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狼烟(狼煙)
亦作“ 狼烟 ”。
(1).燃狼粪升起的烟。古时边防用作军事上的报警信号。 唐 杜牧 《边上闻笳》诗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契丹 焚其市邑,一日狼烟百餘举。” 胡三省 注:“ 陆佃 埤雅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说岳全传》第二二回:“日有羽书之报,夜有狼烟之警。”《文汇报》1983.3.7:“低沉、悠长的螺号声……像古代烽火台报警的狼烟,一处升起,四处冒烟,霎时唤起了四面八方的螺号声。”
(2).比喻战火或战争。《古尊宿语录·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四海狼烟静,中原信息通,罢拈三尺剑,休弄一张弓。”《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白莉苹 虽然老练些,可是说着说着,想起了自己处在狼烟下的父母和故乡,她也不禁同 小崔 一样趴在床栏上哭了。”
(3).借指妖氛。《四游记·唐三藏被妖捉获》:“老者道:‘经非难取,只是那途中狼烟难行。我们闻得前去,有三十里路远,有一座山,叫做 八里黄风山 ,那山中多有妖怪,故言难取。’”
《漢語大詞典》:重镇(重鎮)
(1).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晋书·义阳成王望传:“ 吴 将 施绩 寇 江夏 ,边境骚动。以 望 统中军步骑二万,出屯 龙陂 ,为二方重镇。” 宋 曾巩 《送赵宏序》:“天子、宰相以 潭 重镇,守臣不胜任,为改用人。” 清 钱谦益 《山西大同府东路同知刘士琏授奉政大夫制》:“ 云中 为 幽 并 重镇,控制虏衝。”
(2).指国家倚重的大臣。三国志·吴志·王蕃传:“﹝常侍 王蕃 ﹞处朝忠蹇,斯社稷之重镇, 大吴 之 龙逢 也。” 郑振铎 《桂公塘》:“ 家铉翁 是太老了, 吴坚 是右丞相,政府的重镇,又多病,也不能去。”
《漢語大詞典》:世法
(1).代代效法。国语·齐语六:“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 武 远绩以成名。” 汉 徐干 中论·贵验:“皆书名前策,著形列图,或为世法,或为世戒,可不慎之!”
(2).世人的典笵,社会沿用的习惯常规。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宋 黄庭坚 《书赠俞清老》:“﹝ 米芾 ﹞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讲义理,别白是非,则须学术;酬酢事机,区分利害,必用世法。”
(3).指人事上的交际应酬。 宋 戴复古 《有感》诗:“老子生来世法疎,白头思欲把犂鉏。”
(4).对出世法而言,佛教把世间一切生灭无常的事物都叫作世法。《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佛观世法如光影。”《西湖佳话·南屏醉迹》:“况真不真,假不假,世法难看。”
《漢語大詞典》:天井
(1).古代军事上称四周为山,中间低洼的地形。
(2).即承尘,藻井。屋顶梁栋间架木板为方形如井者。 唐 温庭筠 《长安寺》诗:“宝题斜翡翠,天井倒芙蓉。”
(3).星名。即井宿。 晋 陆机 《挽歌》之一:“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
(4).古代一种军事工事。守城者自上而下穿透敌地道为井,称天井。《卫公兵法》卷下:“天井:敌攻城为地道来返。自於地道上直下,穿井以邀之,积薪安井中,加火薰之,敌人自焦灼。”
(5).院子;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水浒传》第一○一回:“一日在家闲坐,此时已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 王庆 掇条板凳,放在天井中乘凉。” 巴金 《家》二:“一个大天井里铺满了雪。”
《漢語大詞典》:情况
(1).志趣,志向。《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堕暨妻赵氏墓志》:“君幼而颖悟,早岁不群,情况遒明,智调英迥。”
(2).情谊,恩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 李 忽寄书於醝院,情况欵密,且异寻常。”《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若没有城西老者宽洪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傍。”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相会》:“都説有情人相会时,无边的情况。”
(3).情形。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 长江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天,这种沉默单调的情况被破坏了。”
(4).犹体统。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恪公书》:“某瘠病薾然,昨屡乞恳,以经此詆辱,於国体非便,第顾势未得遽去,以此强颜,成何情况。”
(5).情趣,兴致。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明 康海 《南普天乐·贺南川生子》套曲:“菊花香, 龙山 赏,抚景增情况,又那知际此佳祥。”
(6).心情,情绪。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絃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肃苑》:“甚年光,忒煞通明相,所事关情况。”
(7).今亦特指军事上敌情的变化。 梁斌 《播火记》三九:“情况来了,看看我们怎么应付它!” 峻青 《海啸》第一章:“‘有情况,停止前进,迅速隐蔽!’ 老宫 把手一挥,发出了战斗警报。”
《漢語大詞典》:武成
谓军事上的胜利。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蔡沉 集传:“燔柴祭天,望祀山川,以告武功之成。”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伏惟 大晋 ,应天顺民,武成止戈。”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序:“上将亲御袞冕郊祀天地,大告武成。”
《漢語大詞典》:要地
(1).要害之地。多指军事上的重要地方。后汉书·荀彧传:“将军本以 兖州 首事,故能平定 山 东,此实天下之要地,而将军之 关 河 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河东 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 唐 元稹 《贺汴州诛李岕表》:“ 汴州 抱 吴 楚 之津梁,据咽喉之要地。”
(2).枢要地位;显要地位。新唐书·房玄龄传:“ 玄龄 身处要地,不吝权。善始以终。” 宋 叶适 《宏词》:“前后居卿相显人,祖父子孙相望於要地者,率词科之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如渠不去,理须杀;即便杀却,勿惧。僕有二三知交,都居要地,必合极力,保无亏也。”
《漢語大詞典》:入告
谓以事上闻。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 髦 曰‘……朕意已决,便死何惧。’言讫,即入告太后。”
分類:事上上闻
《漢語大詞典》:要害
(1).特指身体上易于致命的部位。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不当要害,无虞也。” 周立波 《纪念》:“ 老郑 首先动手了,他学过拳术,一下找到了对方腰部下边的要害。”
(2).引申指关键之处,致命之处。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盖作者言虽简略,理皆要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犬灯:“忽忆女子一小红衫,密著其体,未肯暂脱,必其要害,执此可以胁之。” 茅盾 《子夜》九:“然而 赵伯韬 的炯炯目光也似乎早已看透了这中间的症结,他掐住了 吴荪甫 的要害。”
(3).喻紧要的关键的部分,亦指军事上的要地。 汉 贾谊 《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周书·文帝纪上:“今若移军近 陇 ,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士马,以实吾军。”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你们伏在要害之处,听见砲声,合兵追斩。”
《漢語大詞典》:事上
事奉尊长。庄子·天道:“以此事上,以此畜下。”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事上谓之义,亲亲谓之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方於事上,好下规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公宽於接下,太杂;刚于事上,太戇。”
《漢語大詞典》:高地
(1).地势高的地方。史记·河渠书:“北载之高地,过 降水 ,至于 大陆 ,播为 九河 ,同为 逆河 ,入于 勃海 。” 明 周光镐 《黄河赋》:“独不见夫乘四载者之疏导,凿上流而行乎高地。”
(2).军事上特指地势较高能够俯视、控制四周的地方。如:无名高地。
《漢語大詞典》:小知
从细事上察知。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 孔子 ﹞又曰:‘君子不器。’良以握原者可以制化,大受者不可小知。”
小聪明。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韩非子·饰邪:“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漢語大詞典》:小廉
小事上的廉洁。因非大德,故曰小廉。 汉 贾谊 新书·益壤:“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託于乡党邑里。”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小人﹞无朋则无党,而饰曲谨为学术,假小廉为操守。”
《漢語大詞典》:用奇
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宋书·张兴世传赞:“兵固诡道,胜在用奇。” 宋 陈亮 《酌古论·李靖》:“兵有正有奇,善审敌者,然后识正奇之用,敌坚则用正,敌脆则用奇。”
《漢語大詞典》:分割
(1).强为区分;强行分离。荀子·富国:“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隋书·北狄传·突厥:“往者 魏 道衰敝,祸难相寻, 周 齐 抗衡,分割诸夏。”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孔庙 正门紧挨在县城南门里,庙的后墙就是县城北部,由南到北几乎把县城分割为互相隔绝的两半。” 吴组缃 《山洪》二八:“他们认为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可以分割,两者必须紧连。”
(2).犹分裂。 明 李贽 《复邓石阳》:“苟有子,则老来得力,病困时得力……五内分割、痛苦难忍时得力。”
(3).犹分占;分享。史记·吴王濞列传:“大王有幸而临之,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亦可乎?” 宋 杨万里 《题十里塘夜景》诗:“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詔封四将军,分割 河 淮 土。”
(4).军事上指进攻军队把敌人的作战部署割开成几块,使其分散孤立,以便各个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