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呼吸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漢語大詞典》:呼应(呼應)
(1).谓有叫有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有隔座目语者,有隔舟相呼应者。”
(2).指响应;回响。 丁玲 《水》二:“她们记起了什么似的,喊着名字,四处来寻找她们的亲人。远远近近的呼应着,可是什么也听不清。”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群山在呼应,大地在欢腾。”
(3).谓沟通。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比较容易互相呼应。”
(4).犹应允,答应。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寒暄叙不成,直书情:友妻陷入豺狼穽,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夸言曾向良朋逞,急救我友相呼应。”
(5).前后关联,互相照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造园》:“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望溪方 氏,摹仿 欧 曾 ,明于呼应顿挫之法。” 茅盾 《无题》一:“那一大段关于女主角的描写……我是处处有呼应,--嗯,处处有伏笔。”
(6).比喻调度,指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乞专简大臣督师三省,庶呼应灵而事权一。”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国家虽已设海军衙门,而皮毛徒具,精义未讲,呼应不灵,规模未备,则犹未能言实效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在 煊 万不敢存五日京兆之心,而视 煊 者究不免有五日京兆之见,诚恐人心一懈,呼应即因之不灵。”
《漢語大詞典》:服食
(1).衣着食物。书·旅獒:“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
(2).服用丹药。道家养生术之一。《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呼吸吐纳,服食养身。”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长安 风俗,自 贞元 侈于游宴……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 清 黄景仁 《池阳写望》诗:“服食未能遂,名理亮可穷。”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不至》诗:“昏人累尘想,服食不长生。”
《漢語大詞典》:道气(道氣)
(1).僧道修行的功夫。 唐 白居易 《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诗:“从哭 李 来伤道气,自亡 元 后减诗情。” 宋 惠洪 《食菜羹示何道士》诗:“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暗笑道:‘老和尚平日有些道气,再不如此昏倦。’”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三:“你的道气不浅,盼你别把自己耽误了。”
(2).超凡脱俗的气质。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法师萧然道气,卓矣僊才。” 唐 杜甫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诗:“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鹦鹉事相同:“ 武后 所放鸚鵡有道气, 高宗 所放鸚鵡有义气。”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往河南学者幕》诗之二:“文字真詮近,鬚眉道气浓。”
摄气运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西王母传》:“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
《漢語大詞典》:导引(導引)
(1).前导;引导。《楚辞·王褒〈九怀·尊嘉〉》:“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瀨。” 王逸 注:“虬螭,水禽,驰在前也。”魏书·灵徵志下:“復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积年乃出。”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果见乡中百姓绑缚一人,用鼓乐导引,送於白虎神庙。”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哨鹿:“上蒐猎木兰时,於黎明亲御名骏,命侍卫导引入深山垒嶂中,寻觅鹿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吹鼓手热闹地吹打起了他的乐器,导引着花轿动身往山顶上去了。”
(2).引申为推导。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木可深入土中,穿岩破石,又可保持土壤,予以范围,故木克土。这些也都是从现实导引出来的知识,并不玄虚。”
(3).援引;招引;指引。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九:“其文武宰僚,愿识 有方 ,共为导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导引僧家来乞食,分明追取赴阴司。”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着眼于此(指连环画),因而加以导引,正是前进的艺术家的正确的任务。”
(4).导气引体。古医家、道家的养生术。实为呼吸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疗法。近年出土的 西汉 帛画有治疾的《导引图》《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凡人自摩自揑,申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搦身体,或摩或揑,即名按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晚年酷嗜仙佛,尝持斋茹素,学导引长生之术,以致疽发於背。”
(5).古乐曲名。宋史·乐志十五:“皇太后恭谢宗庙,悉用正宫《降仙臺》《导引》《六州》《十二时》,凡四曲。”
《漢語大詞典》:含景
(1).谓日光照临。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赖此盈罇酌,含景望芳菲。”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东峯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2).指服食日光。古代养生术,为道家内丹功夫之一。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纳,含景内视,熊经鸟伸者,长生之术也。”
剑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 东蒙峯 ,已佩含景苍精龙。” 仇兆鳌 注:“﹝景﹞音影。” 明 高启 《次韵王七隅仙兴》:“龙气双腾含景剑,蠹鱼三食内篇文。”
《漢語大詞典》:内视(内視)
(1).以心为眼。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事物。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三:“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然则心有睫,正内视之谓。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后世儒者,执一理以断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
(2).内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内视而自反,故人不小觉,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章书的大旨,讲的是凡人外质虽美,内视自惭,终不免于恶。”
(3).闭目不视外物,专心一意,气沉丹田。古代养生术之一。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之一。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纳,含景内视,熊经鸟伸者,长生之术也。”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性为欲汨则乱,心为物动则争。是以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臟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参阅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漢語大詞典》:养生术(養生術)
摄养身心使长寿的方法。明史·隐逸传·杨引:“尝揭论语·乡党篇示人曰:吾教自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慕养生术,每日进食十种,稍茹甘味即哺出,人皆笑其迂,然亦可谅其品矣。” 续范亭 《养生术》诗:“于今才得养生术,柳下学堂不言科。”
《漢語大詞典》:引气(引氣)
(1).古代养生术。谓以意领气,使人体血脉和通,精足神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於地,是故道者亦引气於足。”
(2).指吹奏者用气。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漢語大詞典》:漱咽(漱嚥)
亦作“潄嚥”。
(1).谓以舌搅漱酒、水等送药咽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每早作以二钱匕擦齿上,潄嚥以酒。”
(2).道教养生术。谓搅舌生津,缓缓分口咽下。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潄嚥入灵府,喉舌生清香。”
《漢語大詞典》:导气(導氣)
摄气运息。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 汉 王充 论衡·道虚:“道家或以导气养性,度世而不死。” 清 唐甄 潜书·两权:“今有厚养之士,节食、远色、导气、服药,身无疾病,可以长年。”红楼梦第六三回:“素知 贾敬 导气之术,总属虚诞。”
《漢語大詞典》:呼嘘
(1).犹呼吸。指吸气或呼气。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宋 梅尧臣 《〈风异赋〉序》:“夫风者天地之气也,犹人之呼嘘喘吸。”
(2).指有意识的呼吸。道家的一种养生术。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於道何如也?”参见“ 呼吸 ”。
《漢語大詞典》:呼吸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漢語大詞典》:补导(補導)
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方术》:“ 庐江 左慈 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太平广记卷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常称疾闲居,不与政事,善于补导之术。”
《漢語大詞典》:服雾(服霧)
道家的一种修炼养生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服雾之法:常以平旦於寝静之中,坐卧任己,先闭目内视,彷彿使如见五藏毕,因口呼出气二十四过,临目为之,使目见五色之气相缠绕,在面上鬱然,因入口内此五色气五十过毕,咽液六十过毕……久行之,当乘云雾而游也。”
《漢語大詞典》:鸱顾(鴟顧)
身不动而回顾。古代养生术中的一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