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识别(識別)  拼音:shì bié
认识辨别。汉。王充《论衡。别通》:「不晓古今,以位为贤,与文之异术,安得识别通人,俟以不次乎?」《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王昶传》:「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国语辞典》:识别信号(识别信号)  拼音:shì bié xìn hào
用来辨识判别的信号。如口令、旗号、灯号等。
《国语辞典》:防空识别区(防空识别区)  拼音:fáng kōng shì bié qū
各个国家超越领土、领空之外的防空缓冲区。为防卫国家安全,世界各国均各颁布防空识别区,外国航空器未经获准,不得飞越。
《国语辞典》:企业识别系统(企业识别系统)  拼音:qì yè shì bié xì tǒng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运用视觉设计与行为的展现,将企业的理念、特质视觉化、规格化及系统化,以塑造具体的企业形象,并发挥企业体制的管理。其内涵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及视觉识别等三子系统。英文缩称为CIS。
《国语辞典》:别识别见(别识别见)  拼音:bié shì bié jiàn
不同于流俗的独特见解。《红楼梦》第六五回:「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
《国语辞典》:识别證(识别證)  拼音:shì bié zhèng
用来辨认身分责任的凭据。如:「进入机房必须要佩带识别證。」
《漢語大詞典》:模式识别
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的识别和分类。包括图像识别、声音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等。具有实现部分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特点。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分類:识别分类
《國語辭典》:方物  拼音:fāng wù
1.土产,各地所产的物品。《书经。旅獒》:「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昔武王克商,通道百蛮,使各以方物来贡。」
2.识别、描述。《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人神杂扰,不可方物。」《明史。卷二○九。冯恩列传》:「若鋐,则如鬼如蜮,不可方物。」
《國語辭典》:旌别(旌別)  拼音:jīng bié
识别。《书经。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唐。白居易 论孟元阳状:「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无以劝人。」
分類:识别区别
《漢語大詞典》:别识(别識)
(1).辨别;识别。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亭观、坊巷、表揭,悉可别识。”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帻:“冠服古今异制,而苦无明著。既其制不能明了,则其所施用,或当或否,皆不可别识矣。”
(2).卓识;高见。 宋 梅尧臣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诗:“书成大轴緑锦装,偏斜曲直筋骨藏。携之謁我巧趋蹌,我无别识心傍徨。”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宗刘:“ 唐 后史家无专门别识,钞撮前人史籍,不能自擅名家。”
《漢語大詞典》:指识(指識)
(1).识别。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鄙陋之夫,不知学问之有流派,见人学问眩於目而莫能指识,则概名之曰考据家。”
(2).介绍认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有一位 铜河 上游的 铜街子 的某老大伯爷,他们替我指识了,我便和他两人坐在上席。”
《國語辭典》:相识(相識)  拼音:xiāng shì
1.彼此认识。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三国演义》第二六回:「且说关公正寻思间,忽报有人相访。及请入,却不相识。」
2.相识之人。《西游记》第一二回:「正是有缘得遇旧相识,般若还归本道场。」
《國語辭典》:徽章  拼音:huī zhāng
佩戴在身上用以识别身分、职业、阶级的标志,大多以金属制成。如:「童军徽章」、「纪念徽章」。
《漢語大詞典》:知见(知見)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漢語大詞典》:识真(識真)
(1).识别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赠》诗之二:“世上悠悠不识真,薑芽尽是捧心人。” 金 王若虚 《文辨》:“世之秉笔者往往不谨,驰骋雕鐫,无所不至,自以为得意,而读者亦从而歆羡,识真之士,何其少也。”
(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唐 张说 《岐州刺史平原男陆君墓志铭》序:“公讳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识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説备在方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