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比校
(1).考核;考校。国语·齐语:“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 韦昭 注:“比,比方也;校,考合也。谓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北史·张彝传:“ 孝文 比校天下人户,最为大州。”
(2).比较、辨别两种以上同类事物的异同或高下。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观人围棊,局坏, 粲 覆之。棊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全唐诗》卷八七八载《吏部谣》:“三人相比校,莫贺 咄骨浑 。” 唐 卢仝 《忆金鹅山沉山人》诗之二:“试自比校得仙者,也应合得天上行。”
(3).考订校正。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臣 向 书、长水校尉臣 参 书,太史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
(4).比试;较量。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状》:“昔一人闕额,有二人以上争投者,即委本县令尉选武艺高强者充;或武艺衰退者,许佗人指名与之比校,若武艺胜於旧者,即令充替。”
《漢語大詞典》:照量
(1).方言。较量;比试。如:你这么个小个子,还想跟我照量?2.方言。试试;尝试。如:我来照量。如:做这事不能太性急,要照量着来。
《漢語大詞典》:榷量
犹较量。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死则葬鱼鳖之腹,生则同鸟兽之羣;必不能与掊声攫利者搉量其分寸矣。”
估计,估量。 唐 杜甫 《东西两川说》:“搉量 西山 邛 、 雅 兵马,卒畔援形胜明矣。”
《漢語大詞典》:捔力
较量。法苑珠林卷十六:“如《因果经》云:‘太子至年十岁,与兄弟捔力。’”
分類:较量
《漢語大詞典》:颉颃(頡頏)
亦作“ 頡亢 ”。
1.鸟飞上下貌。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頡之頏之。”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頡頏兮共翱翔。” 唐 许浑 《孤雁》诗:“昔年双頡頏,池上靄春暉。” 潘飞声 《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祕,宇外高頡頏。”
2.引申为雀跃貌。骈体文钞卷二二引《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迁 荡阴 令,吏民頡頏,随送如云。”
3.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 潘 ( 潘岳 )、 夏 ( 夏侯湛 )连辉,頡頏名辈。” 宋 岳珂 桯史·姑苏二异人:“﹝ 獃道僧 ﹞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 何 ( 何簔衣 )頡頏。” 清 刘大櫆 《〈见吾轩诗集〉序》:“ 中畯 乃独得雄直之气,以与古之作者相頡亢。”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 郑如英 ,字 无美 ,小字 妥娘 。工诗、词,与 卞赛 、 寇湄 相頡頏也。”
4.引申为较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进退頡頏,相持约一伏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间,尼即遽止。”
5.刚直不屈貌。《淮南子·修务训》:“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頡頏之行者,无不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頡頏以慠世。” 宋 陆游 《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凴陵意頡頏。”
6.谓傲视。后汉书·吴祐史弼等传论:“ 史弼 頡頏严吏,终全 平原 之党。”魏书·文苑传序:“逮 高祖 驭天,鋭情文学,盖以頡頏 汉 彻 ( 汉武帝 刘彻 ),掩踔 曹丕 ,气韵高艷,才藻独构。”旧唐书·王播李绛等传论:“ 李赵公 頡頏禁林,訏謨相府,嘉言启沃,不以身为。”
7.谓奇怪之辞,游移不定之辞。文选·扬雄〈解嘲〉:“是故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頡頏,奇怪之辞也。”汉书·扬雄传下作“頡亢”。 颜师古 注:“頡亢,上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颉亢(頡亢)
见“ 頡頏 ”。
《漢語大詞典》:回合(迴合)
(1).缭绕;环绕。 唐 李群玉 《宿巫山庙》诗之二:“庙闭春山晓月光,波声回合树苍苍。” 唐 李端 《鼓吹曲辞·巫山高》:“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金 元好问 《善应寺》诗之一:“平岗回合尽桑麻,百汊清泉两岸花。”
(2).旧小说称两武将交锋一次为一个回合。《西游记》第五五回:“交锋三五回合,不知是甚兵器。”
(3).现泛指双方较量一次。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六:“经过这个回合的斗争,老支书 巴雅尔 才终于看清楚了 朗布 的一些眉目。”
亦作“廻合”。
(1).环绕;迂回曲折。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 南唐 张泌 《寄人》诗:“别梦依依到 谢 家,小廊迴合曲栏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其峡迴合甚窅,葢 鷄足 南峡之山所洩餘波也。”
(2).指道教修炼所达到的周身脉络循环流畅的境界。 明 屠隆 《綵毫记·访道仙翁》:“从此去潜修密鍊,迴合葆灵根。”
(3).聚合;汇合。 唐 刘希夷 《公子行》:“马声迴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緑波里。” 唐 李端 《巫山高》诗:“迴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明 何景明 《武关》诗:“微茫一线路,廻合万重山。”
《漢語大詞典》:较量(較量)
(1).商讨评定。北史·裴汉传:“ 武成 中,为司车路下大夫,与工部 郭彦 、太府 高宾 等参议格令,每较量时事,必有条理。”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上﹞常延学士於内廷,讨论经义,较量文章。”《水浒传》第三回:“三箇酒至数杯,正説些閒话,较量些鎗法,説得入港。”
(2).考核验证。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入 楚 界泊舟,道士 洑有山 突然下临回溜,土人曰: 西塞山 也。 江 流自 巴陵 ,会 洞庭 诸水,下至 武昌 ,会 汉水 将出,此地赖此山障住水口,故名 西塞 。后閲 陆放翁 入蜀记,于此山下载 张志和 ‘斜风细雨’一诗,不知 志和 浮家泛宅于 苕霅 之间,乃 吴兴 西塞山 也。 放翁 不知较量。此类尚多。”
(3).比较。 宋 欧阳修 《颜跖》诗:“生死得失间,较量谁重轻。” 元 耶律楚材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警世》:“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 沙汀 《淘金记》十:“自从他打 何 家出来以后,他就一直地较量着,把全部真实情况说出来呢,或者隐瞒下去。”
(4).比本领;比实力。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恭勤悫:“性善饮,与 刘长沙 相国较量,日倾廿餘瓮,人以为奇。”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可是战争的较量自有其本身的规律。”
(5).计较。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八:“况其平生自有以表见於无穷者,岂必区区较量顷刻之寿否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顾提控 ﹞又摸出几两银子做差使钱,众捕人道:‘提控分付,我每也不好推辞,也不好较量,权且收着。凡百看提控面上,不难为他便了。’”红楼梦第七一回:“ 探春 笑道:‘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 赵树理 《三里湾·还得参加支部会》:“ 菊英 只想早一点离开他们过个干净日子,无心和他们较量那些零碎,便放了个大量说:‘只要有几件家具过得开日子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当场(當場)
交手,较量。《英烈传》第二四回:“两人便丢下了器械,正要当场,只见 打虎 説:‘将军且慢着,待我换了鞋子好舞。’”
就在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 宋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説北羣空。当场隻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拚的箇当场赌命,怎容他遣使求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这个东西,为甚么还不当场烧了?” 巴金 《军长的心》:“敌人正在河沟另一面棒子地里搜索,搜出人来就当场打死。”
《漢語大詞典》:比并(比並)
亦作“ 比迸 ”。 比试较量。多指比武。
亦作“ 比并 ”。 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亦作“ 比并 ”。
(1).比拟;比喻。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 惪 为 平原侯 ,袭公主爵”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惪 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 陈羣 虽抗言, 杨阜 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禀天性,莫把 潘安 才貌相比并。”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我姓 庞 ,你説道七手八脚,你比并我是螃蟹。”
(2).比较,相比。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四:“一曲都缘 张丽华 ,六宫齐唱《后庭花》。若教比并 红儿 貌,枉破当年国与家。” 宋 王安石 《山樱》诗:“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餘花最发迟。”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那箇女子,可有些才貌?与我比并起来,还是他好?我好?” 刘大白 《静夜》诗:“幽凄无比,画也难成,梦境也难比并。”
(3).指较量武艺。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上 东岳 泰安 神州争交赌筹,劈排定对,比并高低。”《水浒传》第十三回:“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鵰鶚魂伤。较艺术,当场比并,施手段,对众揄扬。”《西游记》第五八回:“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 南海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扶馀换主》:“两员将高施武艺,两员将比并高低。”
《漢語大詞典》:争衡
较量轻重;比试高低。汉书·梅福传:“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文选·陆机〈辩亡论〉上:“故遂割据山川,跨制 荆 吴 ,而与天下争衡矣。” 李善 注:“争衡,谓角其轻重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玉輦灵桃,窗间暗识;方兹独步,谁敢争衡?”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甘嗜:“世间作甘之味,十八产於草木,而飞虫竭力争衡,采取百花,酿成佳味,使草木无全功。”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至于别的稿件,现实无有,因为一者我实不愿贻害刊物,二者不敢与目下作家争衡,故不执笔也。”
《漢語大詞典》:比较(比較)
(1).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不顾羞慙,比较材能,斟量功伐。”朱子语类卷十九:“先看一段,次看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 明 唐顺之 《答江五坡提学书》:“比较同异,叅量古今。”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2).指比试较量武艺。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札子》:“若见充弓手人有勇力武艺衰退,许他人指名比较,若胜於旧者,即令充替。”《西游记》第三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 蒲州 梆子《归宗图》第一场:“今逢三、六、九,与众将校场比较弓马,中军听令!”
(3).比照。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为 苏 松 太 三属岁徵浮额积弊太深,请比较近年完数,酌中定额。”
(4).旧时官府征收钱粮、缉拿人犯等,立有期限,至期不能完成,须受责罚,然后再限日完成,称做“比较”。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箇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 强得利 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卖上库。”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乡民离农亩,日在官府听候比较,昼夜捶楚,流血成沟。”《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这样人也没得吃的年成,把那钱粮按了分数,定了期限,三四十板打了比较。”
(5).比。用以比较性状、程度的差别。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别用韵》:“座中七叟推年纪,比较前人少几多。”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调查会……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
(6).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这时敌我双方的炮火都比较岑寂。”
《漢語大詞典》:角胜(角勝)
较量胜负。 三国 魏 曹植 《与司马仲达书》:“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平原之志也。” 宋 梅尧臣 《韩持国邀赋·斗山鹊》诗:“胡能知远人,角胜百合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硾纸》:“自 乾隆 四十年间 苏 、 杭 、 嘉兴 人始为之,愈出愈奇,争相角胜,然总视画工之优劣,以定牋之高下。”
《漢語大詞典》:校量
(1).衡量;考查。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下:“ 太宗 曰:‘然。吾谓不伐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 孙武 著书,三等皆具焉。’”隐居通议·杂录引 宋 郑克 折狱龟鉴:“ 滋 乃于市肆借金依块形状鎔写校量,始称其半,已及三百斤,尽计大数,非二人以竹担可举。”《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 清 陈立 义疏:“因凡校量勤惰之处,亦谓之校。”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蜥蜴的残梦》:“他们对于这些史料不加重视,或则兢兢于古器物尺度轻重的校量,或则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 殷 历’,真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了。”
(2).较量,计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陛下圣德含光,规模弘远……何用临朝对众与其校量?” 宋 张师正 括异志·张龙图:“ 张 起视之,乃一老道士也。疑其狂且醉,不復与之校量。”
《漢語大詞典》:角艺(角藝)
较量才能或武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顾非熊:“在举场角艺三十年,屈声被人耳。”《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 百里奚 ﹞其子名 视 ,字 孟明 ,日与乡人打猎角艺,不肯营生。” 清 冯桂芬 《振威将军墓志铭》:“犹横矛跃马与少壮角艺,毅然以杀贼立功为己任。”
《漢語大詞典》:个儿(個兒)
(1).指人的身材。 田汉 《江村小景》:“个儿比你二哥怕要大很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 道静 噗哧一声笑了:‘好几十岁了,还长个儿!’”
(2).指物体的大小。如:这堆苹果个儿不小。
(3).方言。可以较量一下的对手。如:别看他年纪小,论干力气活,你不一准是他的个儿!4.一个一个的人或物。如:挨着个儿轮,谁都得去值班。如:没有秤,这鸡蛋就论个儿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