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独立(獨立)  拼音:dú lì
1.独自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2.孤立无所依靠。文选。李密〈陈情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3.特立、超群。《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4.不倚靠他人而能自立。《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國語辭典》:清净(清淨)  拼音:qīng jìng
1.清静不纷扰。《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红楼梦》第十回:「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
2.清纯乾净。《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古来有生人投于中,不可作油,此水顿清净。」《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况且清净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
3.佛教用语。指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净。」唐。张谓〈送僧〉诗:「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
《國語辭典》:自由  拼音:zì yóu
1.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适间听谏议表章,数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举一动,天子不得自由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是父母在,不敢自由。」
2.指在《宪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国家或他人干涉的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
《國語辭典》:天真  拼音:tiān zhēn
1.心地纯真,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唐。杜甫〈寄李白〉诗:「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2.头脑简单,容易受假象迷惑而上当。如:「你的想法太天真了!这事不能单从一方面来想。」
《國語辭典》:烂漫(爛漫)  拼音:làn màn
1.散乱、消散。《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烂漫远迁。」也作「澜漫」。
2.光彩分布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藐以迭逖。」也作「烂熳」、「烂缦」。
3.坦白光明、性情率真。如:「天真烂漫」。
《國語辭典》:季子  拼音:jì zǐ
1.年龄最小的儿子。
2.次子。《类书训纂。卷四。子》:「次息、季子、亚子、并次子之称。」
3.春秋吴人季札。参见「季札」条。
4.战国时人苏秦的字。参见「苏秦」条。后多借指曾经不得志而后发达者。唐。高适〈别王彻〉诗:「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國語辭典》:孤臣  拼音:gū chén
被国君遗弃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缪公于宫室。」
《國語辭典》:孤臣孽子  拼音:gū chén niè zǐ
被疏远、孤立的臣子与失宠的庶子。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也作「孽子孤臣」。
《國語辭典》:自如  拼音:zì rú
1.如常不变,保持常态。《史记。卷一○三。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会暮,吏士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2.自在,不受拘束。《红楼梦》第六二回:「倒是让妈在厅上歪著自如些。有爱吃的送些过去,倒自在了。」
3.流畅顺利,不受阻碍。如:「操作自如」、「运用自如」。
《國語辭典》:忘情  拼音:wàng qíng
1.淡漠不动情。《晋书。卷四三。王戎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纵情,感情失去节制。《红楼梦》第二六回:「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文明小史》第三○回:「两下谈得甚是忘情,黄詹事忘了情,把自己在京当穷翰林怎样为难,一五一十告知伯集。」
《國語辭典》:保全  拼音:bǎo quán
1.保持完好如初。《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
2.保护成全。《儒林外史》第五回:「蒙大老爷保全,真乃天地父母之恩,此后知过必改。」
《國語辭典》:疏狂  拼音:shū kuáng
狂放不羁的样子。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疏狂属年少,閒散为官卑。」《三国演义》第六九回:「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容貌粗丑,好酒疏狂。」
《國語辭典》:洒落(灑落)  拼音:sǎ luò
1.神态自然大方,不受拘束的样子。《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洎风仪洒落,文采清丽,博览道释书。」《水浒传》第一五回:「阮氏三兄弟见晁盖人物轩昂,言语洒落。」
2.言辞任意挥洒。《红楼梦》第六五回:「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乐。」
3.脱落、掉落。唐。王勃〈山亭兴序〉:「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
《國語辭典》:放浪  拼音:fàng làng
行为不加检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明日一夥道士,轻衫短帽,装束做少年子弟,登舟放浪。」也作「放荡」。
《漢語大詞典》:颠狂(顛狂)
(1).精神病名。也指精神病人的狂乱表现。《黄帝甲乙经·十二经脉络脉支别下》:“其病气逆,则喉痺瘁瘖,实则颠狂,虚则足不收脛枯。”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后汉 明帝 杨后 ,花面美色,有颠狂病,发则杀人。唯内傅 孟召 为文哀怨,后每读之,颠狂輒醒。” 清 袁枚 新齐谐·沈姓妻:“安未半刻,又作哭声曰:‘汝擒我孙去,我在此亦能索汝命。’言毕颠狂如故。”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极度的紧张中,他几乎像颠狂了一般。”
(2).举止狂乱貌。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大平诏书》:“他若自驱陷阱者,鍊食洋烟最颠狂。” 康濯 《东方红》第七章五:“放水的日子, 孟虎堂 简直颠狂疯傻得戳开两个大巴掌,把 李炳臣 左右死死扠住,喷着唾沫,直对他嘶声喜嚷。”
(3).形容放浪不受约束。 唐 姚合 《寄王度》诗:“顦顇 王居士 ,颠狂不称时。” 宋 刘过 《忆鄂渚》诗:“空餘 黄鹤 旧题诗,醉笔颠狂惊 李白 。” 明 高启 《谢庐山宋隐君寄惠所制墨》诗:“但学颠狂如 醉旭 ,头髮可濡秋未秃。”
(4).激烈动荡貌。 唐 张鷟 游仙窟:“当时腹里颠狂,心中沸乱。”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一折:“恰便似颠狂飞柳絮,我则见纷纷的剪鹅毛。”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阵大风不知坏了多少船隻,直颠狂到日落时方息。”
《國語辭典》:倜傥(倜儻)  拼音:tì tǎng
1.卓异、特别。《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文选。王逸。鲁灵光殿赋》:「迢峣倜傥,丰丽博敞,洞轸轕乎,其无垠也。」
2.卓越豪迈,洒脱不受约束的样子。《三国志。卷二一。魏书。阮籍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本是儒家子弟,生来心性倜傥佻㒓,顽耍戏浪,不拘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