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下究
犹下达。《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汉书·燕剌王刘旦:“恶吏废法立威,主恩不及下究。” 颜师古 注:“究,竟也。言不终竟於下。”
分類:下达
《漢語大詞典》:出入
(1).出进。《诗·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史记·项羽本纪:“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 唐 杜甫 《石壕吏》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幸喜得他家庄上有个大马圈,另开车门,出入方便。” 鲁迅 《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
(2).往来。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 晋 出入,余唯利是视。” 杜预 注:“出入,犹往来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亦知 扁鹊 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 扁鹊 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3).支出与收入。荀子·富国:“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餘,谓之称数。”汉书·王陵传:“天下钱穀一岁出入几何?” 宋 苏轼 《策别九》:“其财赋之出入,簿书之交错,纵横变化,足以为姦,而不可推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你是我得力的管家,一应钱财出入,都是你经手。”
(4).劳逸;作息。左传·昭公元年:“若君身,则亦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出入,即逸劳也。”后汉书·张霸传:“﹝ 张霸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 张曾子 ’。”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韩非子·十过:“ 献公 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 汉 王充 论衡·气寿:“ 武王 崩, 周公 居摄七年,復政退老,出入百岁矣。”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宋 苏辙 《历代论四·梁武帝》:“ 东汉 以来佛法始入 中国 ,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所谓形而上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进学解》《答客难》也,《送穷文》《逐贫赋》也。小有出入,便成一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 宋 郑如几 尝作《魏春秋》,其説与 俞 相出入。”
(7).谓弯曲,不平直。韩非子·扬权:“道不同於万物,德不同於阴阳,衡不同於轻重,绳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湿,君不同於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
(8).犹言上报下达。史记·五帝本纪:“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 张守节 正义引 孔安国 曰:“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唐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荣。”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 荆公 晚年删定字説,出入百家,语简而意深。” 宋 周庭筠 《〈东园丛说〉跋》:“平时上下论议,出入经传。”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荆公新法新经:“ 荆公 尝曰:‘吾行新法终始以为不可者, 司马光 也;终始以为可者, 曾布 也。其餘皆出入之徒也。’”
(1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郑玄 注:“出入,女子子嫁者及在室者。” 孔颖达 疏:“女子子在室为入,适人为出。”
(13).特指呼吸。《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王冰 注:“出入,谓喘息也。”
《漢語大詞典》:直下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漢語大詞典》:丹凤(丹鳳)
(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 晋 张华 注:“首翼赤曰丹凤。” 唐 元稹 《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
(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 南朝 梁简文帝 《汉高庙赛神》诗:“白云 苍梧 去,丹凤 咸阳 来。” 唐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
(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明 陈玉阳 《昭君出塞》:“謫青鸞,寃生画郎;今日呵,辞丹凤,愁生故乡。”
(4).喻杰出者。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四折:“俺哥哥丹凤之具。”
《漢語大詞典》:下令
下达命令,尤其根据正式的或强制的法规的命令。例如:法庭决议下令把那些人接到法庭审讯。
发布命令。例如:下令举行罢工。
《漢語大詞典》:文行
(1).文章与德行。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始 潮 人未知学,公命进士 赵德 为之师,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 明 刘基 《深居精舍记》:“上人名 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闻於时贤。”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督学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
(2).谓仅有虚文下达。宋书·武帝纪下:“杖罚虽有旧科……若皆有其实,则体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设罚之意。”
《漢語大詞典》:行下
行文下达。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二:“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便五穀通流,公私皆济。”《水浒传》第二十回:“本州孔目差人賫一纸公文,行下所属 鄆城县 ,教守御本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时宣抚司未有行下, 玠 曰:‘事急矣,诸将不能办,我当自行。’”参见“ 行文 ”。
《漢語大詞典》:行文
(1).修明文教。史记·留侯世家:“ 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汉书·匡衡传:“陛下祇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减损,省 甘泉 、 建章 宫卫,罢 珠崖 ,偃武行文,将欲度 唐 虞 之隆,絶 殷 周 之衰也。”
(2).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鼓动诗肠,提倡雅奏,亦行文之乐事乎?”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3).见“ 行文书 ”。
《漢語大詞典》:先令
(1).在命令下达之前。韩非子·饰邪:“昔者 舜 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 舜 杀之。”
(2).临终前嘱咐。汉书·杨王孙传:“﹝ 王孙 ﹞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臝葬,以返吾真。’” 颜师古 注:“先令,为遗令。”
(3). 英国 旧辅币名,一先令等于一镑的二十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宣诏(宣詔)
(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后汉书·种劭传:“大将军 何进 将诛宦官,召 并州 牧 董卓 ,至 澠池 ,而 进 意更狐疑,遣 劭 宣詔止之。”晋书·赵王伦传:“ 伦 加九锡,增封五万户。 伦 伪为饰让,詔遣百官诣府敦劝,侍中宣詔,然后受之。”
(2).谓帝王召见。诏,召。《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杨妃 ﹞遂来前殿,差一人宣詔左右金吾上将 胡 朗 。” 明 范晶山 《六犯清音·宫怨》曲:“愁如海,瘦似柴, 长门 宣詔想难谐。”
(3).指诏命。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我若是不应心,今夜便辞了宣詔。”
《漢語大詞典》:墨敕
亦作“ 墨勅 ”。 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宋书·王昙首传:“既无墨敕,又闕幡棨,虽称上旨,不异单刺。” 宋 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虽陛下慈爱至深,然门闕之禁,不可不严。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勅鱼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河北 盐法, 太祖皇帝 尝降墨勑,听民间贾贩,唯收税钱,不许官榷。”
《漢語大詞典》:头子(頭子)
(1). 唐 末至 宋 ,枢密使不经由中书直行下达的札子,事大者称“宣”,事小者称“头子”。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八月,甲申, 郭威 自 河中 还,过 洛阳 , 守恩 自恃位兼将相,肩舆出迎。 威 怒,以为慢己,辞以浴,不见,即以头子命 保义 节度使、同平章事 白文珂 代 守恩 为留守, 文珂 不敢违。” 胡三省 注:“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敕;小事则发头子,拟堂帖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至 后唐 庄宗 ,復枢密使,使 郭崇韜 、 安重诲 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宣’,如中书之‘勑’;小事则发头子、拟堂帖也。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本朝枢密院亦用剳子。”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 魏公 坐政事堂以头子勾 任守忠 者立庭下,数之曰:‘汝罪当死。’”
(2). 宋 初枢密院所发差使驿传马匹的一种凭证。 宋 岳珂 《愧剡录·金银牌》:“皇朝符券,皆枢密院主之。旧有银牌,以给乘驛者,阔一寸半,长五寸,面刻篆字曰‘勅走马银牌’,凡五字,首为窍,实以韦带。其后罢之,枢密院给券,谓之头子。”
(3).见“ 头子钱 ”。
(4).指画像。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天章阁 有名臣头子,朕观之甚熟。”
(1).头目,为首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点兵号令》:“必须预设号令,使各营头子紧记在心。” 草明 《乘风破浪》三:“他好个人突出,爱当头子的毛病却一直没有改。”
(2).指某些物品的残馀部分。 沈从文 《三三》:“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
(3).方言。头脑;脑筋。《评弹丛刊·白蛇传·投书》:“如果头子活络,嘴讲来得,真有点三脚猫,那是我要好好派他用场。”
(4).名词后缀。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你的腿脚不灵便,从这些筐头子空里穿,不安全,栽倒了咋整?”
《漢語大詞典》:头子钱(頭子錢)
(1). 唐 宋 时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赋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纳时抽取的税钱,为附加税的一种。 宋 汪应辰 《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人户输纳官物,以钱陌取之者,曰头子钱……头子钱,本起於除陌钱,盖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尽革。”亦省称“ 头子 ”。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其时所在艰窘,无以救急,故减役钱,除头子,卖糟酵以相补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役钱每千纳头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载之类,并用此钱。”
(2).聚赌抽头所抽的钱。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读书录·文献通考:“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公,亦曰头子钱。”
《漢語大詞典》:密令
(1).秘密地命令。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
(2).秘密下达的命令。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二三章:“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 刘栓儿 竟当众把他的密令给揭出来。”
《漢語大詞典》:密札
(1).密信。《花月痕》第四回:“且説 颜 林 二将,晓行夜宿,趲赶到得中途,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丝弦剧《空印盒》第一场:“哎,此事早有部文到来,何用再来密札。”
(2).秘密下达公文。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有经密查暗访得其踪跡者,现俱开出姓名,间有访知住址,合急黏单密札飭拏。”
《漢語大詞典》:传谕(傳諭)
(1).旧谓帝王或上司下达指示。宋史·洪适传:“ 大定 僭号,诸国未必服从,宜多遣密詔传諭中原义士,各取州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御 翔凤楼 传諭诸王大臣,不许褒衣博带以染 汉 人习气。”《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奉抚台传諭,叫把 魏谦 父女刑具鬆放,取保回家。”
(2).谓传达尊长的指示。 巴金 《家》二二:“这个仆人又向 梅 传谕她母亲的话。”
《漢語大詞典》:下达(下達)
(1).追求财利。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邢昺 疏:“言君子达於德义,小人达於财利。”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将抑人以下达,则人争向下流而为恶。夫何事导人为恶哉!”
(2).古时婚礼,男家使媒人向女家求婚,叫下达。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鴈。” 郑玄 注:“达,通也。将欲与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南齐书·武帝纪:“婚礼下达,人伦攸始。”
(3).以私事陈达于君。礼记·表记:“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 郑玄 注:“不下达,不以私事自通於君也。”
(4).向下发布或传达。《花城》1981年第2期:“开忆苦会的通知,通过各车间、矿井的领导下达了。”如:下达命令。