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符验(符驗,符騐)
亦作“ 符騐 ”。
(1).凭据;证件。荀子·性恶:“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符验即符节。《哀公六年公羊传》注:节,信也。《齐策》注:騐,信也。或言符节,或言符騐,或言符信,一也。”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 白士中 云:你凭着甚么符騐来拏我?衙内云:我奉圣人的命,有势剑金牌,被盗失了,我有文书。”明史·职官志三:“符验之号五:曰马,曰水,曰达,曰通,曰信。符验之制,上织船马之状,起马用‘马’字,双马用‘达’字,单马用‘通’字,起船者用‘水’字,并船用‘信’字。亲王之藩及文武出镇抚,行人通使命者则给之。”
(2).应验;符合。汉书·杜钦传:“跡 三代 之季世,览 宗 宣 之饗国,察近属之符验,祸败曷常不由女德?”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元嘉历表》:“又史官受詔,以土圭测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餘。从来积岁及 交州 所上,检其增减,亦相符騐。”旧唐书·方伎传·张献甫:“数顾问灾异,事皆符验。”
《漢語大詞典》:公执(公執)
(1).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2).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刘后 垂帘听政, 利用 ( 曹利用 )自以亲承顾托,庶事公执。时中官依 刘氏 之势,多求徼幸, 利用 屡抑其请,由是谗嫉日至。”
《漢語大詞典》:质证(質證)
(1).凭据;证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有甚么赃仗质证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票匪大头目 沈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刑部审讯,坚称并非 沈克諴 ,恃无质证,任意狡展。”
(2).质疑论证。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猥辱明问,相与质证。”
(3).对质证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听旨: 柳状元 质证, 丽娘 所言真假?因何预名 梦梅 ?”红楼梦第九五回:“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
(4).核实验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近见后生小子,皆喜读《毛西河集》。其所称引,未足为据,必须搜讨源头,字字质证,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也无从质证,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
《漢語大詞典》:照凭(照憑)
凭据。《宣和遗事》前集:“归家切恐公婆责,也赐金杯作照凭。”
分類:凭据
《漢語大詞典》:符信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汉 班固 《白虎通·瑞贽》:“ 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 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
(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 。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 ,姓 竇 氏。 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漢語大詞典》:证信(證信)
证据;凭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即以平 方腊 接招安之后,如《宣和遗事》所记者,于事理始为密合,然而证信尚缺,未能定也。” 唐弢 《〈点滴集〉序言》:“我怕写回忆,因为自己的记性太坏了,没有片纸只字足资证信的材料,不愿贸然动笔。”
分類:证据凭据
《漢語大詞典》:照证(照證)
亦作“ 照証 ”。
(1).凭据;明证。 宋 范仲淹 《奏乞指挥管设捉贼兵士》:“或出怨言扇摇军众者,明立照証,处斩讫奏。”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只指着紫金鎚专为照证。”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木梳》:“向粧臺设箇誓,愿得白头相并,靠着镜儿为照证。”
(2).验证;对证;作证。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有公吏三四辈曰:‘摄官人照证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一天好事从今定,一首诗分明照证。”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如了事,就将所用之物前来照证。”
《漢語大詞典》:执照(執照)
(1).官府所发的文字凭证。《元代白话碑集录·永寿吴山寺执照碑》:“重审得:前项地土并无违碍,合行给付本人执照。”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批执照》:“ 何敬卿 既告 陈海楼 ,又恐诸御史以他事中伤之,復诉于 海刚峯 ,求批一执照。”
(2).今多指由主管机关发给的准许做某项事情的凭证。如:施工执照;驾驶执照。
(3).泛指证明;凭据。 元 无名氏 《东平府》第四折:“ 吴学究 云:‘你可有甚执照那?’” 元 无名氏 《东平府》第四折:“ 关胜 云:‘……后面 杨衙内 领着人马赶将来,俺与他当时打退,就擒了他每来,以为执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把一个鈿盒儿分做两处,留与侄儿做执照。”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要过龙的写了议单,又讨个许赎的执照。”
《漢語大詞典》:回执(回執)
(1).回条。
(2).特指向寄件人证明某种邮件已经递到的凭据,由收件人盖章或签字交邮电局寄回给寄件人。
《漢語大詞典》:兑换券
(1).政府或银号、商行等发行的可以兑换的周转券或流通券。凭券可向发行处换取现金。
(2).指交换的凭据或手段。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彼固非真知民治者,不过假冒名义,以资号召,为自己保势力,固地盘之兑换券耳。”
《漢語大詞典》:无凭(無憑)
(1).无所倚仗。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王洙 集注:“不挟贵也。”
(2).没有凭据。 唐 韩偓 《幽窗》诗:“无凭諳鹊语,犹得暂心宽。”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漢語大詞典》:凭据(憑據)
(1).占据。周书·陆腾传:“州民 李广嗣 、 李武 等凭据巖险,以为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刼郡县,歷政不能治。” 唐 柳宗元 《剑门铭》:“凭据势胜,厚其兇徒。皇帝之仁,宥而不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镇署三堂后,有窰五圈,窰上覆楼五楹,绕以女墙,旧为狐所凭据。”
(2).依据,根据。魏书·山伟传:“后人执笔,无所凭据,史之遗闕, 伟 之由也。” 唐 颜师古 《封禅议》:“委巷浮説,不足凭据。”
(3).凭证,证据。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况 阿王 已死,无以辨明。 姚文秀 自云相争,有何凭据?”《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又有权豪势要人等,不问有无告官凭据,輒便收买。”《花月痕》第十回:“ 剑秋 道:‘我给你一个凭据罢。’説着进去,半晌取出一把摺扇递给 荷生 。” 茅盾 《子夜》十三:“我说 周二姐 是 钱葆生 的走狗,我有凭据。”
(4).依恃;倚仗。 明 李贽 《寄答京友书》:“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以荐之矣。”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漢語大詞典》:分书(分書)
(1).汉字书体名。即八分书。 清 周亮工 《宋比玉临董文敏各体十九首跋》:“ 比玉 ,人知其善分书,不知其行楷俱登峰造极。”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 孙渊如 分书,亦在 赵廷桂 家。”参见“ 八分 ”。
(2).子孙分家析产的凭据。《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些亲邻看了分书,虽晓得分得不公道,都要做好好先生……劝慰 颜 氏收了进去,入席饮酒。有诗为证:分书三纸语从容,人畜均分禀至公。老僕不如牛马用,拥孤孀妇泣西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分支·分书:“若析产符券,则名分书。”
《漢語大詞典》:八分
(1). 汉 字书体名。字体似隶而体势多波磔。相传为 秦 时 上谷 人 王次仲 所造。关于八分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或以为二分似隶,八分似篆,故称八分;或以为 汉 隶的波折,向左右分开,“渐若八字分散”,故名八分。见 唐 张怀瓘 《书断上》。近人以为八分非定名, 汉 隶为小篆的八分,小篆为大篆的八分,今隶为 汉 隶的八分。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陈仓 石鼓又已讹,小大二篆生八分。”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阿买 不识字,颇知书八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铁蟾 聪明絶特,善诗歌,又工八分。”参阅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分变
(2). 清 宗室封爵名。 清太祖 天命 年间,立八个和硕(满语,部落)贝勒(爵号),共议朝政,各置官属,赏赐相等,称为八分。后定宗室封爵十四等,自贝子以上六等皆入八分, 镇国公 、 辅国公 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见《清会典·事例二·宗人府》
《漢語大詞典》:凭信(憑信)
(1).相信;信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吾尝笑 许 纯儒,不达文章之体,如此之流,不足凭信。” 宋 赵叔向 《肯綮录·锺馗小妹》:“ 明皇 病中之梦,何可凭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那戏文本子,多是胡諏,岂可凭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他虽然听说 李自成 很礼遇 牛金星 ,但没有想到对他如此看重和凭信。”
(2).指凭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 巴忠 ……遂自遣番人与 廓尔喀 讲和,愿岁纳元寳一千锭以赎其地。 廓尔喀 欲立券约以为凭信。”
亦作“ 凭信 ”。
(1).凭据,证据。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张炳垣传:“凡因事出入,皆有伪符券以为凴信,谓之‘关凴’。”
(2).信赖;可信。
《漢語大詞典》:居物
(1).囤积财物。汉书·酷吏传·张汤:“﹝ 信 ﹞居物致富,与 汤 分之。”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居,谓储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 陈 父固肆贾,居物致富, 陈輒 窃父金,代 褚 遗师。”
(2).谓凭据外物。弘明集·正诬论:“正曰:‘难者得无隐心而居物,不然,何言之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