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7,分3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三尺
三章
天网
轻典
金科
法理
法网
定律
三尺法
律法
科律
义法
李法
三尺律
三章法
《國語辭典》:三尺  拼音:sān chǐ
1.三尺法的简称。参见「三尺法」条。《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剑的简称。参见「三尺剑」条。《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芜记》第六出:「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与神愁。」
《漢語大詞典》:三尺童子
谓小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亦作“ 三尺童蒙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 汉 室復兴, 曹氏 即灭矣。”
分類:小儿
《漢語大詞典》:三章
(1).三条法律。 汉高祖 刘邦 率兵进入 咸阳 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明 王象春 《书项王庙壁》诗:“三章既沛 秦川 雨,入关又纵 阿房 炬。” 清 蒋业晋 《徙兵行》:“重臣遥遥仗节鉞,抚循备至逾三章。”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南史·袁昂传:“莫严五辟於明君之朝,峻三章於圣主之日。”
《國語辭典》:天网(天網)  拼音:tiān wǎng
1.自然的制裁。即天罚、天惩。《老子》第七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王法、国法。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
《漢語大詞典》:轻典(輕典)
指条文简约、处罚从宽的法律。周礼·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孙诒让 正义:“此言国既新定,其民素未习於教令,不可骤相督禁,故用轻法,以使之渐化也。”北史·苏威传:“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帝悉从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狱:“而 张国维 终於论戍,一时以为纵,或谓 张 弁有大力结强援,得丽轻典云。”
《國語辭典》:金科  拼音:jīn kē
1.原指法律条文,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多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法令、律例,如金科玉律。《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威承景历,肃御金科。」《旧唐书。卷三○。音乐志三》:「化光玉镜,讼息金科。」
2.比喻为良好的典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唐。陈子良 平城县正陈子干诔:「爰参选部,乃任平城,金科是执,玉律逾明。」
分類:法律法令
《國語辭典》:法理  拼音:fǎ lǐ
1.法律与情理。《书经。吕刑》「惟察惟法,其审克之」句下汉。孔安国。传:「惟当清察罪人之辞,附以法理,其当详审能之。」《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义、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种原理或原则等。《东观汉记。卷一一。张禹传》:「明帝以其明达法理,有张释之风,超迁非次,拜廷尉。」
3.条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论衡。骨相》:「非徒富贵贫贱有骨体也,而操行清浊亦有法理。」
4.佛教所阐述的道理。《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有外国沙门名提婆,妙解法理,为珣兄弟讲毗昙经。」
《國語辭典》:法网(法網)  拼音:fǎ wǎng
法律的严密,如罗网一般,犯罪的人无法逃脱。如:「法网恢恢」。
《國語辭典》:定律  拼音:dìng lǜ
1.一定的规则。宋。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诗:「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
2.制定法则。《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
3.在一定的条件下,说明现象的程序或关系,数学中有时用公式来表示。
《國語辭典》:三尺法  拼音:sān chǐ fǎ
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杜周》:「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明史。卷一九三。列传。翟銮》:「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简称为「三尺」。
《國語辭典》:律法  拼音:lǜ fǎ
法律。
《漢語大詞典》:科律
(1).法令;法律。南史·薛安都传:“卿为朝廷勋臣,云何放恣,輒於都邑杀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无辞相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
(2).指音韵格律。 刘师培 文说·和声:“推之 沉 宋 之诗,音中羣雅; 温 李 之文,势若转圜。或拗韵以协声,或激昂以竞响。然调有缓急,音有抗堕,科律所设,不可诬也。”
《漢語大詞典》:义法(義法)
(1).旧指合乎某种道义标准的法律。荀子·王霸:“所以为布陈於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若先王( 燕昭王 )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 齐 ,收八百年之积,及其弃羣臣之日,餘令詔后嗣之义法。执政任事,循法令,顺庶孽,施及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2).义理法则。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孔子 ﹞论史记旧闻,兴于 鲁 而次春秋,上记 隐 ,下至 哀 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浹。”
(3). 桐城 派古文家亦以称著文应遵循的准则。 清 方苞 《书〈货殖传〉后》:“春秋制义法,自 太史公 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墨守 桐城 文派者,亦囿於义法,未能神明变化。”
《漢語大詞典》:李法
(1).上古关于征伐刑戮之事的书。李,通“ 理 ”。汉书·胡建传:“《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谓姦人,姦人者杀。’” 颜师古 注:“李者,法官之号也。总主征伐刑戮之事也,故称其书曰《李法》。”
(2).泛指法律。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申李法,定约束,其事固专为致用,非执权者,又莫能行也。”
《漢語大詞典》:三尺律
谓法律。《汉书·朱博传》:“如太守 汉 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 清 钱谦益 《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夫三尺律,人主所与治天下也。”亦作“ 三尺令 ”。 唐 李颀 《送马录事赴永嘉》诗:“手持三尺令,决遣如流泉。”参见“ 三尺 ”。
分類:法律
《國語辭典》:三尺  拼音:sān chǐ
1.三尺法的简称。参见「三尺法」条。《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剑的简称。参见「三尺剑」条。《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芜记》第六出:「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与神愁。」
《漢語大詞典》:三章法
泛指法律。 明 许自昌《水浒记·遣讯》:“速移文都城预约三章法,期上寿得荣夸。”《天雨花》第五回:“堪怜已犯三章法,官牌火票要登门。”参见“ 三章 ”。
分類:法律
《漢語大詞典》:三章
(1).三条法律。 汉高祖 刘邦 率兵进入 咸阳 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明 王象春 《书项王庙壁》诗:“三章既沛 秦川 雨,入关又纵 阿房 炬。” 清 蒋业晋 《徙兵行》:“重臣遥遥仗节鉞,抚循备至逾三章。”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南史·袁昂传:“莫严五辟於明君之朝,峻三章於圣主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