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高级汉语词典》:元气
元气
分类:元气
《漢語大詞典》:天真
(1).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后因以“天真”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餐和履顺,以保天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四:“ 陶潜 任天真,其性颇躭酒。” 宋 范仲淹 《依韵答提刑张太傅尝新醖》:“大言出物表,本性还天真。”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引申为单纯、朴实、幼稚。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则是这位姑娘生性豪爽,一片天真,从不会学那小家女子,遮遮掩掩,扭扭揑揑。” 续范亭 《休养不到一年身体大进喜赋》:“人人无虚伪,个个尽天真。”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现在看来,这种小市民的虚荣心,这种‘剥削别人的自尊心’的态度,实在天真得可笑。”
(3).谓事物的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 南唐 冯延巳 《忆江南》词之一:“玉人贪睡坠釵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宋 杨万里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之十五:“万顷湖光一片春,何须割破损天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
(4).天神,天仙。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得补吾洞中之职,面对天真,游行圣府,自计天下无胜此处。”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敢人世上似这天真多则假,险些儿误丹青风影落灯花。”
(5).特指道教神仙 天真皇人 。隋书·经籍志四:“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 太上老君 、 太上丈人 、 天真皇人 …… 天尊 之开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 ,改囀天音而辩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
(6).指帝王的容颜。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爰命彩绘,载模天真。”
(7).谓两眉之角。 明 陈继儒 《太平清话》卷一:“ 紫薇夫人 誥: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
(8).古代医家谓人得以维持生命的真气、元气。《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引 罗天益 曰:“人参秉中和正气,甘温大补,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絶之生气。”
《漢語大詞典》:存亡
(1).存在或灭亡;生存或死亡。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 益州 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奬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新唐书·东夷传·高丽:“ 大德 入其国,厚餉官守,悉得其纤曲。见华人流客者,为道亲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女夹道观。”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自棘寺归,闭门不与人交往。以妻弟之故,一出数日,便为兇徒聚数十人而欲杀之。一命存亡,仅丝髮许,而告之州县,漠然不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因为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 美国 用英文,并非 英国 的隶属; 瑞士 用德法文,也不被两国所瓜分。”
(2).指生者和死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尽烝尝於存亡,保髮肤以扬名者,孝人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故 殷州 刺史 刘丰 、故 济州 刺史 蔡儁 等并左右先帝,经赞皇基,或不幸早徂,或殞身王事,可遣使者就墓致祭,并抚问妻子,慰逮存亡。”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六:“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因巡检至其所,特为一言於彼守令,得稍修治其殯,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则恩及存亡耳。”
(3).指衰亡;灭亡。国语·郑语:“凡 周 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二:“当时或谓公曰:‘城旦夕且破,何空自苦乎?’公曰:‘吾誓与此贼存亡,不使诸君独死。’”
(4).引申指丧失、陷落。 唐 独孤及 《故御史中丞卢弈谥议》:“或曰:‘ 洛阳 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犇去之可也。’”
(5).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脩盟,存小国也;贡献无极,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 汉 王充 论衡·恢国:“世有死而復生之人,人必谓之神。 汉 统絶而復属, 光武 存亡,可谓优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继絶存亡,贤者之事也。 管夷吾 用,所以能继絶世存亡国焉耳。”
《漢語大詞典》:得已
(1).谓得以了结。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则望以充父母养者,无所勉从,此岂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随路民户,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债,逃窜失业,谅非得已。”
《漢語大詞典》:得计(得計)
(1).契合心意。庄子·徐无鬼:“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蚁得水则死,鱼得水则生,羊得水则病。”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鱼相忘於江湖……故曰於鱼得计。”
(2).计策得当。韩非子·说难:“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説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今虽混一,家道罄穷,何由办此奉营资费?且 扬都 污毁,无復孑遗,还被下湿,未为得计。” 唐 韩愈 《送灵师》诗:“投身岂得计,性命甘徒捐?”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3).谓计谋得以实现。《西游记》第七五回:“却説那老魔吞了 行者 ,以为得计,径回本洞。”
《漢語大詞典》:一得
(1).一点可取之处;一点长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后用以谦称自己的意见或心得。 宋 苏轼 《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金亮南侵:“臣有愚虑,请殫一得。”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愿意把‘愚者’的‘一得’贡献给诸位同学。”
(2).尽得,全得。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於天下,民无不足,无不瞻者。” 郑玄 注:“五事得则民足。” 孙希旦 集解:“一得,犹言尽得也。”
(3).得到一件或一个。汉书·鲍宣传:“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叔向 之母, 申 氏之子,非不能一得,然不能常也。”
(4).一旦得以,一旦能够。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一得把臂入林,桂巾垂枝,携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
《漢語大詞典》:无得(無得)
(1).犹无从。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得而称焉。”得,一本作“ 德 ”。参见“ 无从 ”。
(2).犹不许,不准。《商君书·垦令》:“无得为罪人请於吏而饟食之。”汉书·朱博传:“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
(3).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传:“﹝ 张敌万 ﹞向在 淮南 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於淖,无得解者, 金 人至今胆落。”
(4).无所得。吕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无赏为赏,以无得为得者也。”
《漢語大詞典》:无从(無從)
(1).不依从。《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2).指无随从之物。谓无外物以副其内诚。礼记·檀弓上:“予乡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 朱彬 训纂:“从者,以外物副其内诚之谓。有哀涕而无賻物,是涕之无从也。”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六一堂图书》诗:“黄绢两大字,一览涕无从。”
(3).找不到门径或头绪。韩非子·五蠹:“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百姓贫者,无从得盐而食矣。” 老舍 《微神》:“在外国的几年中,我无从打听她的消息。”
《漢語大詞典》:得气(得氣)
(1).谓得以逞其志气。 汉 晁错 《募民实塞疏》:“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2).谓适合节气、时令。 汉 班固 《答宾戏》:“得气者蕃滋,失时者零落。”
(3).中医学名词。即针感。指针刺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漢語大詞典》:得过(得過)
(1).犹得罪;获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 夫 有郄。”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譬如人子,得过於父母,惟有恭顺静默,引咎自责,庶几可解。”
(2).得以通过,得以度过。 唐 徐夤 《河流》诗:“ 大禹 成门嶮,为龙始得过。”
(3).指生活、工作等过得去。参见“ 得过且过 ”。
《漢語大詞典》:得过且过(得過且過)
(1).谓但能度日,即勿他求。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后谓安于现状,敷衍度日。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寒号虫:“ 五臺山 有鸟,名寒号虫……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静裡寻思,欠缺儘多,那得完全结局,为此得过且过,竟成槁木形骸。”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五章:“他对生活没有什么奢望,得过且过地熬日子。”
(2).指办事马虎。敷衍塞责。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漢語大詞典》:得以
可以;赖以。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宋 曾巩 《诸庙祈雨文》:“民之艰於稼穡,赖岁屡丰,得以足衣食而偿其力,吏亦得以无所事於勤而偷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今特来见足下,要足下念平生之好,替我当官一説,申此寃恨,追出家财,付与吾子,使此子得以存活。”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 中国 字而用 罗马 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分類:得以
《漢語大詞典》:政治
(1).政事得以治理;政事清明。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命。” 孔 传:“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周 田 皆以政治著闻,递迁大位。”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如此,则老父母之政治,与 昌黎 、 文惠 而为三矣。”
(2).政事的治理。宋书·沈攸之传:“至 荆州 ,政治如在 夏口 ,营造舟甲,常如敌至。” 明 方孝儒 《先府君行状》:“执政询以政治,乃惊曰:‘今列郡闕守长,而先生适至,朝廷之幸,吾安敢蔽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汤文正:“归自洗其堂廡曰:‘前令 郭琇 已死,今来者又一 郭琇 也。’其政治为之一变。”
(3).指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周礼·地官·遂人:“掌其政治禁令。”汉书·京房传:“ 显 告 房 与 张博 通谋,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詿误诸侯王。” 清 戴名世 《史论》:“且夫作史者,必取一代之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一一了然洞然於胸中,而后执笔操简,发凡起例,定为一书。”
(4).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地方由少数读书人与多数军官,在政治上与婚姻上两面的结合,产生了一个上层阶级。”
《漢語大詞典》:自容
谓自己得以容身。《淮南子·览冥训》:“群臣準上意而怀当,疏骨肉而自容。” 晋 郭璞 《谏留任谷宫中疏》:“则当克己修礼以弭其妖,不宜令 谷 安然自容,肄其邪变也。” 宋 真德秀 《泉州劝孝文》:“日夕惭惧,无地自容。” 清 张燮 《〈幽忧子集〉题词》:“窃谓天地大矣,无所不有,或儷景争暉,或埋烟剜骨,或百灵供其驱遣,或四大无以自容。”
《漢語大詞典》:得度
(1).合乎法度。战国策·魏策二:“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远於计。”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槃境界。《无量寿经》卷下:“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自是登坛莅事三十有八载,由我得度者万有餘人。”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太平经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寿。”
《漢語大詞典》:得了
(1).犹言算了,行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华忠 一旁看见,口里咕囔道:‘得了,我们老爷索性越交越脚高了!’” 老舍 《茶馆》第二幕:“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2).犹言好了。表示肯定。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十四章:“你爸爸的病准会好,不管你爸爸会活会死,这个病准会好,你放心得了。”
《漢語大詞典》:得脱
(1).谓得以脱身。宋书·谢晦传:“ 晦 虑不得去,甚忧惶,及发 新亭 ,顾望 石头城 ,喜曰:‘今得脱矣!’”
(2).佛教语。谓得以脱去生死之苦。《未曾有因缘经》卷下:“偿因缘毕,自当得脱。”正法念处经·地狱品十:“若恶业尽,无气烂坏於彼地狱,尔乃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