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藏
(1).内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人嗜粥,故中藏实。”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懽愉惨戚,隐跃欲传。”《歧路灯》第十一回:“﹝ 侯冠玉 ﹞説了一会话,大约语言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3).喻诗文内容。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
(4).中藏府的省称。
《漢語大詞典》:里藏(裏藏)
即内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公孙 之养气曰,里藏泰实则气不通,泰虚则气不足。” 凌曙 注:“里藏,谓藏府也。”参见“ 内臟 ”。
《漢語大詞典》:内脏(内臟)
人或动物的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内脏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艾青 《光的赞歌》:“X光,照见了动物的内脏;激光,刺穿了优质钢板。”
《漢語大詞典》:内藏
(1).内库。多指宫内的仓库。汉书·蒯通传:“鋭气挫于嶮塞,粮食尽于内藏,百姓罢极,无所归命。”南史·萧藻传:“初, 邓元起 之在 蜀 也,崇于聚敛,财货山积。金玉珍帛为一室,名为内藏;綺縠锦罽为一室,号曰外府。”元史·世祖纪九:“禁中出纳分三库:御用宝玉、远方珍异隶内藏。”
(2).内脏。藏,脏。灵枢经·本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以心如丸卵,为体内藏。”参见“ 内臟 ”。
《漢語大詞典》:内脏(内臟)
人或动物的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内脏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艾青 《光的赞歌》:“X光,照见了动物的内脏;激光,刺穿了优质钢板。”
《漢語大詞典》:腑肺
泛指内脏。亦比喻内心。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 宋 盛时,贤相得以尽力者,皆以动得面对故,夫面对便,则畏忌消而情谊洽,此腑肺所以得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妾思和尚必是菩萨化身。清水一洒,若更腑肺。”
分類:内脏内心
《漢語大詞典》:九藏
(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贾公彦 疏:“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肝、脾、肾,并气之所藏,故得正藏之称。又有胃、旁胱、大肠、小肠者,此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为九藏也。”
(2).泛指内脏。 唐 独孤及 《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王冰 注:“形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形分为藏,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神藏於内,故以名焉。”
《漢語大詞典》:血脏(血臟)
内脏。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二折:“你卖肉为生,烂头巾厨子出身。我曾问你买了副血臟喫来。”
分類:内脏
《漢語大詞典》:肺腑
(1).肺部。泛指人体的内脏。犹言心头、胸口、肚子里。《山经》《相冢书》:“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宋 王安石 《一日不再饭》诗:“筋骸徽纆束,肺腑鼎鐺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久而寒沁肺腑,如卧层冰积雪中,苦不可忍。”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再过些时,这里一定是满山茉莉花香,香风阵阵,沁入肺腑。”
(2).同“ 肺附 ”。比喻帝王的宗室近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上初即位,富於春秋, 蚡 ( 田蚡 )以肺腑为京师相。” 司马贞 索隐:“腑音府,肺音废,言如肝肺之相附。又云:杮,木札;附,木皮也。”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刘豫州 ,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吾託肺腑,死国难固其所,若则走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其实 满清 统治者的肺腑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便被贿赂熏染得秽浊不堪。”
(3).比喻极亲近的人。南齐书·谢朓传:“ 遥光 又遣亲人 刘渢 密致意於 朓 ,欲以为肺腑。” 明 李贽 《答陆思山书》:“此老胸中甚有奇抱,然亦不见有半箇奇伟卓絶之士在其肺腑之间,则亦比今之食禄者聪明忠信,可敬而已。”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兄妹肺腑,岂忍膜置,不一规诫乎?”
(4).比喻内心。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覊。” 宋 苏轼 《读孟郊诗》诗之二:“诗从肺腑出,出輒愁肺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逆旅孤臣,过蒙优宠,啣报之诚,结於肺腑。” 巴金 《随想录·再谈〈望乡〉》:“她们分手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留恋,那样出自肺腑的哀哭,多么令人感动!”
《漢語大詞典》:下水
(1).牲畜的内脏。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中间又架着一盘,便是那十二件里片下来的攒盘,连头蹄下水都有。” 王愿坚 《标准》:“他想起了被自己丢在小河边上的那张牛皮和一副牛下水。”
(2).指坏人的心肠。 骆宾基 《马小贵和牛连长》:“那个家伙不是好下水,他一定威胁他什么!”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这坏种肚里装这么副坏下水!?”
(1).放水。战国策·东周策:“ 东周 欲为稻, 西周 不下水, 东周 患之。”
(2).自上流而下。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诗:“济江元自濶,下水不劳牵。”《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一路都是下水,又快又稳。” 陈毅 《冬夜杂咏·三峡》:“下水知天险,上水反潮流。”
(3).走下坡路;不景气。 茅盾 《微波》:“但是他知道内地的商铺一年一年做的是‘下水生意’。”
(4).比喻入伙做坏事。《官场现形记》第七回:“兄弟不是一定要拉 子翁 下水;但是 上海 的生意,十成当中,倒有九成出在堂子里。”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谁敢保险 日本 人不也强迫他去下水呢?”
《漢語大詞典》:中怀(中懷)
(1).内心。 汉 苏武 《别诗》之二:“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清 刘大魁《赠资政大夫吴府君墓表》:“其为人中怀坦直,好善,喜施与。”
(2).犹五中。指内脏。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长姊奄逝,中怀殞裂。”
分類:内心内脏
《漢語大詞典》:一副
亦作“一付”。
(1).表数量。用于成对或成套的器物。《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上》:“詔 李克用 进爵为 晋 王,赐衣甲马鎧弓箭各一副。”《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恁般一块玉,如何将来只做得一副劝盃!”儒林外史第二回:“ 申祥甫 拿出一副蓝布被褥。” 张天翼 《春风》:“还有是 丁老师 那付兴高采烈的嗓音,好象他刚刚和出一付清一色。”
(2).表数量。用于人或动物的躯体、内脏。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十载攻书,半生埋没,学干禄,误杀我者也之乎,打熬成这一付穷皮骨。”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肺。”《花月痕》第二九回:“花朝拥,月夜偎,嚐尽温柔滋味……两人合一副肠和胃。”
(3).表数量。用于容貌、面部表情、姿势。儒林外史第二回:“正説着,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 张天翼 《春风》:“有时候他得插句把嘴,一面在脸上做出一付逗人笑的样子--告诉别人他是在说俏皮话。” 叶曙明 《卖假药的老头》:“ 陶平 好不容易止住笑声,揎拳捋袖,摆出一副老住家的架势。”
(4).表数量。用于言语、文章。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大历 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 唐 分明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是一副言语。”《陆象山语录》卷下:“寧是纵情肆欲之人,犹容易与他説话,最是学一副乱説底,没奈他何。”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其书目内容及形式,一副 徐志摩 式也。”
(5).表数量。用于手段、本领。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正是 安老爷 笑吟吟不动声声,一副作英雄的手段。”如:一副本领。
《漢語大詞典》:骨头(骨頭)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长骨、短骨、扁骨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纔想着前日喫的光景,果然是大家生啖,不见骨头吐出来,方信其言是真。” 沈从文 《屠桌边》:“面馆老板 金老满 是从 志成 处曾得到过许多熬汤的骨头。”
(2).指人的筋骨。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银子重,抬不动;未上肩,骨头痛。我们抬鞘的到了,请起身罢!”
(3).指骨相;品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当时之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之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4).指骨气;品格。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世间有骨头人甚少,有识见人尤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认为他有见识,有胆量,有骨头,有真学问。”
(5).指出身、身份。《元典章·户部四·乐人婚》:“是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
(6).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事物或人。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前几年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就像有的同志所说的,光注意‘骨头’,不大注意‘肉’,厂房、机器设备等搞起来了,而市政建设和服务性的设施没有相应地搞起来,将来问题很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经过酝酿,有了组织,有了骨头,有了准备和布置,穷哥们都不害怕了。”
(7).比喻话里暗含着的不满、讽刺等的意思。 叶圣陶 《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 项庄 舞剑,其意常在 沛公 。”
《漢語大詞典》:事家
指供食用的动物内脏。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四折:“少不得将你心肝百叶做七事家分开。”参见“ 事件 ”。
《漢語大詞典》:事件
(1).事情。 宋 范仲淹 《论复并县札子》:“若转运使等定夺不当,亦乞朝廷駮下不当事件,特行堪问。”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 寧 荣 两处事件。”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要证明 中国 人的不正经,倒在自以为正经地禁止男女同学,禁止模特儿这些事件上。”
(2).事项。 宋 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
(3).指文案。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各处办事打来事件,皆到内署,先见厂公心腹内官,发司房删润奏之。”红楼梦第一○四回:“忽有家人传报説:‘内廷传旨,交看事件。’ 雨村 疾忙上轿进内。”
(4).指案件。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乌明阿 ﹞才由水路走出一程,又奉到廷寄命他到 南河 查办事件。”
(5).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 毛泽东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四月一日发生于 南京 的惨案,不是什么偶然的事件。”如:九一八事件。
(6).鸟兽类的内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 川 饭店,则有插肉麵……杂煎事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 御街 铺店,闻鐘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
(7).指人体的部分。《水浒传》第四六回:“ 杨雄 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栓在包裹里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想肉:“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或乘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刲作事件而淹之。”
(8).指器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这里大郎与 文姬 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明 沈榜 《宛署杂记·乡试》:“铜事件七福。”《何典》第四回:“到得好日,凡属喜事喜日应用的事件,尽皆千端百正。”
《漢語大詞典》:杂碎(雜碎)
(1).杂乱零碎。后汉书·仲长统传:“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其家书画数百轴,取其毫末杂碎者以册编之,谓之《石氏画苑》。” 丁玲 《母亲》一:“说靠人,就只这一个老妈妈可靠,可是只能把杂碎事交把她。”
(2).指杂碎之事物。宋书·礼志三:“﹝ 裴頠 ﹞以为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制,理据未分,直可为殿,以崇严祀。其餘杂碎,一皆除之。”
(3).细碎不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又有仓胥积恶,指称米色杂碎,掯勒不收。”
(4).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等的内脏。也称“杂件”。《西游记》第七五回:“ 老孙 保 唐僧 取经,从 广里 过,带了个折叠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将你这里边的肝、肠、肚、肺,细细儿受用。”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小东门街多食肆,有熟羊肉店……先以羊杂碎饲客,谓之小吃,然后进羊肉羹饭。”
(5).用作詈词。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你瞧,那老地主、恶霸、国民党、帝国主义烂杂碎,对咱多不满意!”
《漢語大詞典》:枨枨(棖棖)
(1).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南史·梁纪上·武帝:“夏六月,都下讹言有棖棖,取人肝肺及血,以飴天狗。”旧唐书·太宗纪下:“秋七月庚辰,京城讹言云:‘上遣棖棖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递相惊悚。”新唐书·五行志二:“ 贞观 十七年七月,民讹言官遣棖棖杀人,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
(2).象声词。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唐 王睿 《祠渔山神女歌》之二:“棖棖山响答琵琶,酒溼青莎肉饲鸦。” 清 陈维嵩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词:“几缕椒鷄閒説饼,半甖花露静焚香。弦索夜棖棖。” 清 黄景仁 《献县汪丞坐中观技》诗:“下有一髯挝画鼓,棖棖节应竿头舞。”
《漢語大詞典》:间隙
指两个类似事物之间的空间或时间的距离
为防止封膜时一些易碎的表面相接触而将铸模或铸芯的一部分弄成斜角时留出的空隙
取对零件非工作面之间存油用的空隙
引擎中一个行程結束时活塞与汽缸盖之间的距离
各种无脊椎动物的肌肉与内脏 之间的一种空隙,血液通过此间隙而回流至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