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肃清(肅清)  拼音:sù qīng
1.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2.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國語辭典》:冷气(冷氣)  拼音:lěng qì
1.冷的气流。《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渐入沙漠之地,风霜高下,冷气袭人,常如深冬。」《西游记》第二七回:「你看他觔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2.冷气设备的别名。参见「冷气设备」条。
3.古代指因过于哀痛而引起的气逆病症。《梁书。卷四七。孝行传。褚脩传》:「脩性至孝,父丧毁瘠过礼,因患冷气。」
《國語辭典》:清气(清氣)  拼音:qīng qì
1.清明之气。南朝宋。王僧达〈答颜延年〉诗:「崇情符远迹,清气溢素襟。」《负曝闲谈》第十四回:「看那林木青翠,清气扑人,轮声历碌,鸟语繁碎,别有一番光景。」
2.秀气。《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酒保说:『这是一秤金家丫头翠香翠红。』三官道:『生得清气。』」
3.閒气。《西游记》第十八回:「蹭蹬!蹭蹬!家长的屈气受不了,又撞著这个光头,受他的清气!」
《國語辭典》:静观(靜觀)  拼音:jìng guān
静默的观察事物。宋。程颢 秋日偶成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漢語大詞典》:静处(静處)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國語辭典》:冷眼  拼音:lěng yǎn
1.冷静、客观的眼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我娘如此口强!须是捉破了他,方得住绝。我再冷眼张他则个。」《红楼梦》第七八回:「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
2.冷淡、轻视的眼光。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正是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五出:「你宁可将我来埋冤,莫将我爹娘冷眼看。」
3.衰退的视力。宋。陈师道〈答晁以道〉诗:「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
《漢語大詞典》:静密
(1).安静秘密。 唐 薛调 《无双传》:“此 无双 也……后日当活。微灌汤药,切须静密。”
(2).安静严实。云笈七籤卷六一:“夫服气导引,当居静密房室,不欲处高屋当风。”
(3).冷静周密。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其刚简无欲,余所惮;其静密有智,余所服。”
(4).安宁寂静。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沉沉的夜色,安恬静密笼罩着大地。”
《國語辭典》:发热(發熱)  拼音:fā rè
1.一种生理病理反应。是指身体控制体温的神经中枢为因应身体所需将体温设定至高于正常范围。最常引起发烧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和药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也称为「发烧」、「发热反应」。
2.放出热量。如:「灯泡点久了会发热。」
3.比喻冲动、不冷静。如:「你脑袋发热?连这种事都答应!」
4.迷恋于某事。如:「他正对电视游乐器发热呢!」
《漢語大詞典》:湛静
亦作“ 湛靖 ”。 沉着冷静。汉书·匡衡传:“湛静安舒者戒於后时,广心浩大者戒於遗忘。”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沉。”汉书·刘歆传:“ 歆 亦湛靖有谋,父子俱好古,博见彊志,过絶於人。” 颜师古 注:“湛读曰沉。” 明 张敬修 《太师张文忠公行实》:“及上在亮阴,太师( 张居正 )湛静沉默,声色不露。”
分類:沉着冷静
《漢語大詞典》:淡定
冷静,镇定。 许地山 《空山灵雨·银翎底使命》:“惟有几朵山花在我们眼前淡定地看那在溪涧里逆行的鱼儿喋着它们底残瓣。” 欧阳山 《苦斗》五二:“最后一位大姑娘,看上去正在二十左右,也轻盈淡定地站了起来。”
分類:冷静镇定
《國語辭典》:浇水(澆水)  拼音:jiāo shuǐ
以水由上往下淋。如:「这些菜苗需要每天浇水,免得枯槁了。」
《國語辭典》:理智  拼音:lǐ zhì
用理性和知识去思考、辨别,而不凭感情冲动做事。如:「当理智胜过感情时,表示你已长大了!」
《國語辭典》:急躁  拼音:jí zào
性情焦躁,缺乏耐性。《红楼梦》第七二回:「生恐旺儿仗凤姐之势,一时作成,终身为患,不免心中急躁。」
《國語辭典》:冷峻  拼音:lěng jùn
冷酷严峻。如:「隔壁张伯伯那冷峻的神情,总是令小孩子望而生畏,一看到他就赶紧避开。」
《漢語大詞典》:静钝(静鈍)
冷静持重,不露锋芒。 宋 文天祥 《与曾县尉先之书》:“但愿足下敛以静钝,守以廉朴,一如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