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外界  拼音:wài jiè
1.某个范围以外的空间、环境。如:「他隐居山中,与外界隔绝。」「这个地区与外界的交通全靠一条连外道路维系。」
2.局外。如:「外界人士不明真相,妄加揣测。」「对于他晋升总经理一职,外界议论纷纷。」
《國語辭典》:外场(外場)  拼音:wài cháng
1.屋外场地。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一。遘之离》:「吾有黍粱,委积外场。」
2.清代乡试武举有内场、外场之分,外场试弓马刀石,内场则试武经。《清会典。卷七一七。兵部一七六。武科。武会试》:「向来武会试内场取中试卷……武科之设,以外场为主,其弓力强弱,尤足定其优劣。」
3.旧时称妓院中在外边招呼客人应付场面的男佣。《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善卿引小村、朴斋进去,外场认得善卿,忙喊:『杨家姆,庄大少爷朋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外场早已把席面摆好,小云忙著要写局票。」
4.谓对外处事出手阔绰、讲道义、喜交际、好面子的那一套。如:「他是个外场人儿,手里好办事。」也称为「外面儿」。
《國語辭典》:独立(獨立)  拼音:dú lì
1.独自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2.孤立无所依靠。文选。李密〈陈情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特立、超群。《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4.不倚靠他人而能自立。《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國語辭典》:呼吸  拼音:hū xī
1.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英文为respiration。
2.形容气势盛大。晋。郭璞〈江赋〉:「呼吸万里,吐纳灵潮。」唐。元稹〈和乐天折剑头〉诗:「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
3.瞬息、顷刻之间。《晋书。卷六七。列传。郗鉴》:「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國語辭典》:呼应(呼應)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应,互通消息。宋。洪迈《夷坚支志甲。卷一。护国大将军》:「千百为群,更相呼应,共啄蝗。」
2.文章首尾互相照应。如:「词意贯串,前后呼应。」
《國語辭典》:关门(關門)  拼音:guān mén
1.把门关上。如:「请随手关门!」宋。苏轼 北寺诗:「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2.商业机构倒闭。如:「那家商店因资金周转不灵,已经关门了。」
3.关隘、关口的门。如:「过了这个关门,就是另一个县了。」
《漢語大詞典》: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國語辭典》:绝域(絕域)  拼音:jué yù
隔绝难通的边远地方。《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路,胡沙与塞尘。」
《漢語大詞典》:深居
幽居,不跟外界接触。《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贺 《送僧还南岳》诗:“自説深居后,邻州亦不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清史稿·简亲王喇布传:“上諭曰:‘ 简亲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无尺寸之功,深居会城,虚糜廪餉。’”
《漢語大詞典》:物象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國語辭典》:绝境(絕境)  拼音:jué jìng
1.和世人隔绝的地方。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非虚明之绝境,不可穷者。」
2.风景绝佳的地方。唐。张乔〈游歙州兴唐寺〉诗:「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宜兴、善权张公两洞,天下绝境也。」
3.极为高超的境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宋。陆游〈龙门洞〉诗:「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
4.绝望艰困的处境。如:「生意失败,再加上妻离子散,他的生活已陷入绝境。」
《國語辭典》:灰心  拼音:huī xīn
1.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比喻内心寂然不动如死灰。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七○:「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
2.遭逢失意,志气消沉,气馁不振。宋。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诗:「灰心宁复然,汗喘久已静。」《红楼梦》第七一回:「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得灰心转悲,滚下泪来。」也作「灰念」。
《國語辭典》:绝迹(絕跡)  拼音:jué jī
1.断绝踪迹,不与人交往。《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杜门绝迹,不面伪庭。」
2.卓越的事迹。《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
3.僻远无人迹的地方。《文选。班彪。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國語辭典》:暗室  拼音:àn shì
1.隐蔽无他人的房间或地方。如:「不欺暗室」。《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也作「闇室」。
2.幽暗的居室。唐。孟郊〈上达奚舍人〉诗:「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3.备有遮光设备,可用来冲洗底片的空间,内部仅用红色安全灯,也称为「暗房」。
《國語辭典》:暗室不欺  拼音:àn shì bù qī
雖獨處隱僻處無人可見,然亦居心端正。形容坦誠磊落。如:「他一生暗室不欺,沒有什麼不可告人事。」
《國語辭典》:物役  拼音:wù yì
为外物所役使。《荀子。正名》:「故向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文选。谢瞻。答灵运诗》:「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
分類:役使外界
《國語辭典》:外侮  拼音:wài wǔ
外来的侮辱或侵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晋。潘岳〈离合〉诗:「嫣然以喜,焉惧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