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衣
(1).白色衣服。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旧唐书·薛仁贵传:“ 仁贵 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宋 苏轼 《和答庞参军》:“一见胜百闻,往鏖 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 辽 年。” 胡征 《白衣女》:“我还不知道你的姓名,更记不清你那夜的容颜,只留下一个白衣的身影,在我深沉的忆念里。”
(2).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史记·儒林列传序:“及 竇太后 崩, 武安侯 田蚡 为丞相,絀 黄 、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后汉书·孔融传:“﹝ 曹操 ﹞遂令丞相军谋祭酒 路粹 枉状奏 融 曰:‘少府 孔融 ……又前与白衣 禰衡 跌荡放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浩然:“观 浩然 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杨士奇 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
(3).古指给官府当差的小吏。汉书·龚胜传:“尚书使 胜 ( 龚胜 )问 常 ( 夏侯常 ), 常 连恨 胜 ,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 颜师古 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白衣:“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卫则不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隋书·百官志云:‘凡州郡县,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
(4).特指送酒的吏人。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司马光 《和同舍对菊无酒》:“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阁上华玄,尝接白衣之载酒;壚头涤器,未酬彩管之题桥。” 清 沈畯 《九日》诗:“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参见“ 白衣人 ”。
(5).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分。晋书·蔡谟传:“冬蒸, 謨 领祠部,主者忘设 明帝 位,与太常 张采 俱免,白衣领职。”陈书·陈拟传:“ 世祖 嗣位,除 丹阳 尹,常侍如故。坐事,又以白衣知郡,寻復本职。”新唐书·封常清传:“败书闻,帝削 常清 官,使白衣隶 仙芝 军效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上大怒,復议兴师,以前副将军 阿桂 首倡罢兵议,因褫其职,以白衣从军。”
(6).特指穿便服的士兵。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九:“白衣摇急桨,青草伏彊弓。”
(7).佛教徒着缁衣,因称俗家为“白衣”。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荀氏 《灵鬼志》:“ 泰元 中,有道人从外国来,自説所受术师白衣,非沙门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卢文弨 注:“僧衣緇,故谓世人为白衣。” 宋 苏轼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 洞庭 之南,有 阿育王 塔,分葬 释迦如来 舍利。尝有作大施会出而浴之者,緇素传捧,涕泣作礼。有比丘窃取其三……以授白衣 方子明 。”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述此既终,则又得一疑事,或举 赫尔图门 之説,以为宗教不可专任僧徒,当普及白衣而后可。”
《漢語大詞典》:白衣人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恭帝》:“ 王宏 为 江州 刺史,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 王宏 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唐 李白 《九日登山》诗:“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宋 苏轼 《有以官法酒见饷者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诗:“喜逢门外白衣人,欲鱠湖中赤玉麟。” 明 唐寅 《题自画墨菊》:“白衣人换太玄衣,浴罢 山阴 洗研池。”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相公,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觴,把尘虑尽皆涤盪,换新粧,白衣人翻做彩袖飘扬。”
(2).旧指平民。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五折:“你不劳掛念,我是个白衣人,怎得到玉阶前?”参见“ 白衣 ”。
《漢語大詞典》:身命
(1).指生命。汉书·郑崇传:“臣愿以身命当国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驮那羯磔迦国:“闻者怖骇,莫敢履户,谓是毒蛇之窟,恐丧身命。”《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足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2).指命运。 唐 韩愈 《赠族侄》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3).身分。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三折:“我则似那草店上相逢时那个身命,便和您叙交情,做咱那伴等。” 清 杨汝穀 《北行偶述》诗:“向北物价增,去乡身命贱。”
(4).下身,指男性生殖器。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与孩儿做一箇单绢裤遮了身命,做一箇布上衣盖了皮肤。”
《漢語大詞典》:尊严(尊嚴)
(1).庄重肃穆;尊贵威严。荀子·致士:“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贤者备股肱,则君尊严而国安。” 宋 司马光 《进〈孝经指解〉札子》:“体貌尊严,举止安重。” 丁玲 《过年》:“只觉得舅舅仍然很尊严,很大,高不可及,只呼吸都象表示出有与凡人不一样的权威。”
(2).崇高庄严。 宋 梅尧臣 《汝州登慈寺阁望嵩岳》诗:“ 少室 出天外,巍巍何尊严。” 清 孙枝蔚 《病愈赠医者宋迪公》诗之八:“低头幕府尊严地,种杏安能许外人。”
(3).尊贵的地位或身分。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 日本 军人们心里很不痛快,因为这样的简陋的场面颇有损于‘帝国’的尊严。”
(4).指不容侵犯的地位或身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魏巍 《这里是今天的东方》:“没有人会知道,她还要对全人类做出些什么;维护和平,维护人类尊严的抗美援朝战争,不过是她开始的一件罢了。”
《漢語大詞典》:布素
(1).布衣素服。布指质地,素指颜色,形容衣着俭朴。宋书·礼志二:“皇后终除之日,不宜还著重服,直当释除布素而已。”宋史·道学传四·李燔:“被服布素,虽贵不易。”
(2).指卑微的地位或身分。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劝我废,我以布素时生,復长子,望其渐改,隐忍至今。’” 宋 范仲淹 《蔡公墓志铭》:“某自布素从公之游,见公出处语默,无一不善。”
(3).借指平民。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自公卿以逮布素,皆欢然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中。”
《漢語大詞典》:排场(排場)
(1).场面铺张;铺张的场面。 宋 范成大 《壬辰天中节因怀去年捧御杯殿上》诗:“去岁排场 德寿宫 ,薰风披拂酒鳞红。” 元 乔吉 《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曲:“闹排场经过乐回闲,勤政堂辞别撒会懒。”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岂止像知府告老回家,就是尚书侍郎回来,也不过像老爹这个排场罢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三:“嫁妆钱由我出,事由你们办,排场越大越好。”
(2).犹身分。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量妾身则是箇妓女排场,相公是当代名儒。”
(3).戏场;舞台。 元 商道 《一枝花·叹秀英》套曲:“忍耻包羞排场上坐,念诗执板,打和开呵。” 明 臧懋循 《〈元曲选〉序二》:“ 元 以曲取士,设十有二科,而 关汉卿 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者,或 西晋 竹林诸贤託杯酒自放之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更可喜,把老夫衰态也拉上排场,做了一个副末脚色。”
(4).谓登台演出。 清 曹雪芹 《题敦诚〈琵琶行〉传奇》诗:“ 白傅 诗灵应喜甚,定教 蛮 素 鬼排场。”
(5).犹排揎。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6).体面;美好。 赵树理 《老定额》:“ 李大亨 经过这样一逼,忽然逼出一句很排场的话来。” 陈梦贤 《重返柳河湾》:“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麦子,啊,长得真排场!”
《漢語大詞典》:骨气(骨氣)
(1).犹气概;志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2).犹气势;气韵。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唐 韦续 《书品优劣》:“释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
(3).指身分。《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
《漢語大詞典》:躯体(軀體)
亦作“ 躯軆 ”。
(1).身体。 汉 王延寿 《王孙赋》:“颜状类乎老公,躯軆似乎小儿。”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上慙圣明,下惧素餐,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唐 储光羲 《野田黄雀行》:“嘖嘖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峻青 《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病魔吞噬了一个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躯体。”
(2).指身分。 沈从文 《会明》:“在躯体上他是一个火夫,在心术上他是一个好人。”
《漢語大詞典》:体统(體統)
(1).文章或著作的体裁、体例、条理。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训詁焉。” 张铣 注:“举一隅,摄取其体裁统理,皆归诸古人之言。”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观 子长 之叙事也,自 固 已往,言所不该,其文阔略,无復体统。洎 秦 汉 已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
(2).引申为体系。朱子语类卷九四:“若以体统论之,仁却是体,义却是用。” 宋 叶适 《温州新修学记》:“ 薛士隆 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末寡陋之术,不随毁誉,必摭故实。”
(3).体制;规矩。 宋 叶适 《监司》:“故监司者,操制州郡者也;使之操制州郡,则必无又从而操制之,此则今世所以置监司之体统当如是矣。”《水浒传》第五一回:“一班头领,分拨已定,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山寨体统,甚是整齐。”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体统乖,威仪褻,纲常没半些。”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但是她写过一回通告,中间有这样的语句:‘女子剪发,成何体统!凡欲在本校求学者,一律不准剪发。’”
(4).光彩,有面子。红楼梦第五一回:“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説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红楼梦第五二回:“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使,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
(5).身分;面子。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Schopenhauer先生曾将绅士们比作豪猪,我想,这实在有些失体统。” 老舍 《赵子曰》第十二:“‘说!自要不失体统我就干!’ 赵子曰 很慎重的说。”
《漢語大詞典》:体分(體分)
(1).秉赋和素质。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 张良 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 韩信 是也;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
(2).职分;身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至於体分冥固,道契不坠……其揆一也。” 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 宋 邵雍 《寄商守宋郎中》诗:“初返 洛 城无限事,闲人体分似相违。”
《漢語大詞典》:尊高
(1).高贵。管子·宙合:“尊高满大而好矜人。”
(2).指崇高的身分或地位。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
《漢語大詞典》:来派(來派)
(1).犹来势。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姑娘一看这光景,你一言,我一语,是要‘齐下 虎牢关 ’的来派了;他倒也不着恼,也不动气。”
(2).方言。气派。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九:“ 朱大贵 上下看了看那间房子,摇摇头说:‘这也不象个大队部的来派呀!’”
(3).方言。身分。 束为 《第一次收获》:“一个女子家也应该有个来派,做错了事,说她几句罢了。”
《漢語大詞典》:坯子
(1).指衬在器物里边的东西。朱子语类卷九一:“尝见 南剑 沙溪 一士夫家尚收得上世所藏幞头,犹是藤织坯子。”
(2).指未烧制加工的砖瓦、陶瓷器以及其他待加工的半成品。 秦兆阳 《在田野上前进》第七章:“场子的一边,是一长排码得很整齐的灰黄色的砖坯子;另一边是排得更长更高的烧好了的砖。” 孙犁 《业余创作三题》:“前天看报纸, 安徽 做墨,坯子要打一万二千锤,制出来的墨才好用,才够标准。”
(3).犹材料。比喻能做某种事情的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老大以为经过这点挫折,老二应该明白过来: 东阳 那样的人是真正汉奸坯子,早就不该和他亲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七:“我这块材料,不是那个坯子。秘书长这职位太重要了,我怎么能担任?” 邓友梅 《〈铁笼山〉一曲谢知音》:“沉住气,内行爷们面前,唱得好坏不说,可要直呼直令,叫行家看你是块坯子。”
(4).犹身分。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上年他还写了书子来,教我们两口子,带了 随缘儿 ,告假出去,脱了这个奴才坯子。他们养我的老。”
《漢語大詞典》:民生
(1).民众的生计、生活。《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匱。” 明 何景明 《应诏陈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弛备,财力并竭。” 章炳麟 《訄书·商鞅》:“国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终一餔。” 孙中山 《民生主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2).人的本性。书·君陈:“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孔 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
(3).人生。《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朱熹 集注:“言人生各随气习,有所好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鲁 穆叔 会晋归,告 孟孝伯 曰:‘ 赵孟 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孝伯 曰:‘民生几何,谁能毋偷!’”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民生故如此,谁令摧折强相看,年去年来自如削,白髮零落不胜冠。”
(4).生民,民众。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明 何景明 《忧旱赋》:“嗟民生之何尤兮,憯遘兹之匪辰!”《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民生以德义为本,兵事以民为本。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清 钱谦益 《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有司益用不职,民生无所告愬。”
(5). 明 清 科举制度,庶民纳粟入官,取得监生资格的称谓。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6).泛称平民身分的学生,与“官生”相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 郑世子 ﹞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清史稿·选举志一:“少詹事 李若琳 首为祭酒,请仿 明 初制,广收生徒,官生除恩廕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
(7).谓人口增殖。 严复 《〈原富〉按语》:“地产有限而民生无穷。”
《漢語大詞典》:出身
(1).献身。吕氏春秋·诚廉:“ 伯夷 叔齐 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后汉书·王常传:“今 刘氏 復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北齐书·封隆之传:“时 高乾 告 隆之 曰:‘ 尒朱 暴逆,祸加至尊,弟与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岂可不出身为主,以报讐耻乎?’” 唐 钱起 《送郑书记》诗:“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宋 苏轼 《策别十六》:“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於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有司者摠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欧阳山 《三家巷》二一:“ 陈文婷 说:‘依我看,你应该好好地把高中念完。将来最好能念大学。否则念完了高中,熬了个小小的出身,也对付着可以组织个甜蜜的小家庭。’”
(3).指为官。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僕本寒乡士,出身蒙 汉 恩。”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老夫乃 王翛然 是也。自出身以来,跟随郎主,累建奇功。”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 樊噲 ﹞想起某家元是屠户出身,不可忘其本领,正在我宅中演习我旧时手段,杀狗儿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人本来是个骗子出身,姓 包 ,名 道守 。”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唐 李益 《城傍少年》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6).指改嫁。 张步真 《满足》:“那讨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财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闹药,娘就出身了。”
(7).出生;产地。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五:“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访。”《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原来那寺里有个道长老,原是 西印度国 出身,因慕 中国 清华,发心要到上方行脚。”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8).谓出路,前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以此嫁他,图个日前安逸,日后出身。”《中国歌谣资料·红军游击歌》:“工农都是受苦人,快快起来帮红军,帮助红军打敌人,穷人才会有出身。”
《漢語大詞典》:本分
亦作“ 本份 ”。
(1).根据一定的名分。荀子·非相:“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 杨倞 注:“分,上下贵贱之分。”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本分’上本无‘见’字。此涉上两‘见端’而衍。本分者,本其一定之分也。”
(2).本人的身分地位。 南朝 陈 徐陵 《答诸求官人书》:“所见诸君,多踰本分,犹言太屈,未喻高怀。”《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卜乔 ﹞平昔是个游手游食,不守本分,惯喫白食,用白钱的主儿。”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他总觉得,儿子有许多地方,的确是那个、那个了一点的。不太肯守本份。”
(3).安分守己。《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这 张主管 是个本分之人,况又是个孝顺的,听见娘説,便不往舖里去。”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本分世间为第一,休使见识,乾图甚的。”《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松 道:‘家兄从来本分,不似 武二 撒泼。’” 曹禺 《雷雨》第一幕:“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沙汀 《淘金记》二:“他想提醒大家,他不仅是个老爷,还是个道地的袍哥大爷,任何提劲撒野的话,他也是在行的,并不比别的人本份。”
(4).本身分内的。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刘栖楚 为京兆尹,常语县官曰:‘诸公各自了本分公事。’”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令公笑道:‘为将者出师破贼,自是本分常事,何足为喜?’”
(5).指本身分内的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口叫道:‘我自有妻,我是 崔相国 家女婿。’那尚书有权势气象,那里听,只管拖将入去了。这个却纔便是他本分,出於无奈。”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想时, 焕之 觉得对于职务上毫无遗憾,自己的本分只是继续努力。”
(6).犹本来。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本分天然白雪香,谁知今日却浓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