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适(不適)
(1).不往;不至。书·盘庚上:“ 盘庚 迁于 殷 ,民不适有居,吁众慼,出矢言。” 孔 传:“适,之也。”
(2).不合;不调。管子·任法:“凡为主而不得用其法,不适其意,顾臣而行。”后汉书·章帝纪:“去秋雨泽不适,今时復旱,如炎如焚。”
(3).身体不舒服。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笙村灵梦记》:“﹝ 王笥生 ﹞偶患不适,思觅一逭暑之处。” 万里鹏 《关于X》诗:“有同学说,我讨厌它,见了就脑袋发胀全身不适。”
(4).指不惬意,不愉快。 唐 李商隐 《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宋 陈与义 《晚步》:“畎亩意不适,出门聊散忧。”
(5).不得,不招致。韩非子·说林下:“ 崇侯 、 恶来 知不适 紂 之诛也,而不见 武王 之灭之也。” 王先慎 集解:“《书大传》一注:‘适,得也。’”
(6).不敷,不足。汉书·循吏传·黄霸:“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关西 人谓补满为适。马少士多,不相补满也。”
《漢語大詞典》:不和
(1).不和睦。书·多方:“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史记·循吏列传:“ 郑昭君 之时,以所爱 徐挚 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戏论:“长官称雨,赞府即道晴;赞府称晴,长官即道雨。终日如此,非不和乎?”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关于他与同僚的关系,写到他与 糜芳 、 傅士仁 不和,困难时,众叛亲离。”
(2).不调和;不和谐。管子·七臣七主:“四者俱犯,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溧州流邑。”史记·日者列传:“四时不和不能调,岁穀不孰不能适。”文选·陆机〈文赋〉:“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李善 注:“虽復相应而不和谐。”
(3).不和悦。史记·赵世家:“太后不和之色少解。”
(4).身体不舒服。隋书·庶人秀传:“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异心。”《说唐》第六回:“哥哥贵体不和,何必拘此故套?”
《漢語大詞典》:不调(不調)
(1).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 颜师古 注:“调,选也。”
(2).犹言不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 宋 王禹偁 《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圣朝好爵,凡云选授,必择器能。岂期不调之材,遽忝起家之命。”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调,或在襄邑作过逃来,即发遣他去,恐相负累,请仔细相度。”
《漢語大詞典》:内伤(内傷)
(1).心中悲痛。《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皇后:“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
(2).中医学名词。指七情过极、劳累过度、饮食不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脏气损伤。汉书·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
(3).中医学名词。泛指因跌、打、挤、碰等引起的血、气、脏腑、经络等的损伤。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他很怕两腿是受了内伤,永远不能行走!”
《漢語大詞典》:枘方
“枘凿方圆”的省语。比喻不调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於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
分類:不调调协
《漢語大詞典》:避年
中医学名词。指月经不调,一年行一次。《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月经之常》:“月经,三旬时一下,两月并月,三居经,一年一至为避年,一生不至孕暗经。”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妇人月水:“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有一年一行,是谓避年。”
《漢語大詞典》:失黏
亦作“ 失粘 ”。
(1).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 沈约 。至 唐 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凡表、啟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引 清 王士祯 居易录:“ 徐凤 少监代嗣王谢赐玉带表,用礼记孚、尹二字,以尹为平声,乃用第二音,有司谓其失粘。”
(2).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拗体》:“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为拗体。”
(3).泛指诗句平仄失调。亦称“ 失严 ”。 杜甫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 清 仇兆鳌 注:“ 刘逴 曰:‘律诗自有定体,不可失粘……’ 刘氏 作失粘,谓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 陶开虞 作失严,谓声谓平仄失其谨严也。”
《漢語大詞典》:枘凿方圆(枘鑿方圓)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之二:“毕箕风雨难凭準,枘凿方圆费弥缝。”参见“ 枘凿 ”。
《漢語大詞典》:枘凿(枘鑿)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新唐书·高适传:“而言利者,枘凿万端。” 宋 叶适 《贺叶丞相》:“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分類:榫头卯眼
《漢語大詞典》:泰羹
不调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仪礼·士虞礼:“泰羹湆自门入,设于鉶南。”《淮南子·诠言训》:“席之先雚蕈,樽之上玄樽,俎之先生鱼,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於耳目,不适於口腹,而先王贵之,先本而后末。” 高诱 注:“泰羹,不调五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