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道行
1.通道。管子·问:“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 尹知章 注:“谓因此出入。”
2.在通道中行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挺身入穴,因拽豪家子臂,不觉同在穴中。道行十数步,忽睹高门崇墉,状如州县。”
3.行道之人;行人。管子·形势:“燕雀之集,道行不顾。” 尹知章 注:“燕雀翔集,事之常细也。故行道之人,忽而不顾,谓小事非大人所宜知。”
4.职官名。 汉 贾谊 新书·辅佐:“道行典知变化,以为规是非,明利害;掌僕及舆马之度,羽旄旌旗之制,步骤徐疾之节,春夏秋冬用之伦色;居车之容,登降之礼,见规宜諭,见过则譋。故职不率义,则道行之任也。”
5.谓政治主张被采用实行。 唐 白居易 《和杨尚书》:“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宋 陆游 《送李德远寺丞奉祠归临川》诗:“道行端有命,身隐更须名。” 元 孛术鲁翀 《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远近震讋,道行遵化。”
6.道德;品行。晋书·儒林传·杜夷:“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住 安国寺 ,道行高洁,兼工诗,以文章应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伊犁 所奉之 固尔札庙 、 海努克庙 喇嘛道行卑恶。”
7.佛法;佛教教义。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尝於 餘杭山 沉思道行,泠然独畅。”《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菩萨若能通达《首楞严三昧》,则能通达一切道行。”《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晋诗》“ 支遁 ” 丁福保 题注:“ 晋哀帝 即位,遣使徵请出都,止 东安寺 讲道行。”
dào héng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门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
2.泛指一个人的涵养。《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3.谓能力、本领。 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 艾明之 《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
《漢語大詞典》:孔道
(1).大道;通道。 汉 扬雄 《太玄·羡》:“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舆之忧。” 范望 注:“大道平易,舍而不从,而从蹊径,故为忧也。”汉书·西域传上·婼羌国:“﹝ 婼羌国 ﹞去 阳关 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孔道。”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孔道犹言大道,谓其国僻在西南,不当大道也……説文曰:‘孔,通也。’故大道亦谓之通道,今俗语犹云通衢大道矣。”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史书:“ 师古 曰:‘孔道者,穿山险而为道,犹今言穴径耳。’此又误矣。孔道止谓大道也。前言‘辟在西南’,故后言‘不当大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第一节:“次日就到一个 龙山庙 的面前的大路去,此路乃是 赤山约 、 北笏约 、 赤岸约 、 河口约 交通的孔道,每日都有无数农民在此经过。”
(2).指地道。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罗汉将去,谓其人曰:‘从后七日,当雨沙土,填满此城,略无遗类,尔宜知之,早图出计。’……此人心知必然,窃开孔道出城外而穴之。第七日夜宵分之后,雨沙土满城中。其人从孔道出,东趣此国,止 媲摩城 。”
(3).必经之道;四通八达之地。 宋 文天祥 《海船诗序》:“自狄难以来,从 淮 入 浙 者必由海,而 通 为孔道也。”明史·忠义传·张春:“ 天启 二年, 辽 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 山东 僉事, 永平 、 燕建 二路兵备道。时大军屯 山海关 , 永平 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 清 钮琇 觚賸·雪遘:“ 六奇 世居 潮州 ,为 吴观察 道夫 之后,略涉诗书,躭游卢雉,失业荡产,寄身邮卒,故於关河孔道、险阻形胜,无不諳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至于都会,地当孔道,则五方杂错,民族不纯,祠堂之制,视之蔑如也。” 郭小川 《长江组歌·双虹颂》:“西边一座桥,东边一座桥,成了沟通南北的交通孔道。”
(4).由 孔子 倡始的儒家之道。 唐 韩愈 《进学解》:“昔者 孟軻 好辩, 孔 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我总相信现在的阔人都是聪明人;反过来说,就是倘使老实,必不能阔是也。至于所挂的招牌是佛学,是 孔 道,那倒没有什么关系。”
《漢語大詞典》:走路
(1).逃奔之路。后汉书·刘盆子传:“帝闻,乃自将幸 宜阳 ,盛兵以邀其走路。”《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宜分兵东南北三路攻打,独缺西门,放他一条走路。”
(2).出路;通道。北史·段荣传:“此城三面重涧,并无走路,唯虑东面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鄂尔泰 先檄 川 兵扼 凉山 及 金沙江 走路。”
(3).穿堂;过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左边一间锁着,堆些柴草;右边一间做走路。” 茅盾 《虹》一:“ 梅女士 站在走路中,将两手交握着衬在脑后,很潇洒地摇晃她的肩膀。”
(4).行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们只好贴近墙壁走路。”
(5).动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直等天色晴霽好走路了,再商量不迟。”
(6).指解聘、解雇。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你将来最好是随时预备走路。” 张天翼 《皮带》:“ 梁副官 就叫那传令兵来,‘申饬’,算饷银,叫他走路。”
《漢語大詞典》:过路(過路)
(1).行程中经过某地。《水浒传》第二九回:“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快心编三集》第八回:“家人道:‘他晓得造册未完,那一句话,大有觔两,他若是过路没相干的人,怎説出这一句关切话?’” 丁玲 《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稀饭很甜,又热,她两手捧着,然而也并不忘去用两颗活泼的眸子钉打过路的行人。”
(2).通道;出入之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欲其子繁,待其花时,取叶布於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 张天翼 《春风》四:“ 长寿 就嘟哝着走到那间过路的厅里。”
《漢語大詞典》:四术(四術)
(1).诗、书、礼、乐四种经术。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
(2).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治道·四术
(3).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李善 注引广雅:“术,道也。”
《漢語大詞典》:过道(過道)
(1).房与房或墙与墙间可以通行的狭路。《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使了一百廿两银子,买了一所门面两间倒底四层房室居住,除了过道,第二层间半客住。”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市集:“过道者,小衚衕也。” 萧红 《马伯乐》:“ 马 家虽然不是礼拜堂,可是每一间屋里都有一张圣像。就连走廊、过道也有。”
(2).泛指通道。 巴金 忆·最初的回忆:“草地的两边种了几排桑树,中间露出一条宽的过道。” 沙汀 《选灾》:“他喘息着,一面静静观望那些聚集在礼堂空地上的选民,过道里不时有人穿出穿进,神情显得慌张。”
(3).过路;路过。 沈从文 《小砦》:“因大军过道,和兵败的土匪来去,把地方一点精华,吮剥的干干净净。”
《漢語大詞典》:巷子
(1).小街道;胡同。如:他住在巷子的东头。
(2).指狭窄的通道。 徐迟 《精神分析》:“他慢慢的两手按着桌子站起来,经过花篮的巷子,走到窗口,瞭望那天空。”
《漢語大詞典》:宝衢(寶衢)
通道的美称。亦指光明大道。 南朝 宋 谢灵运 《罗浮山赋》:“故曰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洞穴之宝衢,海灵之云术。”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愿大王殿下五畏内遣,十力外扶,百福庄严,万祉周集,愕梦无懺其虑,甘寝有恬其神,更闢宝衢,愈兴慧业。”
《漢語大詞典》:昆仑道(昆侖道)
指 汉 时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带 ( 公玊带 )图。及五年脩封,则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从 昆仑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礼。” 司马贞 索隐:“ 玊带 明堂图中为复道,有楼从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楼,故名之也。”参见“ 昆仑 ”。
分類:明堂通道
《漢語大詞典》:昆仑(昆侖)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复道(複道)
(1).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復,通“ 复 ”。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史记·留侯世家:“上在 雒阳 南宫,从復道望见诸将相与坐沙中语。”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復,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復道。”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復道周阁相属。” 刘白羽 《敦煌秋日》:“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奔赴 莫高窟 ,攀缘于回廊复道之中,留连于岩窟洞天之内。”
(2).指水陆两路。復,通“ 复 ”。 唐 皇甫冉 《送顾萇往新安》诗:“由来山水客,復道向 新安 。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
楼阁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 咸阳 北阪上,南临 渭 ,自 雍门 以东至 涇 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唐 杜甫 《夔州歌》之四:“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霽何虹?”《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一直向后走来,只见宝殿琳宫,迴廊复道,是个香火兴旺的古刹。”
《漢語大詞典》:凿空(鑿空)
(1).开通道路。史记·大宛列传:“然 张騫 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 。”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凿,开;空,通也。 騫 开通 西域 道。” 唐 徐彦伯 《胡无人行》:“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赵朴初 《片石集·青铜器》:“凿空 汉 使惊 邛 杖,已信西南道可通。”
(2).凭空无据;穿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巧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今欲凿空访寻水利,所谓即鹿无虞,岂惟徒劳,必大烦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王入于王城不书:“路史以为 襄王 未尝復国,而 王子虎 为之居守,此凿空之论。”
《漢語大詞典》:玉阙(玉闕)
(1).传说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宫阙。十洲记·昆仑:“﹝ 钟山 ﹞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气之所含,天帝居治处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径从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釐差。” 清 黄鷟来 《和杜秋兴韵》之四:“玉闕占星期总渺,金轮浴海望何迟。”
(2).指皇宫、朝廷。 唐太宗 《赋帘》诗:“参差垂玉闕,舒卷映兰宫。” 宋 赵抃 《累乞致政诏答未允述怀》诗:“玉闕累章烦赐詔, 瀫江 两桨蹉归期。” 明 夏完淳 《青楼篇与漱广同赋》诗:“有时玉闕朝诸侯,有时金门徵群流。”
(3).道教语。指肾中白气与肺相连的通道。黄庭内景经·肺部:“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闕。” 梁丘子 注:“童子名 皓华 ,肺形如盖故以下言之,玉闕者,肾中白气上与肺连也。”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诗:“丹田了玉闕,白日思云空。”
《漢語大詞典》:路绝(路絶)
(1).道路阻绝。《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十四》:“无故相然我,路絶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近智以守见而不之,之者以路絶而莫晓。” 明 杨慎 《滇载记》:“羣蛮怨怒,引 吐蕃 攻 知古 杀之,於是 姚 雋 路絶, 晟 犹奉 唐 正朔。”
(2).泛指通道阻塞。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而使直臣杜口,忠讜路絶。”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漢語大詞典》:涧道(澗道)
山涧通道。 南朝 梁 王台卿 《奉和往虎窟山寺》:“飞梁通涧道,架宇接山基。”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张羽 《游方山观梅》诗:“寻芳正及上春时,涧道縈紆恨到迟。”
分類:山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