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序次
(1).谓依规律运行。国语·周语下:“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
(2).指按照次序。红楼梦第九二回:“大家序次坐下。”
(3).编次。汉书·艺文志:“ 汉 兴, 张良 韩信 序次兵法。”
(4).依次论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皆序次其源流,而参伍其得失者也。”
(5).泛指排列的次序。 姚华 《论文后编·文心第五》:“编中序次,仅若可寻,即而察之,大抵起于《鍊字》,其次《章句》,其次《丽辞》……其次《时序》,而《才略》终焉。”
(6).时序;季节。 明 何景明 《白菊赋》:“繄季秋之将望,予恤夫序次之易代。”
《漢語大詞典》:录第
(1).按名次录用。后汉书·蔡邕传:“臣每受詔於 盛化门 ,差次録第,其未及者,亦復随辈皆见拜擢。”
(2).编次。 汉 王褒 《九怀》序:“追而愍之,故作《九怀》,以裨其词。史官録第,遂列于篇。”
《漢語大詞典》:紬次
犹编次。
分類:编次
《漢語大詞典》:集次
编次;编辑。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序》:“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二十篇,録一篇。”
分類:编次编辑
《漢語大詞典》:次第
(1).等第。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以种类为篇章,持优劣为次第。”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你们三位的次第,是我辈品题出来的;如今我辈的次第,也要三位品题。”
(2).次序;顺序。《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汉 郑玄 笺:“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次第明甚,不可乱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
(3).依次。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及 卫太子 败, 齐怀王 又薨, 旦 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 唐 刘禹锡 《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
(4).排比编次。后汉书·刘陶传:“帝殊不悟,方詔 陶 次第春秋条例。” 唐 元结 《文编序》:“乃次第近作,合於旧编。”元史·刑法志序:“今按其实,条列而次第之,使后世有以考其得失,作《刑法志》。”
(5).条理;头绪。南齐书·周山图传:“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策略,悉以相委。”《水浒传》第十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
(6).规模。 宋 杨万里 《题严州新堂》诗:“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予数以事至 赵 ,始也闻其经营,再则睹其次第,三则及其成就焉。”
(7).齐整;有排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 刘方 二人﹞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器皿傢伙,甚是次第。”
(8).犹常态。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唐 王建 《白紵歌》:“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釵遗珮满中庭。”
(9).犹规则,规矩。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居中中地行近前来,依次第覷着 张生 大人般拜。”
(10).犹光景,情形。 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諫臣。”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顷刻,转眼。 唐 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 元 乔吉 《小阳关》曲:“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
(12).紧急,急速。 宋 徐集孙 《湖上》诗:“数日不来湖上看,西风次第水苍茫。” 元 陈德载 《栽桂》诗:“云边移得数株来,人老花应次第开。”
《漢語大詞典》:论定(論定)
(1).经考校定评。礼记·王制:“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
(2).对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结论。 宋 陈亮 《酌古论·邓艾》:“自古幸而成功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 邓艾 之欺於后世者也。” 清 金渐皋 《冬日杂咏》:“力微不任施横草,论定终当待闔棺。” 朱德 《悼陈毅同志》诗:“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
(3).编次确定。史记·酷吏列传:“与 张汤 论定诸律令。”后汉书·杨终传:“ 宣帝 博徵羣儒,论定《五经》於 石渠阁 。” 宋 叶适 《黄文叔〈周礼〉序》:“春秋皆 孔子 论定。”
(4).判决。宋史·刑法志三:“凡断公按,正先详其当否,论定即签印注日。”
《漢語大詞典》:全书(全書)
(1).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復全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书。 清 康熙 《御制〈佩文韵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餘页。”
(3).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如:《四库全书》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书
(5).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如:农政全书
《漢語大詞典》:诗什(詩什)
诗经编次,《雅》《颂》部分多以十篇编为一组,名之为什。后因以“诗什”泛指诗篇、诗作。《后村诗话续集》卷三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逆 韦 诗什并 上官昭容 所製。” 明 张溥 《〈吴朝请集〉题词》:“诗什纍纍,乐府尤高。” 刘师培 文说:“故 阴何 诗什,遂开近体之先。”
《漢語大詞典》:编次(編次)
(1).按次序编排。史记·孔子世家:“追迹 三代 之礼,序书传,上纪 唐 虞 之际,下至 秦繆 ,编次其事。”隋书·音乐志上:“案 汉 初典章灭絶,诸儒捃拾沟渠墙壁之间,得片简遗文,与礼事相关者,即编次以为礼,皆非圣人之言。”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牋者,编次也。古者书纪其事,以竹木编次而为之。”红楼梦第二三回:“﹝ 元妃 ﹞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 探春 依次抄録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 郑振铎 《〈现代创作文库〉序》:“为使读者明了某一作家最近的倾向,故作品目录的编次是以最近的放在前面,倒编上去。”
(2).编辑整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有诗赋铭誄书表啟疏二十卷,吾兄弟始在草土,并未得编次,便遭火盪尽,竟不传於世。” 唐 孙棨 《〈北里志〉序》:“静思陈事,追念无因,而久罹惊危,心力减耗,向来闻见,不復尽记,聊以编次,为太平遗事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庆元 初, 赵子直 当国,召 朱文公 为侍讲。 文公 欣然而至,积诚感悟,且编次讲义以进。”
(3).编排次序;编辑体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其编次多依放通史。”旧题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论〈文选〉:“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庵〈小学定本〉:“然《大全》编次伦序不能精当,恐亦未可凭也。”
《漢語大詞典》:论次(論次)
论定编次。史记·儒林列传:“故 孔子 閔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修起礼乐。”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若乃合其英精,离其变通,论次其敍位,必俟学古者兴行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若其条理,则俟 马氏 书成,可得而论次焉。”
分類:论定编次
《漢語大詞典》:存目
保留书目。 清 初纂修《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分类编次,凡触犯时讳,不利统治,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以及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书籍,均不入四库。其中一部分保留书名,略附提要,编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中,称为“存目”,计六千余种。《四库全书总目·凡例》:“至于其书虽歷代著録……经圣鉴洞烛其妄者,则亦斥而存目,不使滥登。”
《漢語大詞典》:治要
(1).岁计。核计一年的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宰夫:“一曰正,掌官灋以治要。” 郑玄 注:“治要,若岁计也。” 孙诒让 正义:“谓都计诸凡之总簿书也。”
(2).施政之要领。史记·曹相国世家:“其治要用 黄 老 术,故相 齐 九年, 齐国 安集,大称贤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武 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
(3).施政之需求。宋书·裴松之传:“今使兼散骑常侍 渝 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亲见刺史二千石官长,申述至诚,广询治要。”
(4).摘录主要部分。如 唐 初 魏徵 奉敕编次经史百家书,摘取其中有关王朝兴衰得失的部分,为群书治要
《漢語大詞典》:次述
编次述作。 宋 梅尧臣 《寄宋次道中道》诗:“次述盈百卷,补亡如继 秦 。”
分類:编次
《漢語大詞典》:编削(編削)
编次简册。后汉书·苏竟传:“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秘书。” 李贤 注:“説文曰:‘编,次也。’削谓简也,一曰削书刀也。”
分類:编次简册
《漢語大詞典》:铨叙(銓叙,銓敍)
亦作“ 銓序 ”。亦作“銓叙”。
(1).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升降级别与职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自是 皇甫 ……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銓敍。”宋史·武帝纪中:“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銓序。”旧唐书·李义府传:“﹝ 李义府 ﹞专以卖官为事,銓序失次,人多怨讟。” 靳以 《生存》:“谁配审查?当教授又不是做官,用不着铨叙。”
(2).评定次第。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法曲:“ 开元 二十五年,太常卿 韦縚 令博士 韦逌直 ……等銓叙前后所用乐章为五,奏付太乐习之。”
(3).编次有序。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表》:“臣前被詔,使采三国异同以注 陈寿 《国志》。 寿 书銓敍可观,事多审正。”宋书·臧焘传:“ 凝之 词韵銓序,兼有理証,上甚赏焉。”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4).衡量论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銓序一文为易,弥纶羣言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