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题识(題識)
(1).写上标记。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曹操 徵 歆 ﹞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餘人,赠遗数百金。 歆 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世宗 常令陶人应二十四气,烧瓦二十四片,各题识其节气。”
(2).指标记。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五:“一令独餽古甎二十事,年号题识皆 秦 汉 物。”
(3).犹题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惜乎鉴定诸人……人品不高,目力苦短。凡经前辈品题者,尽皆拆去,故今御府所藏,多无题识。” 明 宋濂 《题周母李氏墓铭后》:“ 梁 太常卿 任昉 著文章缘起一卷,凡八十有五题,未尝有所谓题识者。题识之法,盖始见於 唐 而极盛於 宋 ,前人旧跡,或闇而弗彰,必假能言之士,歷道其故而申之,有如笺经家之疎云耳。非专事於虚辞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 梁师成 ﹞多置书画卷轴於外舍,邀宾客纵观,得其题识,合意者輒密加汲引,执政、侍从,可阶而升。” 叶圣陶 《隔膜》:“悬空的煤油灯照得全室雪亮,连墙角挂着的那幅山水上的密行题识都看得清楚。”参见“ 题跋 ”。
(4).犹题款。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唐 咸通 十四年癸巳, 凝式 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日轻俊后生辈,乘酒纵笔,题识书画卷轴,有不着姓名,止题道号者,得不有愧於前辈乎?”
《漢語大詞典》:题跋(題跋)
(1).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唐昭宗 幸 华州 ,登 齐云楼 ,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云:‘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今此辞墨本犹在 陕州 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 陕 ,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 仪徵 相国既得《华山碑》 四明 本,又见 长垣 、 华阴 二本,因取三本所有题跋,编次成帙。” 姚华 《论文后编》:“自 宋 而后,题跋且成专著, 苏 、 黄 、 海岳 、 晦翁 诸家书,犹有存者,其用之宏,视序有加,议论説辨,亦尝行乎其中,是又变而溢焉矣。” 张天翼 《新生》:“他还藏了一幅 倪云林 的山水,上面有 张廷济 的题跋。”
(2).泛指为文物器具所作的品题、题记。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件东西(玛瑙杯)竟成了一段佳话,不可无几句题跋以志其盛。”
(3).题写跋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钱辛楣之博:“在上书房时, 质庄王 尝获 元 代 蒙古 碑版,体製异於今书,人皆不识,因询 章嘉 国师,倩其繙译汉文。因命吾题跋端末。”
《漢語大詞典》:印记(印記)
(1).公章;图章。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今之印记多不如制。”宋史·舆服志六:“请令有司製州县官合用印记,旧印非所当用者,毁之。”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二章:“当 魏组长 请 黄堡 区委和区公所的代表颁发印记的时候…… 梁三 老汉拍手了。”
(2).盖章的印迹。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三:“其曾孙 和惇 家藏诸书,皆 鲁公 旧物,末有印记甚完。”红楼梦第五三回:“一面瞧那黄布口袋……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 金树旺 拿信离灯光更近点一看,后边的长形印记是‘绥德分区支前委员会’。”
(3).痕迹;标记。 杨朔 《前进,钢铁的大军!》:“每件武器也都带着光荣不朽的历史印记,标志着几十年 中国 革命的伟大进程。”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客观地描写人,却不可避免地在人物身上打上自己的印记。” 霍达 《公子扶苏》第一章:“轻快的马蹄,在沙滩上留下一串印记。”
《漢語大詞典》:章表
(1).奏章,奏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汉 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按,“章”和“表”,分言有别,浑言无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孔璋 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从事中郎 马融 为 冀 作章表。”
(2).标记;象征。后汉书·舆服志下:“五伯迭兴,战兵不息;佩非战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为章表。”
(3).犹表彰。 明 张居正 《襄阳府科第题名记》:“诸大令既举,乃惟章表人物,以兴士励俗。”
《漢語大詞典》:符号(符號)
记号;标记。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汉字所以独用象形,不用合音者,虑亦有故。原其名言符号,皆以一音成立,故音同义殊者众。” 柔石 《人鬼和他妻底故事》:“她知道这变象是生命就将终结的符号。”
《漢語大詞典》:符记(符記)
符号;标记。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四:“我看不出她的低贱的生命的符记--如我们看低贱的货色时所容易发见的符记。”
分類:符号标记
《漢語大詞典》:摽帜(摽幟)
标记。摽,通“ 标 ”。后汉书·皇甫嵩传:“ 角 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
分類:标记
《漢語大詞典》:标式(標式)
犹标记。 陶成章 《浙案纪略·蒋菉飞传》:“ 菉飞 督率其部下,教以新式兵操,另制军衣,仍缀汉字於肩上,以为标式,建立大纛,题‘光復军’三字於上。”
分類:标记
《漢語大詞典》:封疆
(1).亦作“ 封畺 ”。界域之标记;疆界。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张守节 正义:“封,聚土也;疆,界也:谓界上封记也。”汉书·天文志:“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畺田畴之整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2).疆域;疆土。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3).指边疆。左传·哀公十一年:“居封疆之间。” 杜预 注:“封疆,竟内近郊地。”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明史·徐达传:“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浸軼可也。”
(4).指封疆大吏。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招商局中集众非一,虽封疆方面,皆预其间,而隐为之规画。”详“ 封疆大吏 ”。
《漢語大詞典》:封疆大吏
亦作“ 封疆大臣 ”。亦作“ 封疆大员 ”。 明 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 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门。” 吴晗 《况钟和周忱》:“ 周忱 从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漢語大詞典》:一星
(1).一颗星。晋书·天文志上:“极东一星曰柱下史。”宋书·符瑞志上:“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参见“ 一星终 ”。
(2).一点儿。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号》诗:“半浦夜歌闻盪桨,一星幽火照叉鱼。”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这头巾在菜园里埋伏许多时,可怎生无半点儿尘丝,一星儿土渍?”《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你使我八两银子,空吃我这许多时草豆,一星活儿不肯替做,我该白养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读者》九:“父亲记否我少时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台上去找父亲。一星灯火里,我们在山上下彼此唤着。”
(3).衡器上作标记的一个小点。宋史·律历志一:“其衡合乐分册一尺四寸,重一钱半,锤重六钱,盘重四钱,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别出一星,等五絫。”
(4).旧时用银为货币时,常称-钱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标记而来。
《漢語大詞典》:一星终(一星終)
古人划周天为十二次,以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满一周天,故以十二年为一星终,用以纪年。左传·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 杜预 注:“岁星十二岁而一周天。” 宋 王十朋 《白帝城》诗:“火德重兴六合同,金行数止一星终。”
《漢語大詞典》:银箭(銀箭)
(1).指银饰的标记时刻以计时的漏箭。 隋 江总 《杂曲》之三:“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清 吴伟业 《洛阳行》:“铜扉未啟牵衣諫,银箭初残泪如霰。”
(2).比喻白亮的箭形事物。(1)比喻月光。 宋 欧阳修 《越溪春》词:“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2)比喻雨柱。 金 元好问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诗:“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漢語大詞典》:书签(書籤)
见“ 书籤 ”。
亦作“ 书签 ”。
(1).悬于卷轴一端或贴于封面的署有书名的竹、牙片,纸或绢条。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之二:“笔架霑窗雨,书籤映隙曛。” 清 唐孙华 《笔床》诗:“ 湘 竹离离欲作堆,书籤砚匣自追陪。”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然而第一叶及书签,却总得请书家一挥。”
(2).指代书籍。 唐 李商隐 《哭刘司户》诗之一:“酒瓮凝餘桂,书籤冷旧芸。”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诗:“忽闻 华峯 大呼至,排闥倾几翻书籤。” 黄质 《贵池坞渡湖北埕古松歌》:“书签画轴纷披久,凉阴謖謖风生肘。”
(3).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记的小薄片。多用纸或赛璐珞等制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册天天被五小姐捧进捧出的 日本 书的美术书签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动半步。”
《漢語大詞典》:霞标(霞標)
(1).语本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起以建标。”后因用以称 浙江 赤城山 上立的标记。 宋 沈遘 《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诗:“ 赤城 建霞标,上与牛斗附。”
(2).高峻的挺立之物。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此指山峰。 明 王世贞 《过天宁寺望塔有作》诗:“霞标象外矗,色界望中新。”此指宝塔。
(3).红色的挺立之物。 唐 宋之问 《秋莲赋》:“夕而察之,若霞标灼烁散 赤城 。”此指婷婷玉立的红莲。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碧琉璃冷浸霞标,只见桂树扶疏,合殿香飘。”此指挺立的丹桂。
《漢語大詞典》:小时(小時)
(1).幼年或少年时候。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营 齐王 宫於 河南 之 重门 ,制度皆如藩国之礼”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我见 高贵乡公 ,小时识之,明日我自欲以璽手授之。” 唐 李白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宋 向子諲 《梅花引》词:“花如颊,梅如叶,小时笑弄阶前月。”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八章:“他小时被爹妈娇惯过了头。”
(2).时间单位。我国古代每天分十二时,以十二地支依次标记。至近代每时又分为二,适与国外每天分二十四点钟相合,故沿称现行二十四分法之时为小时。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 曹禺 《日出》第一幕:“请你慎重地考虑一下,最好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漢語大詞典》:无识(無識)
不懂;无知。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张预 注:“使人不可知也。”荀子·法行:“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杨倞 注:“无识者,不知天命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引沙弥尼戒经:“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
没有标记。识,通“ 誌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洪兴祖 补注:“识,音志。”
《漢語大詞典》:连白(連白)
连缀白羽为鱼网的标记。文选·潘岳〈西征赋〉:“纤经连白,鸣桹厉响。” 李善 注:“纤经连白,网也。连白,以白羽连缀,网经其上,於水中二人对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