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收录
(1).收集抄录。后汉书·侯霸传:“ 霸 明习故事,收録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於世者,皆施行之。”
(2).指文章的被采用。 明 钱德洪 《〈王阳集续编·大学问〉跋》:“是篇 邹 子 谦之 尝附刻於《大学》古本,兹收録续编之首。”
(3).收取。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毁寺时,分遣御史检天下所齐寺及收録金银佛像。”
(4).接纳;收容。 唐 蒋防 《霍小玉传》:“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録。”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寿数未尽,药误致殂,而阴府不见收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遂成富室,僮僕去者,次第復来,百计夤缘,以求收録。”
(5).收捕。南史·王敬则传:“﹝ 王敬则 ﹞使於 高丽 ,与其国女子私通,因不肯还,被收録然后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除蠹:“ 陈氏 子弟亲属数十人,相率号哭,闐塞堦屏, 立 ( 崔立 )使锁闭衙门,一一收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三:“﹝ 华佗 ﹞能洞见世人之五臟,而不能密察 孟德 之心术,竟被收録坐死。”
《漢語大詞典》:接待
(1).接纳;相待。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见纳 朋 ,接待以意。”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士皆爱附,乐为用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吴监生 ﹞特地寻他相会,延至寓所,叩其胸中所学,甚有接待之意。”
(2).犹招待。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 元吉 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有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抬头看时,却是 淮南 族中一个哥哥。 满生 连忙接待。”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 马 家也临时在供销社买了一些酒,炒了几盘菜,举行了接待的仪式。”
(3).佛教语。谓寺刹对挂单僧人免费供给食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祖圆接待庵》:“二 浙 僧俗,多建接待菴,以供往来緇徒投宿,大抵若禪刹然。” 明 袁宏道 《众香林疏》:“故接待之难,比置菴造像百倍。”
《漢語大詞典》:容接
(1).优容接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性好洁,士大夫造之者,去未出户,輒令人拭席洗牀。时 陈郡 殷冲 亦好浄,小史非浄浴新衣,不得近左右,士大夫小不整洁,每容接之。 炳之 好洁反是, 冲 每以此讥焉。”
(2).谓接纳;结交。 清 黄宗羲 《刘瑞当先生墓志铭》:“ 崇禎 间, 吴 中倡为復社以网罗天下之士,高才宿学多出其间,主之者 张受先 、 张天如 。东 浙 冯留仙 、 鄴仙 与之枹鼓相应,皆喜容接后进,标榜声价。” 清 方文 《题邹满字节霞阁》诗之二:“好静罕容接,贫交有酒徒。”
《漢語大詞典》:采纳(采納)
接纳;接受。后汉书·郎顗传:“宜採纳良臣,以助圣化。”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今来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便废此言。惟陛下察臣诚心,少加採纳。” 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採纳贤良,选用忠良。”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记载之著,发始於謡谚……及文教大进,政体日崇,凡兹之类,非官司所採纳,不得列於国史,篇籍於焉散失。”
采用;接受。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新唐书·张公谨传:“数言时政得失, 太宗 多所采纳。”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 武庙 数游幸晏朝,公上疏请復常朝之规,退则躬览章奏,以总权纲,亦颇见采纳。”
《漢語大詞典》:收齿(收齒)
录用;接纳。北史·李谔传:“学必典謨,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名字不列於荐书,不得比数於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而尚获收齿於大贤之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既加收齿,何必復盘察?”
分類:录用接纳
《漢語大詞典》:接收
(1).接近而取信。史记·苏秦列传:“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 燕 赵 ,令 涇阳君 、 高陵君 先於 燕 赵 ? 秦 有变,因以为质,则 燕 赵 信 秦 。”
(2).接受;收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并未有接收他的,説声有了包探,他就匆匆的去了,只怕他自己带去了。” 巴金 《家》三十:“人们组织了办事处,接收贺礼,散发请帖。”
(3).根据法令或强权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后来 日本 人走了,紧跟着就闹接收。”《中国歌谣资料·本领高》:“接收大员本领高,仓库装进小皮包。”
(4).接纳。如:接收新会员。
《漢語大詞典》:酬纳(酬納)
(1).应酬接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
(2).接纳;采纳。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 邵 坐在 雍州 营私蓄聚,赃满二百四十五万,下廷尉,当死。左卫将军 谢述 上表,陈 邵 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帝手詔酬纳,免 邵 官,削爵土。”
《漢語大詞典》:收接
招纳;接纳。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 宋 曾巩 《谢杜相公启》:“往以孤生,而蒙收接。”
分類:招纳接纳
《漢語大詞典》:好客
犹嘉宾。 唐 王维 《登裴迪秀才小台作》诗:“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前蜀 韦庄 《冬月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元 虞集 《送吕教授还临川》诗:“黄金作臺留好客,好客不留秋月白。”
喜好接纳和款待客人。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闻 孟尝君 好客,躡蹻而见人。” 唐 杜甫 《答郑十七郎一绝》:“把女惊 小陆 ,好客见 当时 。”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好客》:“ 沈孟渊 性好客,每日设数筵酒食以待,若无客,则令人於溪上探望,惟恐不至。” 华山 《大戈壁之夜》:“大戈壁上的地质人员,也和大草原上的牧人一样,是好客的。”
《漢語大詞典》:无内(無内)
犹言无穷小。与“无外”相对。《淮南子·精神训》:“无外之外至大也,无内之内至贵也。” 高诱 注:“无内言其小。”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沉静微密,沦於无内;宽裕弘博,含乎无外。”
不接纳。内,“ 纳 ”的古字。史记·留侯世家:“鯫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秦 地可尽王,故听之。”
分類:接纳
《漢語大詞典》:待物
(1).接纳外物。庄子·人间世:“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虚空其心,寂泊忘怀,方能应物。”
(2).指有求于外物。庄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当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3).对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从规我者乎?”
(4).泛指待人接物。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宋书·武帝纪中:“ 司马平西 体国忠贞,款爱待物,当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 唐 孔颖达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
《漢語大詞典》:延款
接纳款待。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诗:“屈指越寒暑,殷勤为延款。”《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遇官宦富豪,另有一般延款,这也不必细説。”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阳明遇仙》:“僧闻其名,延款甚恭。”
分類:接纳款待
《漢語大詞典》:司言
(1).谓担任中书舍人。 唐 之中书舍人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故云。 唐 刘禹锡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 度 忝司言,公持化权。”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诗:“司言兼逸趣,鼓兴接知音。”
(2).宫中女官名。负责传宣圣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内命妇各就位,皇后首饰褘衣,内侍引司言,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出閤。”明史·职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宫局,领司四:司记、司言、司簿、司闈。”原注:“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漢語大詞典》:延纳(延納)
(1).引见接纳。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 睦 少好学,博通书传, 光武 爱之,数被延纳。”旧唐书·德宗纪上:“时犹多难,宜广延纳,以达下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穆宗皇帝 方御 养心殿 ,延纳多士。”
(2).容受,容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远北则长江永归,巨海延纳。”
(3).迎进,迎入。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復完垒。”
《漢語大詞典》:容美
谓位尊者的接纳和称美。六韬·上贤:“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夫先意承旨以求容美,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於适人主之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