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度量
(1).估计;思量。管子·形势解:“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汉书·晁错传:“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帐》评注引《诉落山坡羊》:“你自家去思,你自家去想,自去度量,还是谁家的理短,谁家的理长。”
(2).犹度支。指规划计算(财政收支)。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四曰度量。度量通则财足矣。”
(3).测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参同契》卷下:“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八折:“恩如海,难度量,把风尘提挈云霄上。”
《國語辭典》:程式  拼音:chéng shì
1.订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则。《管子。明法》:「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2.格式。如:「公文程式」。
3.指示电脑依特定步骤运作并产生结果的一组指令。
《國語辭典》:规范(規範)  拼音:guī fàn
1.规则、规律。《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2.典范、规模。《文选。孔安国。尚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漢語大詞典》:规范化(規範化)
使合于一定的标准。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出版说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以及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國語辭典》:行款  拼音:háng kuǎn
1.文字书写的行列款式。或专指书法的书写格式。
2.标准。《金瓶梅》第三一回:「这个有甚行款?我每怎么估得出来?」
《國語辭典》:科范(科範)  拼音:kē fàn
1.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或说明。参见「科泛」条。
2.圈套。《金瓶梅》第三三回:「春梅做定科范,取了个茶瓯子,流沿边斟上递与他。」
3.气球。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青歌儿〉曲:「科范儿掣荡掣荡的坚牢,步步相随节节高。」
《國語辭典》:型号(型號)  拼音:xíng hào
代表机器、仪器、服装等的规格、型式及大小的一种编号。
《國語辭典》:制度  拼音:zhì dù
1.经制定而为大家共同遵守认同的办事准则。《荀子。儒效》:「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近来器皿都要翻出新样,却不知古人是怎样的制度。」
2.订立法度。《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
《國語辭典》:一成  拼音:yī chéng
1.一心一意。宋。晁端礼 临江仙。火冷灯词:「阿谁教你惜人深。一成迷后,不望有如今。」宋。周紫芝 清平乐。芦洲晚净词:「梦回满眼凄凉,一成无奈思量。」
2.渐渐。宋。周紫芝 清平乐。青春欲暮词:「人归不掩朱门。一成过了黄昏。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宋。吕渭老 扑蝴蝶近。风畦嘄竹词:「夜长旅枕先知,秋杪黄花渐近。一成为伊销损。」
3.十分之一。如:「帐单加了一成服务费,所以总价多了百分之十。」
《國語辭典》:一成一旅  拼音:yī chéng yī lǚ
一成,十平方里。一旅,五百人。一成一旅本指地狭人稀,势力单薄。语本《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后引申为以微薄的力量克敌制胜。清。钱谦益〈棋谱新局序〉:「幼清善用败局,以一成一旅为能事。」
分類:十里五百
《國語辭典》:一成不变(一成不變)  拼音:yī chéng bù biàn
刑罚一经执行,犯人或死或伤的事实,绝不可改变。语本《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引申为事物一经形成,即不易改变。唐。白居易 太湖石记:「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后多用来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作「一成不易」。
《國語辭典》:常度  拼音:cháng dù
1.平时的态度。《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六。幽怪。水鬼假冒舢板船》:「自登舟之后,柏存举措言语,颇改常度。」
2.固有的法则、规律。《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汉。东方朔 答客难:「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漢語大詞典》:中制
(1).中等规格。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 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贾公彦 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縞带素紕,禫则无不佩。” 宋 苏辙 《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3).谓从中干预。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復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 张居正 《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國語辭典》:品格  拼音:pǐn gé
1.品行人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宋朝钱塘有个名妓苏盼奴,与妹苏小娟,两人俱俊丽工诗,一时齐名,……自道品格胜人,不耐烦随波逐浪,虽在繁华绮丽所在,心中常怀不足。」《红楼梦》第五回:「不想如今忽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2.品评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质与风格。唐。韩愈 画记:「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
《漢語大詞典》:规制(規製)
(1).规格制式。新唐书·韦述传:“及 萧嵩 引 述 撰定, 述 始摹 周 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遂定。” 宋 范仲淹 《再进前所陈十事》:“请密定规制,相时而行。” 伧父 《民国行政机关之改革》:“当民军起义时,各省设军政府为战时组织,其规制殊不一律。”
(2).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中山府 有 夕阳楼 , 煇 出疆日,骑马自楼下过,在城之隅,规制甚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灵谷寺 乃 太祖 改葬 宝誌 之所,规制甚丽,中殿无梁,云犹是 六朝 所建也。”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石皆青石,雕为花文。”
(3).指器具的规模形制。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三:“夫南簇蚕少,规制狭小,殆若戏技,故获利亦薄。”
(1).指建筑物的规模形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 杨和王 居殿巖日,建第 清湖 洪福桥 ,规製甚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旁有浮屠,号 孝亲院 ,石刻 魏公 所建。院规製宏敞,柱皆文石,佛象如新。”
(2).指器具的式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製古朴,是百餘年物。” 金 岳行甫 《谢人惠二小漆冠》诗:“规製新翻出 杜郎 ,最宜闺子夜烧香。”
《國語辭典》:体制(體制)  拼音:tǐ zhì
1.一定的规则、制度。《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据学生的愚见,钦差既然要争那保送咨送的体制,就该合参谋部说明才是。」
2.文体的体裁、格式。《诗经。周颂谱》:「然鲁颂之文尤类小雅,比于商颂,体制又异。」
《國語辭典》:体制(體製)  拼音:tǐ zhì
1.诗文的格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
2.绘画的结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崔白,字子西,濠梁人,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
《國語辭典》:格律  拼音:gé lǜ
1.传统法中指法律条令。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五。孝行》:「复雠礼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心,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人成复雠之志,赦之亏格律之道。」《旧五代史。卷三七。唐书。明宗本纪三》:「自兵兴以来,法制不一,诸道州县常行枷杖,多不依格律,请以旧制晓谕,改而正之。」
2.诗、词、曲、赋的平仄、音韵、字数、句数等形式和规律。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至于贯穿古今,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宋。许顗《彦周诗话》:「有五句成篇者,尽古今诗之格律,足以资详博,不可不知也。」
3.个人生活行为在主观上所遵循法度和规则。唐。窦冀〈怀末上人草书歌〉:「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國語辭典》:格式  拼音:gé shì
1.规则法度。《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帝令朝臣釐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2.规格样式。《红楼梦》第五三回:「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