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一声(一声)  拼音:yī shēng
1.一个响音。《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寨内一声鼓响,马军步军,如潮似浪,拥将出来。」《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下,姚老夫子便和颜悦色的走到巡捕跟前,尊了一声巡捕先生。」
2.国音声调,四声分类的第一类。相当于阴平的音韵。
《國語辭典》:英英  拼音:yīng yīng
1.俊美、气概不凡。《南史。卷四八。陆慧晓传》:「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
2.白云舒卷的样子。《诗经。小雅。白华》:「英英白华,露彼菅茅。」南朝宋。谢庄〈怀园引〉:「朱光蔼蔼云英英,新禽喈喈又晨鸣。」
3.音乐和谐美盛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國語辭典》:梵音  拼音:fàn yīn
1.诵唱佛经的声音。唐。王勃 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2.大梵天王所出的五种清净之音。
《國語辭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漢語大詞典》:清徽
(1).犹清操。晋书·宗室传论:“﹝ 安平 ﹞清徽至范,为 晋 宗英。” 唐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 靖节 昔高尚,令孙嗣清徽。”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深源 之清徽雅量,固自为众议所归,而 桓温 尤忌之。”
(2).清美的音声;高雅的谈吐。 晋 潘尼 《答杨士安》诗:“俊德貽妙诗,敷藻发清徽。”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愿名思友操,播之清徽琴。” 清 黄景仁 《咏怀》:“好风入怀抱,可以发清徽。”
《國語辭典》:阳平(陽平)  拼音:yáng píng
1.国音声调的第二声。声音读法由抑而扬,抑暂扬久者为阳平,如阳、前、梅、兰等字。
2.郡名。三国魏时设立,约今河北省大名县,隋代时废置。
《國語辭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國語辭典》:六欲  拼音:liù yù
佛家指凡夫的六种情欲。《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九:「六欲者:一者色欲;二形貌欲;三威仪恣态欲;四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六人相欲。此六欲能生六种著。」
《漢語大詞典》:声曲(聲曲)
音声曲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晋 杜预 注:“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隋书·儒林传·何妥》:“谨具録三调、四儛曲名,又製歌辞如别。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后。”
分類:音声
《漢語大詞典》:声节(聲節)
(1).音声节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然 杜夔 调律,音奏舒雅; 荀勖 改悬,声节哀急。”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声节哀有餘,夫何激衰懦。”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叮泠有声,清圆而浏亮,那声节是:‘叮嚓叮嚓,叮叮嚓,嚓嚓叮叮嚓。’”
(2).声势气概。《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清河 崔琰 :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
《漢語大詞典》:音影
音声与姿影。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神乖意失,音影何地!” 唐 王建 《别鹤曲》:“万里虽然音影隔,两心终是死生同。”
分類:音声
《漢語大詞典》:托音
寄托音信。 三国 魏 曹植 《愍志赋》:“窃托音於往昔,迄来春之不从。思同游而无路,情壅塞而靡通。”
分類:寄托音信
《漢語大詞典》:翕绎(翕繹)
谓音声和谐相续。语本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明 刘基 《为韩克铭题画石鼎联句图》:“笙鏞琴瑟箎与壎,五音翕绎珠泻盆。”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将事之日,礼物咸备,笙鼓翕绎,降升有容。”
《漢語大詞典》:调符(調符)
用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漢語大詞典》:合欢铃(合歡鈴)
古代婚礼中所用的铃。取其音声和谐以象征夫妇和睦。参阅通典·礼十八引 汉 郑众 《婚礼谒文赞》
《漢語大詞典》:脩营(脩營)
(1).音声清亮和谐。《淮南子·修务训》:“山桐之琴,涧梓之腹,虽鸣廉脩营唐牙,莫之鼓也。” 高诱 注:“修营,音清凉,声和调。”《淮南子·修务训》:“乘马者期於千里而不期於驊騮緑耳,鼓琴者期於鸣廉脩营而不期於滥脇号鐘。”
(2).修建,营建。 宋 曾巩 《百花堤》:“我为发其枉,脩营极幽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