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列
(1).谓纵横排列。礼记·乐记:“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汉书·宣帝纪:“乃者凤皇集 新蔡 ,羣鸟四面行列,皆乡凤皇立,以万数。” 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西望 武昌 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2).队伍。庄子·山木:“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翱翔而无所薄。”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建筑者的行列里,有工人、农民,也有战士。”
(3).特指军队;兵阵。国语·周语中:“是有五胜也:有辞,一也;得民,二也;军帅强御,三也;行列治整,四也;诸侯辑睦,五也。” 唐 许浑 《〈题卫将军庙〉诗序》:“将军名 逖 ……游 并 汾 间,遇 神尧皇帝 始建义旗, 逖 以勇艺进,备行列。” 宋 苏轼 《八阵碛》诗:“ 孔明 死已久,谁復辨行列。”
《漢語大詞典》:屯聚
(1).集结。史记·吴王濞列传:“兵屯聚而西,无它奇道,难以立功。”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离叛者众,则不得不屯聚而为羣盗。”《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 桓公 与 管仲 商议,将輜重资粮,分其一半,屯聚于 葵兹 。”
(2).指聚居。 章炳麟 《排满平议》:“ 汉 族之流放罪人,与蛮种相习狎,埶不独立,染其礼俗,相与屯聚,因是亦以荆蛮得名。”
(3).指聚众起事的队伍。后汉书·王梁传:“三年春,转击 五校 ,追至 信都 、 赵国 ,破之,悉平诸屯聚。”后汉书·冯异传:“又南下 河南 成皋 已东十三县,及诸屯聚,皆平之。”
(4).谓聚集进驻。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择要害地屯聚一处,使有隐然之望。” 明 唐顺之 《牌》:“ 通州 屯下重兵,若有寇,则又有客兵屯聚。”
《漢語大詞典》:大队(大隊)
(1).大批军队。 唐 司空图 《华岳庙裴晋公题名》诗:“岳前大队赴 淮西 ,从此中原息皷鼙。”
(2).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3).古军队编制名称。宋史·兵志九:“置阵之法,以结队为先。 李靖 以五十人为一队,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现代军队中相当于营或团一级的组织。 杨朔 《铁骑兵》:“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4).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如:游行队伍由五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面分成三个中队。
(5).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简称大队。
(6).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漢語大詞典》:阵列(陣列)
亦作“ 陈列 ”。
(1).作战的阵势、队列。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战阵攻守·阵图:“《〈吴子〉序》曰:‘ 诸葛孔明 天地风云龙虎蛇鸟,本一阵也。’出 黄帝 兵井之法,於 鱼復 沙上累石八行为阵,世谓八阵列也。 晋 桓温 见之曰,此 常山 蛇势也,后人之为阵图者,从此。”
(2).行伍。管子·问:“问士之有田宅,身在陈列者几何人?”
(3).队伍。 闻一多 《红烛·孤雁》:“归来罢,失路的游魂!归来参加你的伴侣,补足他们的阵列!他们正引着颈望你呢。”
(4).排列。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四:“犯人送来时是清早,待到傍晚时分,突然有一营人的队伍开到了政治部的门前,对着政治部阵列着。”
《漢語大詞典》:军伍(軍伍)
军队;队伍。管子·问:“工之巧,出足以利军伍,处可以修城郭补守备者几何人?”宋史·钱若水传:“ 若水 率众过 河 ,分布军伍,咸有节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闻 孙皓 欲北上,军伍皆已整备。”《诗刊》1978年第5期:“啊,军伍盘绕长蛇阵,汗雨频洒。”
《漢語大詞典》:队子(隊子)
队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但是神机营每出起队子来,是五百人一营的,他却足足有一千人。”
分類:队伍
《漢語大詞典》:队列(隊列)
(1).队伍。 沙汀 《记贺龙》三七:“群众的进步也大呀!尤其北边、西边,现在都有了武装的队列,经常配合部队搞侦察工作。”
(2).队伍的行列。京剧《红色娘子军》第六场:“不少妇女纷纷参加娘子军,一个接一个站到队列中去。”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她倒不哭了,仰起头,站到队列里去了。”
(3).军事术语。指队形及步伐变换。《解放日报》1984.6.13:“武警战士首先表演了刺杀和队列。战士们的刺杀和队列动作做得准确有力,整个方队步伐整齐,英姿勃勃。”
《漢語大詞典》:阵伍(陣伍)
(1).行军,作战的队列。宋史·周永清传:“ 渭 兵劲而阵伍不讲, 永清 训以 李靖 法。” 元 王逢 《塞上曲》之二:“地形龙虎踞,阵伍鸟蛇分。”
(2).队伍。 萧红 《生死场》八:“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迷漫着每个家庭。”
《漢語大詞典》:火伍
泛指队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十人为火。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郭晞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譁者死。’”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卒长﹞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
《漢語大詞典》:小队(小隊)
(1).人数少的队伍。 唐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 清 查慎行 《发辰州马上大雨》诗:“百折冈峦去復迴,弓刀小队转城隈。”
(2).部队基层编制。现代有些军警支属亦称小队,人数不等。宋史·兵志九:“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 王林 《智取姜庄子据点》:“ 贾俊廷 是区小队的班长,党员,个子又高,身板又壮。”
(3).亦称“ 小队子 ”。 清 代地方长官招募来维持治安的兵丁。《老残游记》第七回:“前任养小队五十名,盗案仍是叠出。”《老残游记》第三回:“养了二百名小队子,象那不捕鼠的猫一样,毫无用处。”
(4).少年先锋队的基层组织。
(5).农村人民公社的基层组织。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三章:“在屯子里,大队、小队的干部们,人人看重老 苗海 。”
《漢語大詞典》:先遣
行动前先派出去担任联络、侦察等任务的(队伍或人员)。如:先遣队;先遣部队。
《漢語大詞典》:大军(大軍)
(1).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武装部队。史记·大宛列传:“ 汉 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大军行程如流水, 辽东 路上往前行。”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
(2).今亦用以比喻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队伍。如:工业大军、农业大军、文化大军。
(3).方言。对正规军队和军人的敬称。 张永枚 《大军同志不要走》:“一把拉住大军手,大军同志你不要走。”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一位大军同志,当时就替他取了 东生 这个名字。”
(4).指重大的军事行动。老子:“师之所处,荆刺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漢語大詞典》:结队(結隊)
排成队伍。宋史·兵志九:“结队并依 李靖 法,三人为一小队,九人为一中队。” 清 程麟 《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復举首西望,卤簿威严,旗旛锦簇,有众仙结队而出。” 郭沫若 《长春集·五一节天安门之夜》:“想到这儿来扭一扭秧歌,和年青的同志们结队成群。”
分類:队伍结队
《漢語大詞典》:同队(同隊)
(1).犹同群。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宋 无名氏 《海山记》下:“忆昔与帝同队戏,情爱甚於同气。”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高子勉》之九:“忽作飞黄去,顿超同队鱼。”
(2).同一队伍或同一队列。如:编队时,我和 小王 同队。
《漢語大詞典》:散马(散馬)
(1).游散之马。 南朝 齐 王融 《上疏请给虏书》:“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
(2).即散差马。 明 刘基 《郁离子·千里马》:“ 江 淮 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应付大差》:“须先探听官员几位,跟随若干人,乘马若干匹,以便预备官坐,散马扣除去。”参见“ 散差马 ”。
《漢語大詞典》:散差马(散差馬)
供散差使用之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拨马》:“所谓散差马,乃长行之马。其马性缓而受鞭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喂养》:“每夫可养八匹,此八马之中,官坐一匹,紧差马二匹……散差马一匹。”
分類: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