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戒师(戒師)
(1).授戒之师。《心地观经·报恩品下》:“若欲受持上品戒,应请戒师佛菩萨。”
(2).为僧尼的通称。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做娘的请客三番,敢剪做戒师,我甘分无辞。”
分類:僧尼
《漢語大詞典》:贫衲(貧衲)
僧尼自称的谦辞。《卫藏通志》引 清世宗 《御制语录后序》:“既见,问难甚久,其伎俩未能令朕发一疑情,迫窘詰屈,但云:‘王爷解路过於大慧果,贫衲实无计奈何矣。’” 龙禅居士 《碧血碑》:“贫衲名唤 慧珠 ,本是蓬门弱质,曾充某邸小星,只因庚子国变,流离至此。”
《國語辭典》:问讯(問訊)  拼音:wèn xùn
1.询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问候。《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传》:「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唐。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3.佛教徒合掌问候的礼节。《敕修百丈清规》卷六:「问讯开示毕,众散,归寮药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连忙收掩经卷,立起身向前问讯。」也作「闷信」。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长宽各一丈的面积。《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
《國語辭典》: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维摩诘所说经说,维摩诘居士居住的卧室一丈见方,但容量无限,禅宗取其意,以方丈名住持所居之室。《西游记》第九回:「你真个要寻父母,可随我到方丈里来。」
2.僧寺的住持。《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娘子道:『一件,不要去方丈内去;二件,不要与和尚说话;三件,去了就回。来得迟,我便来寻你也。』」《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贫僧当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芜湖县甘露庵里的,后在京师报国寺做方丈。」
《漢語大詞典》:方丈洲
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國語辭典》:出家  拼音:chū jiā
佛教徒离家成为僧团之一分子的这项行为。《西游记》第二回:「我常闻得那些猴子精说,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
《漢語大詞典》:出家求道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行。百喻经·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復念其妻子眷属。”
《國語辭典》:袈裟  拼音:jiā shā
梵语kāṣāya的音译。意为赤褐色。「袈裟」为一长方形的布块,出家人以此布块裹身,此即佛教僧侣的法衣。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系捡拾布片连缀而成,不可纯白,须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水田衣」、「福田衣」、「莲华衣」、「无垢衣」。
《國語辭典》:衣钵(衣缽)  拼音:yī bō
1.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2.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國語辭典》:缁衣(緇衣)  拼音:zī yī
1.黑衣。古代卿士听朝的正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他可咏缁衣,见说芳名好爵縻。」
2.僧侣穿的衣服。
3.《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缁衣,美武公也。」首章二句为:「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國語辭典》:佛事  拼音:fó shì
1.佛教的事业。《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
2.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养等活动。《西游记》第一二回:「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其应如何?」
《國語辭典》:入道  拼音:rù dào
1.领悟真理。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三则之三》:「此乐非但忘贫,兼可入道。」
2.出家,皈依宗教。《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高阳王寺》:「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國語辭典》:寂灭(寂滅)  拼音:jí miè
佛教谓断除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烦恼,不再轮回生死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佛以寂灭为事,以有身为幻。」也作「涅槃」、「圆寂」。
《国语辞典》:诵经(诵经)  拼音:sòng jīng
1.佛教徒或僧尼念佛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看守著洞中,自早夜焚香诵经,我到人间走一遭去也。」
2.戏称人嘴里唠叨不停。如:「你一天到晚就像诵经一样,烦不烦人?」
《漢語大詞典》:供帐(供帳)
亦作“ 供张 ”。
(1).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亦谓举行宴会。 汉 班固 《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乎 云龙 之庭。”汉书·张延寿传:“上为 放 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 唐 许敬宗 《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待》诗:“万乘腾鑣惊歧路,百壶供帐饯离宫。”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 元丰 八年之元日,适大朝会,有司宿供帐,设舆輅、仪物於 大庆殿 下。”明史·海瑞传:“曩 胡公 按部,令所过勿供张。”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一:“沿路州县除供张之外,还须修治道路。”
(2).指供宴饮之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 晋 张协 《咏史》诗:“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昔 疏广 受 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於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德 之官吏及各厂主人,盛设供帐,致敬尽礼,以相款讌,非有爱於相国也。”
(3).僧尼呈报名册于官府。《佛祖统记》卷四十:“﹝ 开元 ﹞十七年,勅天下僧尼,令三岁一造籍。供帐始此。”
《漢語大詞典》:清梵
谓僧尼诵经的声音。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大招离垢之賔,广集应真之侣,清梵含吐,一唱三嘆。” 唐 韩翃 《题僧房》诗:“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臺。”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福慧庵》:“礼罢 远公 旧时塔,数声清梵莫云多。”
《國語辭典》:结夏(結夏)  拼音:jié xià
佛教称安居期的开始阶段为「结夏」。参见「结夏安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