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允洽  拼音:yǔn xiá
协调、融洽。《文选。班固。东都赋》:「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
《國語辭典》:调适(調適)  拼音:tiáo shì
1.调和顺适。《淮南子。诠言》:「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
2.意指当个体遭逢新的情境与刺激时,既有的认知结构(基模)无法有效因应环境要求,个体会改变既有认知结构(基模)以符合环境要求,进而保持平衡。换句话說,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模)在因应新刺激时,主动将既有的认知结构(基模)做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
《漢語大詞典》:和节(和節)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3).温和的节令。 汉 陈琳《神女赋》:“感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嗈嗈。” 汉 应瑒 《杨柳赋》:“赴阳春之和节,植纤柳以承凉。”
《國語辭典》:和协(和協)  拼音:hé xié
和睦无间、同心协力。《书经。召诰》「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句下汉。孔安国。传:「言当先服治殷家御事之臣,使比近于我有周治事之臣,必和协,乃可一。」《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
《漢語大詞典》:均和
调和;协调。管子·四称:“四时不贷,民亦不忧;五穀蕃殖,外内均和。”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均和法令,调理风俗……此宰辅之职也。”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若乃均和其用,调审其音,上以系一人之德,下以悦万国之心,既顺时而设教,孰尊古而卑今!”
分類:调和协调
《國語辭典》:谐和(諧和)  拼音:xié hé
调和而不冲突牴触。《周礼。地官。调人》:「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也作「谐缉」。
《國語辭典》:调谐(調諧)  拼音:tiáo xié
1.调整可变容器、线圈,使电路系统或无线电机的频率达到共振状态。
2.调和。《史记。卷二三。礼书》:「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
《漢語大詞典》:和适(和適)
(1).犹和顺;柔顺。文选·宋玉〈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 吕延济 注:“言性灵和适,心肠调顺,宜侍君旁。”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尔脩态横生,芳性和适。”
(2).协调;调和;舒适。《淮南子·本经训》“明照于日月,与造化者相雌雄” 汉 高诱 注:“雌雄,犹和适也。”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孟夏《灌佛经》:“春夏之际,殃罪悉毕,万物并生,毒气未行,时节和适。”黄庭内景经·口为“口为玉池太和宫” 唐 梁丘子 注:“百节调柔,五臟和适。” 明 宋濂 《赠高丽张尚书还国序》:“酒觴流行,伎乐交作,酣畅和适,礼意有加焉。”
《漢語大詞典》:节止(節止)
控制;协调。易·节“苦节,不可贞” 唐 孔颖达 疏:“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有节,其道乃亨。”礼记·乐记“节奏合以成文” 唐 孔颖达 疏:“节止其乐,使声音和合,成其五声之文也。”
分類:控制协调
《漢語大詞典》:谐适(諧適)
(1).和谐顺适。 清 袁昶 《智凝上人新辟睡轩》诗:“醉倒慹然枯木,形影谐适两相忘。”
(2).协调。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词无不谐适之调,作词者未能熟精斯调耳。”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古者,简帛重烦,多取记忆,故或用韵文,或用耦语,为其音节谐适,易於口记,不烦记载也。”
《漢語大詞典》:汁协(汁協)
和谐;协调。 晋 左思 《吴都赋》:“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皆与謡俗汁协,律吕相应。”
分類:和谐协调
《漢語大詞典》:辑洽(輯洽)
和协;协调。旧唐书·文苑传序:“俾律吕和谐,宫商辑洽,不独 子建 总 建安 之霸, 客儿 擅 江左 之雄。”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而雕章琢句,辞尚鏗鏘,律吕和谐,宫商辑洽,则 王 杨 为之伯。”
分類:和协协调
《國語辭典》:一体(一體)  拼音:yī tǐ
1.关系密切如一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一肢。比喻微小的一部分。《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3.全体。如:「一体遵照」。《西游记》第四回:「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4.一律、一同。《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列传》:「陈馀、张耳一体有功于赵。」《三国演义》第三○回:「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國語辭典》:龃龉(齟齬)  拼音:jǔ yǔ
牙齿上下不整齐。比喻彼此不合。唐。白居易〈达理〉诗二首之一:「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宋史。卷三九五。方信孺传》:「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
《國語辭典》:调和(調和)  拼音:tiáo hé
1.烹调。《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水浒传》第一○回:「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
2.和谐、融洽。《墨子。节葬下》:「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
3.消弭争端。《红楼梦》第二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
4.协调整理。《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和。」
5.调味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调和来。』」
6.安慰。《水浒传》第七回:「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著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