。” 清 洪升 《长生殿·絮阁》:“这非是衾裯不许他人抱,道的咱量似斗筲。”
(2).喻些微;微小。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百姓或无斗筲之储,官奴累万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坐中若有 杜十娘 ,斗筲之量饮千觴。”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千字文:“﹝ 顾蒙 ﹞困於旅食,至书《千字文》,授於聋俗,以换斗筲之资。”
(3).喻低微、卑贱。后汉书·郭太传:“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 林宗 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旧唐书·文苑传上·崔信明:“昔 申胥 海畔渔者,尚能固其节,吾终不能屈身伪主,求斗筲之职。”
(4).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论语·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斗筲小人,依凭世戚,附託权豪,俛眉承睫,徼进明时。”《东周列国志》第七六回:“ 囊瓦 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倖。”
(5).指才识短浅的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 清 顾炎武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霑方读〈盐铁论〉》诗:“片言折斗筲,篤论垂青史。”
(6).谦辞。汉书·谷永传:“ 永 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南朝峭汉》:“ 弼 曰:‘臣斗筲之器,不足道。’”
《漢語大詞典》:见访(見訪)
谦辞。访问我。 宋 王安石 《答俞秀老书》:“令弟见访,闕於从容,及间邀之,已过江矣。”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此后如见访,先行以信告知为要。”
分類:谦辞访问
《漢語大詞典》:敝邑
(1).谦辞。称自己的国家。礼记·檀弓下:“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东,敝邑恐惧。” 胡三省 注:“ 春秋 以来,列国交聘,行人率自称其国曰敝邑。”
(2).犹言偏僻的地方。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吕延济 注:“ 蜀 但知习其敝小都邑,不见上国,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漢語大詞典》:盗取(盜取)
亦作“盗取”。
(1).窃取;掠夺。汉书·田延年传:“ 延年 上簿诈增僦直车二千,凡六千万,盗取其半。”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輒盗取将去,人不得知。”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张公 惊慌了,只得将前项盗取画眉、勒死 沈秀 一节,一一供招了。” 沈从文 《我的生活·保靖》:“有时,后山虎豹来人家猪豢中盗取小猪。”
(2).谦辞。犹摘录,抄录。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序:“臣幸以罪居 永州 ……时恐惧,小閒,又盗取古书文句,聊以自娱。”
《漢語大詞典》:辱知
谦辞。谓受人赏识或提拔。 唐 李汉 《〈昌黎先生集〉序》:“门人 陇西 李汉 ,辱知最厚且亲。”
《漢語大詞典》:过爱(過愛)
(1).过分地爱溺。 汉 贾谊 新书·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彊弱之称也。”
(2).谦辞。犹错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今蒙我翁过爱,抬举成人,不烦役使,珍重多年,冥数得满。”红楼梦第八四回:“ 贾政 笑道:‘这也是诸位过爱的意思。’” 许地山 《〈许地山选集〉弁言》:“在睡着时,偶得 趾离 过爱,引领我到回忆之乡。”
《漢語大詞典》:过奖(過奬)
(1).过当的奖掖、重用。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让淮南立去思碑表》:“臣伏蒙先朝过奬,累典方隅。”
(2).谦辞。过分的表扬或夸奖。 宋 强至 《代谢进和御诗奖谕表》:“既黷邃流,若临深谷,敢谓兼容之度,例形过奬之辞。”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恩诏录孤》:“公子过奬了。”《老残游记》第三回:“阁下以‘高尚’二字许我,实过奬了。” 汪敬熙 《一个勤学的学生》:“将军越夸奖他,他愈做出足恭的样儿,满口不住的说:蒙大帅过奖!……蒙大帅过奖!”
《漢語大詞典》:痴长(癡長)
亦作“痴长”。
(1).谦辞。说自己比对方大若干岁。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痴长你两岁,我认义你做个兄弟,你意下如何?”《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应道:‘奴家虚度二十三岁。’ 西门庆 道:‘小人痴长五岁。’”
(2).谦辞。说自己虚度了若干岁。《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公 道:‘不瞒你説,老拙夫妻今年都痴长六十四岁,从来不曾生育,那里得有儿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 盛佑亭 :‘痴长五十二,命好的,抱孙子了。’”
(3).谦辞。说自己徒然增加了年岁。 周作人 《一年的长进》:“回想过去‘猪儿年’,国内虽然起了不少的重要变化,在我个人除了痴长一岁之外,实在乏善可陈。”
《漢語大詞典》:过误(過誤)
亦作“ 过悮 ”。
(1).过失;错误。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孔 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 子训 ﹞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 子训 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説,遂埋藏之。”宋史·刑法志三:“或过悮可悯,别为赎法。”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这也只是拳头无眼,过误打死了人。”明史·汤开远传:“ 宣大 巡抚 胡良机 ,陛下知其諳练,两任巖疆,寻因过悮褫革,舆论惜之,岂成命终难反汗哉!” 茅盾 《创造》三:“只要能够认明已往的过误,‘希望’是不骗人的!”
(2).谦辞。不当,不适合。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蒙过误之宠,居非命所当託。”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洪私过误,寘以通班,司宪 文昌 ,遂谐常伯。”
《漢語大詞典》:走伏
(1).逃匿。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西塞 成都 之路,北絶越逸之径,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絶,走伏无地。”
(2).指逃匿之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已命 雍州 刺史 刘粹 等断其走伏。” 胡三省 注:“走,逃也;伏,匿也。断其逃匿之路也。”
(3).谦辞。犹言趋伏、拜伏。 明 宋濂 《凝道记上·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当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漢語大詞典》:当不起(當不起)
(1).谦辞。承当不起。红楼梦第三七回:“ 寳釵 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就叫你“富贵閒人”也罢了。’ 寳玉 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红楼梦第五一回:“ 平儿 走去拿了出来,一件是半旧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 袭人 道:‘一件就当不起了。’”
(2).犹言不得了。《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这可説甚么来!两三次通瞒着俺,不叫俺知道,被外头人笑话的当不起。”
《漢語大詞典》:阅正(閲正)
谦辞。审阅指正。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现在写出来,却成了一首挽诗,再也不可能送到 邓拓 同志桌上请他‘阅正’了。”
分類:谦辞审阅
《漢語大詞典》:谦谢(謙謝)
(1).谦逊地表示谢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顾谓 维 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维 起谦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 文琴 连忙在衣袋里掏出一个时表,双手送与我道:‘承教,承教!这一条又晦又泛,真亏你射!’我接过谦谢了。”
(2).谦辞。谦让、推辞。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民政》:“ 復 僵毅敢任事,益奋于自任,初未尝有所谦谢、退让、諉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