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6,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家庭
事件
清议
乱世
大同
人海
典型
无道
治安
世网
肃清
乘流
平等
教育
无德
《國語辭典》:家庭  拼音:jiā tíng
一种以婚姻、血缘、收养或同居等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國語辭典》:清议(清議)  拼音:qīng yì
对时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评议论。《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
《國語辭典》:乱世(亂世)  拼音:luàn shì
1.动荡不安的时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咱每贫儒,处这乱世,饥来有字不堪餐,冻后有书怎耐冷?」
2.扰乱社会。唐。柳宗元 辩鬼谷子:「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盭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诸儒学案中四。肃敏王浚川先生廷相》:「善者足以治世,恶者足以乱世。」
《國語辭典》:大同  拼音:dà tóng
1.最和平安乐的盛世。如:「世界大同」。
2.天地万物与人合而为一。《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3.大致相同。《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上。大宛国传》:「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天下反覆未可知,相与州里,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共一言。」
4.南朝梁武帝的年号(西元535~546)。
5.县名。在山西省内外长城之间,是平绥铁路的中心,产煤。旧为大同府治。
《國語辭典》:人海  拼音:rén hǎi
1.形容人很多。如:「人海茫茫」。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又鲸鲵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2.比喻世俗人生。如:「人海浮沉」。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浊骨凡胎,递生人海。」
《國語辭典》:典型  拼音:diǎn xíng
1.旧法、模范。宋。文天祥〈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也作「典刑」。
2.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如:「桂林、阳朔的峰林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形。」
3.文学艺术中最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实例。如:「李白是浪漫派诗人的典型。」
《國語辭典》:无道(無道)  拼音:wú dào
1.国政不修、社会混乱。《礼记。檀弓下》:「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
2.国君无德,不行正道。《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
3.没有说、不说。《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4.没有方法。《抱朴子。外篇。良规》:「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变。」
《國語辭典》:治安  拼音:zhì ān
1.平治安定。《管子。形势解》:「生养万物,地之则也;治安百姓,主之则也。」
2.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后亦泛指国家社会秩序的安宁。《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
《漢語大詞典》:世网(世網)
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奉法循理,不絓世网。” 宋 苏舜钦 《春睡》诗:“嗒尔暂能离世网,陶然直欲见天机。”《西湖佳话·放生善迹》:“我已踢开世网,打破爱河,自寻出路,你却怎么结局?” 柳亚子 《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留得岁寒松柏在,任他世网乱如麻。”
《國語辭典》:肃清(肅清)  拼音:sù qīng
1.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2.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國語辭典》:乘流  拼音:chéng liú
1.顺著水流。《文选。枚乘。七发》:「汨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
2.利用江河、水流。《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今吴、蜀二贼,非徒自地小虏,聚邑之寇,乃据险乘流,跨有士众,僭号称帝,欲与中国争衡。」
《國語辭典》:平等  拼音:píng děng
1.彼此同等、相等。《文明小史》第一八回:「无论他是什么人,我等皆当平等相看,把他引而进之,岂宜疏而远之?」
2.县名。在河南省洛阳县西南,位于伊河之西。
《國語辭典》:教育  拼音:jiào yù
1.教导培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一种有关培植人才,训练技能,以支应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事业。
《漢語大詞典》:无德(無德)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
(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
(4).见“ 无德而称 ”。
(5).见“ 无得 ”。
《漢語大詞典》:无德而称(無德而稱)
(1).无何恩德可以称道。论语·季氏:“ 齐景公 有马千駟,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2).谓德高不可言状。后汉书·黄宪传论:“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 李贤 注:“道周备,性全一。无德而称,言其德大无能名焉。”
分類:恩德称道
《漢語大詞典》:无得(無得)
(1).犹无从。《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得,一本作“ 德 ”。参见“ 无从 ”。
(2).犹不许,不准。《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
(3).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 金 人至今胆落。”
(4).无所得。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