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古韵(古韻)  拼音:gǔ yùn
1.周、秦及两汉文字所用的韵,称为「古韵」。《清史稿。卷四八一。儒林列传二。顾炎武》:「言古韵者,自明陈第,虽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
2.古典的风韵意趣。唐。杜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诗:「笔落青山飘古韵,帐开红旆照高秋。」
《国语辞典》:一声(一声)  拼音:yī shēng
1.一个响音。《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寨内一声鼓响,马军步军,如潮似浪,拥将出来。」《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下,姚老夫子便和颜悦色的走到巡捕跟前,尊了一声巡捕先生。」
2.国音声调,四声分类的第一类。相当于阴平的音韵。
《國語辭典》:古音  拼音:gǔ yīn
古代的字音。多指先秦之音,以《诗经》为主,其他如《楚辞》、先秦诸子中的韵语,皆为研究古音的资料。
《漢語大詞典》:审音(審音)
(1).辨别音调。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 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2).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3).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漢語大詞典》:韵流(韻流)
(1).音韵流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安仁 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2).指诗人骚客。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
《漢語大詞典》:韵格(韻格)
(1).气韵风格。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 明 袁宏道 《村居杂题》诗之一:“老松饶韵格,屋底近千株。”
(2).指音韵格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六:“君看韵格工腴甚,莫作寒巖槁木僧。”
《漢語大詞典》:科律
(1).法令;法律。南史·薛安都传:“卿为朝廷勋臣,云何放恣,輒於都邑杀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无辞相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
(2).指音韵格律。 刘师培 文说·和声:“推之 沉 宋 之诗,音中羣雅; 温 李 之文,势若转圜。或拗韵以协声,或激昂以竞响。然调有缓急,音有抗堕,科律所设,不可诬也。”
《國語辭典》:律赋(律賦)  拼音:lǜ fù
一种赋体。以声律和谐、对偶工整为特色,起于六朝。
《國語辭典》:声口(聲口)  拼音:shēng kǒu
口气、语气。《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婆婆泪下,这妇人声口不好,不知又为甚的?」《金瓶梅》第一六回:「我闻得人说,他家房族中花大,是个刁徒泼皮的人。倘或一时有些声口,倒没的惹虱子头上挠。」
《漢語大詞典》:北韵(北韻)
北方的音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词曲韵书,止靠中原音韵一种,此係北韵,非南韵也。”
分類:北方音韵
《漢語大詞典》:枪洋(鎗洋)
金石声。借指文章音韵和谐响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 齐燾 工 东京 六朝 之文,其《玉芝堂集》渊懿鎗洋,鲸鏗春丽。”
《漢語大詞典》:幺弦孤韵(幺絃孤韻)
亦作“么絃孤韵”。 谓小曲的音韵,与具备各种乐曲乐器的大乐相对。 唐 刘禹锡 《澈上人文集纪》:“世之言诗僧多出 江 左, 灵一 导其源, 护国 袭之; 清江 扬其波, 法振 沿之。如么絃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国语辞典》:神籁自韵(神籁自韵)  拼音:shén lài zì yùn
天然的声响,自然组成美妙的音韵。汉。桓驎〈西王母传〉:「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国语辞典》:掷地之材(掷地之材)  拼音:zhí dì zhī cái
能作出文采华美、音韵铿锵的文章的人才。参见「掷地作金石声」条。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国语辞典》:阴阳对转(阴阳对转)  拼音:yīn yáng duì zhuǎn
声韵学术语。阴是指不收鼻音韵尾的阴声韵,阳是指收鼻音韵尾的阳声韵。阴阳对转用来解释汉语语音中,阴声、阳声在形声字声子与声母关系或方言对比上可以互通的现象。简称为「对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