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瑕秽(瑕穢)
(1).玉的斑痕,杂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玉至清而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之于外,故君子不隐其短。”法苑珠林卷五六:“﹝圣王﹞还 清旦殿 上坐,自然神珠忽现在前,质色清彻,无有瑕秽。”
(2).比喻事物的缺点;人的过失或恶行。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通人造书,文无瑕秽。”后汉书·霍谞传:“﹝ 宋光 ﹞位极州郡,日望徵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夫赦令国之大恩,所以荡涤瑕秽,纳於自新之地。”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将尽扫政治上、社会上之恶毒瑕秽,而后复纳之约宪之治。”
《漢語大詞典》:隐恶(隱惡)
(1).隐瞒恶事。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故民不得有遗善,亦不得有隐恶。” 宋 秦观 《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为实録,此叙事之文,如 司马迁 、 班固 之作是也。” 宋 王得臣 《〈麈史〉序》:“盖取出夫实録,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而已。”参见“ 隐恶扬善 ”。
(2).指鲜为人知的恶行。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张锄柄 ﹞时言人隐恶,能道未来祸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惟 丘生 者,是邑名士,而素有隐恶, 彭 常鄙之。”
《漢語大詞典》:隐恶扬善(隱惡揚善)
隐瞒人的过恶,宣扬人的好处。礼记·中庸:“ 舜 好问而好察邇言,隐恶而扬善。”《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你若三朝便回,隐恶扬善,也不见得事败。”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但我对于有关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将罗马字来替代,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
《漢語大詞典》:至贼(至賊)
指对人危害最大的恶行。荀子·修身:“害良曰贼……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分類:危害恶行
《漢語大詞典》:清净
亦作“清凈”。
(1).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战国策·齐策四:“ 斶 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浄贞正以虞。”《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原宪 ﹞清浄守节,贫而乐道。”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若 稹 之末学浅见,又安敢引喻古昔于阁下,独忆得近日故 裴兵部 之为人也,甄辨清浄,号为名流。” 宋 陆游 《夏日独居》诗:“平生本清浄,垂老更肃然。”
(2).安定,不纷扰。史记·秦始皇本纪:“昭隔内外,靡不清浄,施於后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浄,使天下无事。”红楼梦第五二回:“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 赵树理 《传家宝》三:“老人家!依我说你只用好吃上些好穿上些,过几年清净日子算了。”
(3).清洁纯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浄,光明者也。” 宋 苏辙 《和子瞻过岭》:“手挹祖师清浄水,不嫌白髮照毿毿。”红楼梦第五二回:“况且这屋子里一股子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抬了去,这花儿倒清净了,没有甚么杂味来搅他。”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一》:“这样清净的山,这样清净的水,这样清净的人。”
(4).指妇女操守贞洁。《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我怎不是清浄姑姑儿,蹺起脚儿来,比你这滛妇好些儿。”
(5).简明不繁。陈书·谢哲王固等传论:“ 谢 、 王 、 张 、 萧 、咸以清浄为风,文雅流誉,虽更多难,终克成名。”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筮仕寧律令,清浄简易,能惠其俗。”
(6).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浄。” 唐 张谓 《送僧》诗:“一身求清浄,百毳纳袈裟。”白雪遗音·玉蜻蜓·追诉:“我乃 法华庵 内一个支宾尼僧……指望出家清浄,谁知十六年前,惹出寃愆。”
(7).道教等亦用之。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上》:“神仙之事……不见於经传,大抵为其术者,屏繁嚣,守清净。”
《漢語大詞典》:人道
(1).为人之道。指一定社会中要求人们遵循的道德规范。易·繫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弔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唐 韩愈 《原人》:“故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形……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四围之艰险,将士内讧,则为之调和,以己为楷模,教之人道。”
(2).犹言人伦。指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瞽瞍底豫:“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得其所,而人道极矣。”
(3).指男女交合。诗·大雅·生民“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汉 郑玄 笺:“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 孔颖达 疏:“谓如人夫妻交接之道。” 元 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四:“黄门,谓天阉不能行人道者。”《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取,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
(4).指男性生殖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唐六如》:“ 唐六如 知其必反,遂佯狂以处。 宸濠 遣人馈物,则倮形箕踞,以手弄其人道,讥呵使者。”
(5).指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的命运,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苏州河桥头的战争》:“有些先生为了制止屠杀、劫掠、毁坏,进行了很人道的干涉。” 胡适 《读〈北史〉杂记》:“这个制度虽是惨酷不人道,然而其中涵义正是惧怕女后权大。”参见“ 人道主义 ”。
(6).佛教语。犹言人界。佛教谓众生根据生前善恶行为,因果报应,在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六道中轮回。《业报差别经》:“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语妙意妙行,故生人道。”
《漢語大詞典》:人道主义(人道主義)
源于 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 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它始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之上的人道主义,它是维护劳动人民的尊严和权利的学说,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漢語大詞典》:息心
(1).梵语“沙门”的意译。谓勤修善法,息灭恶行。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沙门者, 汉 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於无为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地形高显,下临城闕,房廡精丽,竹柏成林,实是净行息心之所也。”
(2).排除俗念。 唐 岑参 《终南双峰草堂》诗:“歛跡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之一:“到此身世宽,息心事樵牧。”
(3).谓不再想望。明史·贾近山传:“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4).静心,专心。 张孝若 《立宪运动及谘议局成立》:“在开议的时候,陈述理由,滔滔不绝,大家都息心静听。”
(5).方言。放心。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二回:“﹝ 桦林霸 ﹞心中暗想:‘是不是死了?要是死了可就息心啦!’”
《漢語大詞典》:无道(無道)
(1).指社会政治纷乱,黑暗。论语·季氏:“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故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瞀光 ﹞辞曰:‘吾闻之,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
(2).不行正道;作坏事。多指暴君或权贵者的恶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吾闻 宋 君无道,蔑侮长老,分财不中,教令不信,余来为民诛之。”后汉书·李固传:“自顷选举牧守,多非其人,至行无道,侵害百姓。”《说唐》第二八回:“当今皇帝无道,欺娘弑父,鴆兄图嫂,嫉贤害忠。”
(3).泛指违反常理或不近情理。史记·太史公自序:“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 王祥 ﹞性至孝,继母 朱氏 遇之无道, 祥 愈恭谨。”
(4).指不行正道的坏人或暴君。论语·颜渊:“ 季康子 问政於 孔子 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 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后汉书·冯衍传上:“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朞之间,天下大定。”《封神演义》第九四回:“今天下诸侯共伐无道,正为天下洗此凶残,救民於水火耳!”
(5).没有说;莫道。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之徒,无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昭仪﹞以大婢 羊子 等赐予 业 等各且十人,以慰其意,属无道我家过失。”
(6).没有办法。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 王莽 之徒,生其姦变。”
《漢語大詞典》:诸恶(諸惡)
(1).各种恶行。大智度论卷十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浄其意,是诸佛教。”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卷二:“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
(2).众恶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与君有旧,书至则必起雄师,立残诸恶。”
分類:恶人恶行
《漢語大詞典》:非行
不正当的行为;恶行。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若以种族革命为復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復仇之非行?”
分類:正当恶行
《漢語大詞典》:积恶(積惡)
积久生厌;结下怨仇。左传·襄公三十年:“虽其和也,犹相积恶也,恶至无日矣。”战国策·赵策一:“今足下功力,非数痛加於 秦国 ,而怨毒积恶,非曾深凌於 韩 也。”吴子·图国:“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累积恶行。汉书·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事父而蔑慎终之意不可以为子也。是事也,积恶之原也。”
《漢語大詞典》:凶德
违背仁德的恶行。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姦为凶德。”孝经·圣治:“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 邢昺 疏:“凶谓悖其德礼也者,悖犹逆也,言逆其德礼则为凶也。”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清 唐甄 潜书·居室:“上德者少,凶德者少,中德者恒多。中德者,道之善则善,道之不善则不善,唯凶德不移。”
《漢語大詞典》:恶口(惡口)
(1).恶毒的语言。汉书·王尊传:“﹝ 杨辅 ﹞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於法。”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讨帐还帐,是好说好话的事,犯不着恶口恶声。”
(2).佛教以恶口为十恶行之一。四十二章经·善恶并明:“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綺语。”法苑珠林卷九三:“恶口而两舌,好出他人过。”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六十四种恶口:“《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
《漢語大詞典》:小恶(小惡)
(1).小恶行;小过失。易·繫辞下:“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旧唐书·魏徵传:“然则君子不能无小恶,恶不积无妨於正道。”元史·揭傒斯传:“古人作史,虽小善必録,小恶必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左传, 隐桓 皆被弑,而经皆书‘公薨’, 袁简斋 太史疑之,以为小恶书,大恶不书,岂春秋作而乱臣贼子喜乎,何以为直笔?”
(2).生小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双眸闪闪若巖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 清 黄景仁 《微病简诸故人》诗:“自我体中原小恶,不妨过从话绳牀。”
(3).谓量轻质劣。旧唐书·食货志上:“百姓乃以上青钱充恶钱纳之,其小恶者或沉之於江湖,以免罪戾。”
《漢語大詞典》:大恶(大惡)
大恶行;大罪过。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汉书·杜周传:“ 方进 本与 长 深结厚,更相称荐, 长 陷大恶,独得不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
普遍的厌恶。礼记·礼运:“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漢語大詞典》:内奰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毛 传:“奰,怒也。”言 商纣 的恶行激起国内百姓的怨怒。后引申指内乱。隋书·高祖纪上:“惧罪畏威,动而内奰。”宋书·沈攸之传:“去昔 桂阳 奇兵焱起,京师内奰,宗庙阽危。”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戎狄外侵,姦回内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