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独立(獨立)
(1).单独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 唐 杜甫 《独立》诗:“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王生 ﹞见一女子生得十分美貌,独立在门内,徘徊凝望。”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独立寒秋, 湘江 北去, 橘子洲 头。”
(2).孤立无所依傍。管子·明法解:“人主孤特而独立,人臣羣党而成朋。”晋书·忠义传·吉挹:“ 挹 孤城独立,众无一旅,外摧凶鋭,内固津要,虏贼舟船,俘馘千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秦皇岛》:“ 关 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 秦皇岛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悄悄来到一所独立家屋附近。”
(3).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君子於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淮南子·修务训》:“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高诱 注:“不羣于俗。” 宋 陆游 《溪上作》诗:“末俗陵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4).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依靠他人而自立。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荀子·儒效:“而师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 梁启雄 释:“不足独立而治,谓师法不能离开‘专壹’而治。”《孽海花》第四回:“把古人已整理的书籍,进了一层,研求到意义上去,所以出了 魏默深 、 龚定盦 一班人,发生独立的思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5).谓国家、民族或政权不受外界统治支配而能完全自主地存在。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不善用之,则 楚 六千里而为讎人役。”荀子·王制:“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如:一切受压迫的民族都要独立。
(6).古代传说中的一足之鸟。太平御览卷四三三引河图:“鸟一足名独立。”
《漢語大詞典》:仙骨
(1).道教语。谓成仙的资质。太平广记卷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於是神人授以素书……凡二十五篇,告 墨子 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復须师。’” 唐 许浑 《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诗:“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2).比喻超凡拔俗的气质。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3).喻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质。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张南华 前辈真天才……今所流传诗画,气韵絶高,自有仙骨。” 鲁迅 《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一有变化,即非永久,说文学独有仙骨,是做梦的人们的梦话。”
《漢語大詞典》:昂藏
(1).气度轩昂。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宋 王安石 《戏赠湛源》诗:“可惜昂藏一丈夫,生来不读半行书。”《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一表人材。” 茅盾 《子夜》六:“但当他对 范博文 细细打量一番,看见是一位穿洋服的昂藏不凡的人物,他立刻悟到一定是自己见识不广。”
(2).指昂藏的人。 宋 范成大 《送李徽州赴湖北漕》诗:“昂藏转江湖,夷路入王国。”
(3).超群出众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又东北, 沾水 注之。水出 壶关 东 沾臺 下,石壁崇高,昂藏隐天。” 唐 白居易 《病中对病鹤》诗:“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 元 王磐 《题嵇侍中庙》诗:“一杯欲酹祠前土,野鹤昂藏未易招。” 清 揆叙 《鹰坊歌》:“中有海青最神俊,竦立毛骨森昂藏。”
(4).指书法遒劲拔俗。 唐 窦臮 《述书赋上》:“观乎吐纳 僧虔 ,挤排 子敬 ,昂藏鬱拔,胜草负正,犹力稽牛刀,水展龙性。”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行书:“ 宋 人之书,吾尤爱 山谷 ,虽昂藏鬱拔,而神闲意穠,入门自媚。”
(5).犹魁梧。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雨淋鹤:“ 仲举 肢体昂藏,行则偏竦一肩,众为诗以讥笑之。”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黄忠端公:“ 石斋 体故昂藏,立而受刑,又义风凛凛。”
《漢語大詞典》:清越
(1).清脆悠扬。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得双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茅盾 《子夜》十九:“在梦中,他也听得清越的钟声。”
(2).高超出众;清秀拔俗。南史·梁贞惠世子方诸传:“善谈玄,风采清越。” 清 钱青选 《红情·赠歌者细郎》词:“濯濯杨枝一种,韶华正清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薄暮偶出,见妇人跨驴来,少年从其后。妇约五十许,意致清越。”
《漢語大詞典》:拔俗
超出凡俗;超越流俗。《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唐 李白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 裴公 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宋 王禹偁 《为史馆李相公让官表》:“伏念臣才非拔俗,世乏显官,爰自策名,适逢昌运。”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裘文达 尚书,书法自成一家,其瀟洒拔俗之致,似不食人间烟火者。”
《漢語大詞典》:不伦(不倫)
(1).不伦不类。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 陈奇猷 集释:“伦,类也。不伦,即今语不伦不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解经,也有穿凿的,先生这话就太不伦了。”详“ 不伦不类 ”。
(2).不相当;不相类。汉书·梁怀王刘揖传:“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变换虚字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篇:‘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按下句本作‘志不而邑邑’与上句‘口不能道善言’一律,特虚字不同耳。而,即能也……浅人不知‘而’与‘能’通,改作‘而志不邑邑’,则与上句不伦矣。”
(3).犹言超凡拔俗。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魏书·桓玄传:“ 玄 志气不伦,欲以雄豪自许。”北史·魏汝南王悦传:“ 汝南 王悦 ,好读佛经,览书史,为性不伦,俶儻难测。”
《漢語大詞典》:不伦不类(不倫不類)
既不象这一类,也不象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明 吴炳 《疗妬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穽中人不伶不俐。”红楼梦第六七回:“ 王夫人 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説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三章:“他变得很爱喝酒,老跟些不伦不类的朋友胡混。”
《漢語大詞典》:清雅
(1).清高拔俗。三国志·魏志·徐宣传:“尚书 徐宣 ,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青裙素襦,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 明 高启 《送丁至恭河南省亲序》:“ 丁儼 至恭 日抱琴与余游,余爱其清雅和易,且能相慰於寂寞之滨,故数与燕咏啸歌。”
(2).清新雅致。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于 范 袁 。”《四游记·张果老骑驴应召》:“﹝小道士﹞言词清雅,礼数中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京口 诗人,皆奉 梦楼先生 之教,诗多清雅。” 李斌奎 《天山深处的“大兵”》:“清雅的紫竹调伴着他灵活潇洒的舞步,宛如蜻蜓点水,萍浮河面。”
(3).清静幽雅。《西游记》第二五回:“那林里是个清雅的去处,决然没有妖精。”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长沙 小西门 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絶无烟火气。” 冰心 《离家的一家》:“好清雅的院子。”
《漢語大詞典》:畸士
犹畸人。独行拔俗之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序》:“余卧病荒间,来者率野人畸士,放言善謔,醉谈笑语,靡所不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畸士:“鼎革之际,不乏畸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诗往往有畸士贱工脱口而出者。”参见“ 畸人 ”。
分類:独行拔俗
《漢語大詞典》:畸人
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庄子·大宗师:“ 子贡 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成玄英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 宋 陆游 《幽事》诗之二:“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静分书句读,戏习酒章程。”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十九:“幽谷有畸人,忍饥不肯仕。隣国闻其名,岂曰少知己。”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察形势,访奇杰, 燕 赵 畸人侠客,翕然与游。”
神奇的人;仙人。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彼浩刼,窅然空纵。” 郭绍虞 集解:“畸,奇异也……真,説文云:‘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变形言鍊形而为气。此言畸人乘真,谓畸人乘其真气而上昇也。”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身轻似翔,尘飞不颺,畸人惯走屏风上。”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又或易调改絃,别敍畸人异行,出於幻域,顿入人间。”
《漢語大詞典》:隽逸(雋逸)
亦作“隽逸”。
(1).俊秀飘逸;超群拔俗。红楼梦第七八回:“临散时,忽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八字皆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韦 柳 雋逸,不宜长篇。”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二章:“《陈风》里的‘月出皎兮’,写怀人的心境最为尖新隽逸。”
(2).才智俊秀不凡之士。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六册第五章第一节:“ 明元帝 在即位之初,就分遣使者巡求‘隽逸’,网罗‘豪门彊族’和‘先贤世胄’到 平城 做官。”
《漢語大詞典》:畸民
高行拔俗之人。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叙》:“故鳩聚本朝以来,硕公、庞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参见“ 畸人 ”。
分類:高行拔俗
《漢語大詞典》:畸人
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庄子·大宗师:“ 子贡 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成玄英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 宋 陆游 《幽事》诗之二:“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静分书句读,戏习酒章程。”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十九:“幽谷有畸人,忍饥不肯仕。隣国闻其名,岂曰少知己。” 郭希仁 《从戎纪略》《钱君定三传》:“察形势,访奇杰, 燕 赵 畸人侠客,翕然与游。”
神奇的人;仙人。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彼浩刼,窅然空纵。” 郭绍虞 集解:“畸,奇异也……真,説文云:‘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变形言鍊形而为气。此言畸人乘真,谓畸人乘其真气而上昇也。”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身轻似翔,尘飞不颺,畸人惯走屏风上。”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又或易调改絃,别敍畸人异行,出於幻域,顿入人间。”
《漢語大詞典》:警拔
(1).敏悟超群,使人惊异。多形容人的风度。梁书·王暕传:“年数岁,而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北齐书·裴让之传:“ 愔 每云:‘此人风流警拔, 裴文季 为不亡矣。’”
(2).警策拔俗。多形容诗文创作。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观此五字,文虽不多,气调警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抵 宋 诗虽多疵纇,而语意絶有警拔者,故其自负如此。”《诗刊》1978年第1期:“紧接着一句‘高路入云端’,那更是出人意想之外的警拔的形象。”
《漢語大詞典》:逸俊
英俊洒脱,超群拔俗。 晋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有 东都 逸俊童子问於 西京 通方先生。”
《漢語大詞典》:吴均体(吴均體)
南朝 梁 文学家 吴均 ,文章清秀拔俗,时人或仿效之,称“吴均体”。南史·文学传·吴均:“ 均 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斆之,谓为‘吴均体’。”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 均 夙有诗名,文体清拔,好事者或模拟之,称‘吴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