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辞气(辭氣)  拼音:cí qì
言辞语气。《论语。泰伯》:「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三国演义》第五回:「众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
《國語辭典》:口角  拼音:kǒu jiǎo
1.嘴、嘴边。唐。韩愈〈苦寒〉诗:「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钳。」
2.说话的技巧。《红楼梦》第一六回:「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3.说话时的惯用语。《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四回:「这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记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
《國語辭典》:口吻  拼音:kǒu wěn
1.口。《文选。成公绥。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也称为「口气」。
3.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说话,分明是京都口吻。」也称为「口气」、「口音」。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觜吻
(1).某些动物(如鱼、狗等)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尧臣 《拟韩吏部射训狐》诗:“凭凶自异立屋角,潜事觜吻欲我惊。”
(2).言辞;口气。《南齐书·刘休传》:“里失乡党之和,朝絶比肩之顾,覆背腾其喉脣,武人厉其觜吻。” 宋 沈辽 《和宋平叔莫子谣》:“诸公所赋虽甚美,盛道觜吻良见欺。”
《國語辭典》:声口(聲口)  拼音:shēng kǒu
口气、语气。《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婆婆泪下,这妇人声口不好,不知又为甚的?」《金瓶梅》第一六回:「我闻得人说,他家房族中花大,是个刁徒泼皮的人。倘或一时有些声口,倒没的惹虱子头上挠。」
《漢語大詞典》:神儿(神兒)
神情;口气。 朱自清 《你我》:“亲近的及不在旁边的人才用‘他’字;但这个字可带有指点的神儿,仿佛说到的就在眼前一样。” 闻一多 《飞毛腿》诗:“还吹他妈什么箫,你瞧那副神儿。”
分類:神情口气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國語辭典》:嘴头(嘴頭)  拼音:zuǐ tóu
嘴,口齿。《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你少嘴头刻薄,这回输断你的脊梁筋。」
分類:口气
《漢語大詞典》:话口(話口)
方言。口气;口风。 梁斌 《红旗谱》十三:“听旅长的话口儿,不久我就要下连当连长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二段:“ 姚长庚 素来心细,从话口里,已经明白几分。”
《国语辞典》:话口儿(话口儿)  拼音:huà kǒu ér
口气。如:「他年纪轻轻的却有老气横秋的话口儿。」
分类:口气
《国语辞典》:转风(转风)  拼音:zhuǎn fēng
改变口气与态度。《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这雌儿想是尝著甜头,熬不过,转了风也!」
分类:口气态度
《漢語大詞典》:口谈(口談)
亦作“ 口谭 ”。
(1).口头谈论;口头谈说。庄子·天下:“然 惠施 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人不谓之满,世则不得见口谈之实语。” 何其芳 《画梦录·梦后》:“从前有人隔壁听姑妇二人围棋,精绝,次晨叩之,乃口谭而已。”
(2).口气,语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李氏 与 大郊 面质,句句是 杨化 口谈,咬定 大郊 谋死真情。”
(3).方言。口头禅。引申为骗人的话。《海上花列传》第十四回:“‘倌人开宝’是俚哚堂子里口谈啘,陆里有真个嗄!”
《國語辭典》:松气(鬆氣)  拼音:sōng qì
松懈不使劲。如:「坐摩天轮,从头到尾紧绷神经,不得松气。」
《漢語大詞典》:转篷(轉篷)
转变船帆的方向。喻转变口气、态度等。 茅盾 《子夜》九:“ 李玉亭 也笑了,同时就猛然省悟到自己的态度已经超过了第三者应有,非得赶快转篷不行。”
《國語辭典》:辟咡  拼音:pì èr
倾头交谈,不使口气及人,表示尊敬。《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