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真  拼音:tiān zhēn
1.心地纯真,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唐。杜甫〈寄李白〉诗:「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2.头脑简单,容易受假象迷惑而上当。如:「你的想法太天真了!这事不能单从一方面来想。」
《漢語大詞典》:包纳(包納)
(1).包含容纳。 唐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接受。金史·外国传上·西夏:“所进帐本非珍异,使人亦已到边,若不蒙包纳,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
(3).谓承担代缴。《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逃户差税,已尝戒飭,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明史·宣宗纪:“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國語辭典》:回赠(回贈)  拼音:huí zèng
回报他人所给予的帮助或赠与。如:「对于他全心全力的付出,公司决定回赠他一笔丰厚的奖金,以作为报偿。」
《漢語大詞典》:受币(受幣)
(1).接受礼物。币,缯帛。古时以束帛用于丧祭或为赠送宾客的礼物。周礼·天官·小宰:“凡賔客賛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币之事,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周书·萧撝传:“ 梁武帝 以 撝 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受币于宾舘。”
(2).接受聘礼。指女子订婚。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又数月亦受币,亟议嫁遣。”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但男女非行媒不知名,非受币不交亲。”
《國語辭典》:还礼(還禮)  拼音:huán lǐ
1.回答人家的敬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师已咒过了,而今该贫道还礼。」《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见人朝他作揖,连忙探去眼镜,还礼不迭。」
2.还赠他人礼物。如:「上次他来探望我们,送了一箱水果,我们也应该还礼吧!」
《漢語大詞典》:收礼
收受礼物。例如:拒不收礼。
《國語辭典》:赏收(賞收)  拼音:shǎng shōu
请别人接受馈赠的敬语。《文明小史》第一一回:「敝上有过话,说是送来的礼物,倘若洋大人不赏收,不准小的回去。」
《漢語大詞典》:收璧
收受礼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如有礼,註明收璧。”
《国语辞典》:领谢(领谢)  拼音:lǐng xiè
受礼致谢。《红楼梦》第一一回:「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老残游记》第四回:「老残一面叫茶房来给了挑盒子的四百钱,一面写了个领谢帖子,送那人出去。」
分类:受礼致谢
《國語辭典》:注目礼(注目禮)  拼音:zhù mù lǐ
一种军礼。下级见上级时,立正后以目注视对方之目,受礼者亦以目还视,称为「注目礼」。
《国语辞典》:泛驾之马(泛驾之马)  拼音:fàn jià zhī mǎ
不受驾驭的马。比喻有才能而不受礼节法制约束的人物。《汉书。卷六。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国语辞典》:礼无不答(礼无不答)  拼音:lǐ wú bù dá
语出《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指一方行礼,另一方必应回礼。《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樊英传》:「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亦指不无故受礼,必有所回报。《礼记。燕义》:「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
《国语辞典》:老不拘礼(老不拘礼)  拼音:lǎo bù jū lǐ
年长者不必受礼节形式所限制。《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云:『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国语辞典》:脱帽露顶(脱帽露顶)  拼音:tuō mào lù dǐng
脱帽露出头顶。比喻行为豪放,不受礼教约束。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玉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国语辞典》:踰闲荡检(踰闲荡检)  拼音:yú xián dàng jiǎn
行为放荡,不受礼法的约束。也作「荡检踰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