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洒落(灑落)  拼音:sǎ luò
1.神态自然大方,不受拘束的样子。《宋史。卷二六七。张洎传》:「洎风仪洒落,文采清丽,博览道释书。」《水浒传》第一五回:「阮氏三兄弟见晁盖人物轩昂,言语洒落。」
2.言辞任意挥洒。《红楼梦》第六五回:「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兄弟二人嘲笑取乐。」
3.脱落、掉落。唐。王勃〈山亭兴序〉:「风尘洒落,直上天池九万里。」
《國語辭典》:迁人(遷人)  拼音:qiān rén
被迫迁移搬家的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
《國語辭典》:寄籍  拼音:jì jí
1.旅居他乡,将户籍设于该处。唐。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
2.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五。谈异六。老僧》:「昔侍御与贫道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释氏,为我弟子。」也称为「寄名」。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漢語大詞典》:迁民(遷民)
指迁徙到外地落户的人民。汉书·项籍传:“ 巴 蜀 道险, 秦 之迁民皆居之。”宋史·太宗纪二:“会 契丹 十万众復陷 寰州 , 杨业 护送迁民遇之,苦战力尽,为所禽,守节而死。”
《國語辭典》:扑簌簌(撲簌簌)  拼音:pū sù sù
1.拟声词。形容风声,或不停的颤抖、滚动的声音。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起几个骨碌碌的轰雷,更一阵扑簌簌的怪风。」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也作「扑鲁鲁」、「扑碌碌」、「扑速速」、「普碌碌」、「普速速」。
2.形容物体轻轻的、不断的落下来。大多用来形容流泪急而多的样子。《董西厢》卷六:「这对眼儿,泪珠儿滴了万颗;止约不定,恰才淹了,扑簌簌的又还偷落,胜秋雨点儿多。」《红楼梦》第一一一回:「扶了莺儿走到灵前,一面奠酒,那眼泪早扑簌簌流下来了。」也作「噗噜噜」、「噗碌碌」。
《国语辞典》:远远落后(远远落后)  拼音:yuǎn yuǎn luò hòu
远远地落在后面。指成绩、得分等,跟其他人或队伍相比差距很大。如:「这场球赛蓝白之战,双方实力、战将都有差别,打完七局之后,蓝队已远远落后白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