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衣钵(衣缽)  拼音:yī bō
1.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2.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漢語大詞典》:挂锡(挂錫)
亦作“掛锡”。 游方僧投宿寺院。因投宿时把衣钵锡杖挂在僧堂钩上,故称。 唐 裴休 《赠黄蘖山僧希运》诗:“挂锡十年栖 蜀 水,浮杯今日渡 漳 滨。”《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其时 佛印 游方转来,仍旧在 相国寺 掛锡。”《痛史》第二四回:“本庙的不过四五十人,近来倒是掛锡的客师甚多。”
《漢語大詞典》:法嗣
(1).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诗:“丛林真 百丈 ,法嗣有横枝。”红楼梦第二二回:“五祖欲求法嗣,令诸僧各出一偈。”
(2).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时夜半起,槌其法嗣门,索火甚急,法嗣知其得句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 鲁直 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鉢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一:“合二十五人以为法嗣,谓其原流皆出 豫章 也。”
《漢語大詞典》:钵袋(鉢袋)
亦作“钵帒”。犹衣钵。佛教中由师授徒表示传法的袈裟和钵。引申为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宋 陆游 《别建安》诗之一:“三十年来云水僧,常挑鉢帒繫行縢。” 宋 陆游 《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清 查慎行 《得树楼杂钞》卷十五:“鉢袋,犹禪家所云衣鉢也。惟 放翁 诗常用之。”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禅宗传法,授衣钵以为凭信,因称衣钵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大鉴 始以能劳苦服役,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具。循隐 南海 上,人无闻知。”
《漢語大詞典》:信器
即信具。指佛教禅宗传法的衣钵。 唐 刘禹锡 《佛衣铭》:“不有信器,众生曷归?”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六祖衣传自 达磨 ,本西方诸佛授法信器,乃西域屈昫布缉木棉为之。”参见“ 信具 ”。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禅宗传法,授衣钵以为凭信,因称衣钵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 大鉴 始以能劳苦服役,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具。循隐 南海 上,人无闻知。”
《漢語大詞典》:遗徒(遺徒)
某人死后遗下的门徒。泛指继承某人衣钵的人。 唐 贾至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谓 孔 门之弟, 洙 泗 遗徒。”
《國語辭典》:挂褡(掛褡)  拼音:guà dā
游方僧侣投寺寄住。如:「今晚暂且挂褡于相国寺,明儿再赶路。」也作「挂搭」。
《漢語大詞典》:钵授(鉢授)
犹授钵。僧侣传授衣钵等法物。引申为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传授与继承。 清 钱谦益 《文毅赵公神道碑》:“于是乎灯传鉢授,为留中永錮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