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宥密  拼音:yòu mì
1.深广、静密。《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乐府诗集。卷七。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雍和》:「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2.枢密院。因掌管军事机密,故称为「宥密」。宋。苏轼〈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
《漢語大詞典》:宥府
即枢密院。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袁彦纯客诗》:“ 袁彦纯 同知,始以 史同叔 同里之雅,荐以登朝,尹京既以才猷自结上知,遂繇文昌躋宥府,寖寖乎柄用矣。” 明 高启 《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今 樊公 四迁其官,更十五年不出宥府,其能自效卓卓如此者,诚由圣天子知人善任之所致也。”
分類:枢密院
《漢語大詞典》:枢幄(樞幄)
指枢密院。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又枢密 孙公 固 ,亦小官,时曾謁 文庄 , 文庄 许他日当践枢幄,今亦验焉。”
分類:枢密院
《國語辭典》:枢密(樞密)  拼音:shū mì
1.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
2.政府机密的政务。《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唐。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國語辭典》:枢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职官名。枢密院的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简称为「枢密」。
《國語辭典》:提举(提舉)  拼音:tí jǔ
1.掌管、管理。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佑圣观侍奉香火,其观系属御前去处,内侍提举观中事务,当日降赐御香,修崇醮录。」
2.提拔、提携。唐。白居易 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台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系布裘。」
3.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一回》:「姓管的由乡贡起家,官至提举之职。」
《漢語大詞典》:密院
宋 代枢密院的省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四川 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併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於此扫地。”
分類:枢密院
《漢語大詞典》:两地(兩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时因中书省、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故称为「二府」。
2.明、清时俗称各府同知为「二府」。《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东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
《國語辭典》:监门(監門)  拼音:jiān mén
1.守门的小吏。《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
2.监守门户。《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傕使校尉监门,隔绝内外。」
3.职官名。掌宫殿门禁与守卫等事。《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左右监门,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掌诸门禁。」
《國語辭典》:经历(經歷)  拼音:jīng lì
1.经过。《书经。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乃其坠命,弗克经历,嗣前人恭明德。」《老残游记》第一回:「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
2.亲身遭遇接触。《南史。卷二四。王裕之传》:「凡所经历,务存不扰。」《红楼梦》第四八回:「哥哥果然要经历正事,正是好的了。」
3.经验与阅历。如:「他幼年丧父,有一段坎坷的经历。」
4.职官名。掌出纳文移。自金代、元代至清代皆曾设置。
《國語辭典》:同知  拼音:tóng zhī
1.共知。《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2.职官名。指正官之副。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之名,则谓之知某事,如宋代不以枢密院使授人,则称为「知枢密院事」,副使则称为「同知」。辽、金以后,沿此习惯,如府之主官称「知府」,而以府之佐官为「同知」。《西游记》第九回:「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对他说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过江而去。」《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会同了众捕快,次日解官。」
《漢語大詞典》:枢府(樞府)
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 宋 代多指枢密院, 明 和 清 初多指内阁, 清 雍正 以后多指军机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曹侍中 在枢府,务革侥幸,而中官尤被裁抑。” 宋 陆游 《贺张都督启》:“恭审诞膺册书,首冠枢府。”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爹爹,你藏器待沽,终须有日登枢府。” 清 汪懋麟 《新岁荷真定公寄书并二律见问次韵酬谢》之二:“枢府紓筹策,官斋尚咏诗。”
《漢語大詞典》:右府
宋 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 宋 王安石 《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祖某赠某官制》:“图任以登於右府,褒嘉当及其前人。”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徐 询以创置右府与揆路议政分合因革, 明清 即为考证以对……自 范觉明 为始,尔后悉兼右府矣。”宋史·沈括传:“此右府颁行之失,非卿察事机,必扰军政。”
《漢語大詞典》:南院
(1). 唐代 官署名,属吏部,负责选拔人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开元 二十二年,吏部置南院,始县长名,以定留放。”
(2).指 契丹 的南枢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内之南,故名。辽史·百官志一:“ 契丹 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 契丹 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 元好问 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國語辭典》:头子(頭子)  拼音:tóu zi
1.首领。如:「犯罪头子」、「流氓头子」。也称为「头领」。
2.填好年月的命令状,是旧时的下行公文。《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郭威自河中归,道经洛阳,见西京留守王守恩贪鄙聚敛,刻剥百姓,径出枢密院头子,命白文珂代守恩做西京留守。」
《漢語大詞典》:头子钱(頭子錢)
(1). 唐 宋 时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赋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纳时抽取的税钱,为附加税的一种。 宋 汪应辰 《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人户输纳官物,以钱陌取之者,曰头子钱……头子钱,本起於除陌钱,盖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尽革。”亦省称“ 头子 ”。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其时所在艰窘,无以救急,故减役钱,除头子,卖糟酵以相补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役钱每千纳头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载之类,并用此钱。”
(2).聚赌抽头所抽的钱。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文献通考:“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公,亦曰头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