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比
(1).不偏私。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邢昺 疏:“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
(2).不协和。战国策·魏策一:“ 文侯 曰:‘鐘声不比乎,左高。’” 鲍彪 注:“比,犹协。” 吴师道 补正:“不比,言不和也。”
(3).不可相比;不同于。 唐 杜甫 《奉赠王中允维》诗:“共传收 庾信 ,不比得 陈琳 。”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休道是咱家动情,你宰相每也生憎,不比那雕梁燕语,不比那锦树鶯鸣。” 刘半农 《拟拟曲》二:“不想今年不比往年。”
《漢語大詞典》:龃龉(齟齬)
(1).上下齿不相对应。 明 徐渭 《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齟齬,张吻讼所苦。”
(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齟齬之虑矣。” 清 李必恒 《铙歌·役者讴》:“輦粟陟砠,山石齟齬。”
(3).不相投合,抵触。 汉 扬雄 《太玄·亲》:“其志齟齬。” 范望 注:“齟齬,相恶也。”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齟齬。”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
(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於常文,则齟齬为瑕。”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然记者以此属于圣人无毁誉之下,义终齟齬,疑是两章而脱其‘子曰’字。” 明 归有光 《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 有光 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齟齬,乃喜。” 苏曼殊 《〈梵文典〉自序》:“﹝梵文﹞音韵既多齟齬,至於文法,一切未详。”
(5).不顺达。多指仕途。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齟齬。 神龙 初,终 衞王府 参军。”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出而齟齬于仕,坎壈其身,几陷入于深文。”
(6).谓别离。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两地尘沙今齟齬,二年风月共婆娑。”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齟齬。”
《漢語大詞典》:内热(内熱)
(1).谓内心忧煎焦灼。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成玄英 疏:“ 诸梁 晨朝受詔,暮夕饮冰,足明怖惧忧愁,内心燻灼。询道情切,达照此怀也。”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 秦王 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罗惇曧 《文学源流》:“ 老 言无为,而 庄 言内热,无为则纯归自利,内热则冷於救人。”
(2).谓人体阴阳不协,虚火上亢。左传·昭公元年:“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 宋 苏轼 《小圃五咏·地黄》:“愿餉内热子,一洗胸中尘。”红楼梦第八四回:“ 妞儿 一半是内热,一半是惊风。”
《漢語大詞典》:不调(不調)
(1).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 颜师古 注:“调,选也。”
(2).犹言不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 宋 王禹偁 《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圣朝好爵,凡云选授,必择器能。岂期不调之材,遽忝起家之命。”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调,或在襄邑作过逃来,即发遣他去,恐相负累,请仔细相度。”
《漢語大詞典》:头重(頭重)
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匀称;失去平衡。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参见“ 头重脚轻 ”。
《漢語大詞典》:头重脚轻(頭重脚輕)
(1).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失去平衡。《水浒传》第十六回:“只见这十五箇人头重脚轻,一箇箇面面厮覷,都輭倒了。”《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甌落肚,渐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
(2).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配合诸色时,较重的即较深的颜色应放在较轻的即较浅的颜色之下,否则观者会觉得头重脚轻而感到不稳定不愉快。”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漢語大詞典》:徒长(徒長)
(1).徒卒之长。史记·黥布列传:“ 布 已论输 丽山 , 丽山 之徒数十万人, 布 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迺率其曹偶,亡之 江 中为羣盗。”
(2).农作物因生活条件不协调而产生的茎叶发育过旺的现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个合作社的农业技术操作规程》:“每当雨后暴晴,蒸气闷热,一般秆低株密的作物如谷子、小麦产量很低,而且容易形成徒长。”
《漢語大詞典》:和弦(和絃)
(1).同弦音不协调。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长姑嫁 慈溪 姚 氏……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絃。’”
(2).音乐术语。称和声的结构单位。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着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和弦。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那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音乐主题,终于战胜了一切,走向终止--在几个极度响亮的和弦中戛然而止。”
谓与他人的弦音相应和。 明 陈子龙《偕熊令君伯甘游》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漢語大詞典》:不协(不協)
不一致;不和。左传·成公十二年:“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南史·何尚之传:“ 义真 与司徒 徐羡之 、尚书令 傅亮 等不协。”清史稿·允禔传:“上以 允禔 听谗,与 福全 不协,私自陈奏,虑在军中僨事,召还京师。”
《漢語大詞典》:违和(違和)
(1).不协调;失常。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泰》:“调摄违和,阴阳颠倒。”宋书·裴松之传:“惧国俗陵頽,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
(2).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婉词。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经违和极篤,忽自见大光明,遍於世界。” 宋 欧阳修 《嘉祐七年与王懿敏公书》:“昨日公谨相过,迺云近少违和,岂非追感悲戚使然邪?”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上违和,医药皆公掌之。”
《漢語大詞典》:犯色
(1).指犯颜直谏。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孝景 将侯 王氏 , 脩侯 犯色,卒用废黜。”
(2).色彩不协调。 冰心 《一个母亲的建议》:“两根大小辫儿,再系上两种犯色的丝带。”
《漢語大詞典》:对不上
不一致;不协调;相异,不同。例如:两项账目对不上。
《漢語大詞典》:头重脚轻(頭重脚輕)
(1).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失去平衡。《水浒传》第十六回:“只见这十五箇人头重脚轻,一箇箇面面厮覷,都輭倒了。”《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甌落肚,渐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
(2).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配合诸色时,较重的即较深的颜色应放在较轻的即较浅的颜色之下,否则观者会觉得头重脚轻而感到不稳定不愉快。”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漢語大詞典》:内耗
(1).机器或其他装置本身所消耗的没有对外做功的能量。
(2).谓团体内部,因不协调、闹矛盾而无谓地消耗精力、物力等。《文汇报》1984.10.25:“实行这个办法还解决了有些组内长期不团结的内耗问题。”《解放日报》1985.3.23:“聘任制还减少了科技人员之间的‘内耗’,加快了科研工作的步伐。”
《漢語大詞典》:不合节(不合節)
谓办事不顺当;不协调。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事不谐曰不合节。”
《漢語大詞典》:做小动作(做小動作)
在集体性强的活动中偷偷地做出不协调的动作。引申指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在背地里搞不正当活动,如播弄是非、弄虚作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