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名  拼音:zhòng míng
1.盛名。《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晋书。卷六九。周顗传》:「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
2.重视名誉。《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國語辭典》:位子  拼音:wèi zi
座位。如教室中、戏院中的座位等。如:「对不起!你坐了我的位子!」
《國語辭典》:功名  拼音: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晋。陆机〈乐府诗〉一七首之一一:「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2.科举时代称科第和官职。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既然如此,怎不教梁官人上朝进取功名去来。」《文明小史》第六回:「他的举人,好在离著革掉已经不远了。我比不得你们前任柳大人,磁著这种反叛,还想保全他的功名。」
《漢語大詞典》:群公
1.指上公。《诗·大雅·云汉》:“羣公先正,则不我助。” 孔颖达 疏:“羣公亦是雩祀所及,即《月令》注云上公是也。”
2.泛指 鲁 以外的诸侯。《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周公 称大庙, 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
3.总称诸侯和朝臣。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 孔颖达 疏:“羣公,总谓朝臣与诸侯也。 郑玄 云:羣公主为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羣公百寮,莫不咨嗟。”
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晋 张协 《咏史》:“蔼蔼东都门,羣公祖二 疏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羣公。”
《國語辭典》:名利  拼音:míng lì
名誉和财利。如:「只要我做事守法守度,追求名利也可以是光明磊落的生活目标。」《魏书。卷八九。酷吏列传。羊祉》:「好慕名利,颇为深文,所经之处,人号天狗下。」唐。骆宾王〈帝京篇〉:「古来名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國語辭典》:明公  拼音:míng gōng
对有名位者的敬称。《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不敢欺明公,此画亦是舟中所失物件之一。」
《國語辭典》:礼数(禮數)  拼音:lǐ shù
1.按官阶品级而分的礼仪制度。唐。韩愈〈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新唐书。卷一二七。列传。裴耀卿》:「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
2.礼节。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红楼梦》第五六回:「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漢語大詞典》:同官
(1).在同一官署任职的人,同僚。《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诗:“才子风流 苏伯玉 ,同官晓暮应相逐。”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词序:“ 淳熙 己亥,自 湖北 漕移 湖南 ,同官 王正之 置酒 小山亭 ,为赋。” 明 屠隆 《綵毫记·脱靴捧砚》:“臣不知圣上呼召,与同官共醉酒楼,死罪!死罪!”《老残游记》第十五回:“我辈都是同官,不好得罪他的; 补翁 是方外人,无须忌讳。”
(2).官职名位相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欒盈 ﹞又与吾同官而专之。” 杨伯峻 注:“同为公族大夫而专任其事。”
(3). 明 内廷同支派的太监称“同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诸升 ﹞于 王太监 安 为同官。按外廷所称同官者,谓职掌名位相同也;内府所称同官者,不过同支派项下已耳,犹前后同门之义,非指同僚而言。”
《國語辭典》:名数(名數)  拼音:míng shù
1.户籍、名籍。《史记。卷一○三。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元封四年中,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之。」
2.数学上称附有单位名称的数。如1人、2马、3里等。
《國語辭典》:名分  拼音:míng fèn
1.所居地位的名义和所应有应尽的职分。《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2.官职、差事。《喻世明言。卷一一。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他是我外甥,我脩封书,著人送你同去投他,讨了名分,教你发迹如何。」也作「名份」。
《國語辭典》:定位  拼音:dìng wèi
1.确定事物名位。《韩非子。扬权》:「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2.特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先王之制礼也,人人纳于轨范之中,自其弱齿,已立制防,洒扫沃盥有常仪,羹食肴胾有定位,緌缨绅佩有恒度。」
3.用仪器测量以确定位置。如:「前轮定位」。
4.经测量后所确定的位置。引申为对人物所下的论断或评价。如:「历史上的定位」。
《國語辭典》:窃位(竊位)  拼音:qiè wèi
1.夺取权位或帝位。《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明年,有鸢焚巢,杀子之异也。天象仍见,甚可畏也。一曰,皆王莽窃位之象云。」
2.没有才能或怠惰不勤却占居要位。《论语。卫灵公》:「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而窃位著生,冀将为戒。」
《漢語大詞典》:显号(顯號)
显贵的名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则遗显号於后世,传土地於子孙。”隋书·经籍志一:“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分類:显贵名位
《國語辭典》:刺天  拼音:cì tiān
插入天际。形容高耸入云。《文选。张衡。南都赋》:「杳蔼蓊郁于谷底,森䔿䔿而刺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
《國語辭典》:求全  拼音:qiú quán
1.企求保全生命、名位、事业等。《汉书。卷八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王嘉》:「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
2.要求完美无缺。《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你可不准嫌他父母乡愚,嫌他鄙陋,稍存求全之见。」
3.顾全大局。如:「委曲求全」。南朝齐。虞玩之 上表告退:「经昏践乱,涉艰履危,仰圣德以求全,凭贤辅以申节。」
《國語辭典》:求全之毁(求全之毀)  拼音:qiú quán zhī huǐ
语出《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谓有意求好,却招来毁谤。《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