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合韵》:人合
王安石诗拙于人合且天合
分类:人合
《國語辭典》:天人合一  拼音:tiān rén hé yī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念。宋代理学家认为「仁」是所有德行的总名,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应汲于求仁,尽己之心性,存天理,去人欲,由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与天地合德,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分类字锦》:日中人合
梁庾肩吾 看放市诗 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
分类:市廛
《漢語大詞典》:两人合穿一条裤子(兩人合穿一條褲子)
比喻两人看法相同、行动一致。多用于贬义。《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我偏不要你去,我还和你説话哩。你两个合穿着一条裤子也怎的?”
《國語辭典》:问讯(問訊)  拼音:wèn xùn
1.询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问候。《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唐。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3.佛教徒合掌问候的礼节。《敕修百丈清规》卷六:「问讯开示毕,众散,归寮药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连忙收掩经卷,立起身向前问讯。」也作「闷信」。
《漢語大詞典》:难问(難問)
(1).提出疑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诸兄每读经传,輒下意难问。”
(2).民歌体裁的一种。有如谜语,两人合唱,以一问一答形式出现。如:(问)啥人数得清天上星?啥人数得清鳜鱼鳞?(答)太白金星数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数得清鳜鱼鳞。我国东南各省如 江苏 、 广东 等地民间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谜有三种:一、事物谜,二、字谜,三、难问, 锺先生 《广州谜语序》称为‘诘难体’……我以为要恰切一点,把它称为‘谜歌’。”
《漢語大詞典》:一床
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钟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
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
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之地;雕饰之物,不入於宫,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门》诗:“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茅栋盖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隙见一牀,受光于牖见室央。”
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魏书·源贺传:“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宋 杨万里 《谢建州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诗:“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宫词》之三六:“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归去来》第四幕:“急忙向后首侧门走进别室去,取了一床毯子来。”
6.四管笔的合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笔曰牀》:“今人为笔牀架笔,亦四管为一牀也。”
7.全部乐器的异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乐娘 。”
《漢語大詞典》:不调(不調)
(1).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
(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 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
《國語辭典》:地道  拼音:dì dào
1.地下通道。《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绍为地道欲袭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2.大地的本质。《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漢語大詞典》:全书(全書)
(1).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復全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书。 清 康熙 《御制〈佩文韵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餘页。”
(3).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如:《四库全书》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书
(5).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如:农政全书
《國語辭典》:打围(打圍)  拼音:dǎ wéi
田猎。《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后来葛令公在甑山打围,申徒泰射倒一鹿,当有三班教师前来争夺。」
《漢語大詞典》:私义(私義)
(1).以私人关系为准则的个人道义。《商君书·画策》:“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韩非子·饰邪:“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为赏劝,不可为罪沮,人臣之私义也。”战国策·赵策二:“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2).指个人合乎正义的行为。史记·游侠列传序:“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
《漢語大詞典》:三陟
(1).诗·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隤”、“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砠矣,我马瘏矣”三句,故后人合称“三陟”,形容旅途辛劳。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嗟予怨行役,三陟穷晨暮。”
(2).三次升官。《魏书·常景传》:“ 柳下 三黜,不愠其色; 子文 三陟,不喜其情。”
《漢語大詞典》:侨旧(僑舊)
东晋 南朝 时,北方徙居 江 南的侨人与当地人合称侨旧。晋书·桓宣传:“ 宣 久在 襄阳 ,绥抚侨旧,甚有称绩。”宋书·刘康祖传:“ 东海 人 徐道期 流寓 广州 ,无士行,为侨旧所陵侮。”
分類:北方人合
《漢語大詞典》:婴臼(嬰臼)
春秋 时 程婴 与 公孙杵臼 二人合谋保全 赵 氏遗孤,事见史记·赵世家。后以“婴臼”喻指危难时可托孤的人。 明 徐渭 《桐乡冯母》诗之一:“自古男儿 婴 臼 少,谁家嫠妇帝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